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 記錄發病日期。家長及照顧者應記錄病童病徵開始的日期和時間。
    • 定時觀察。留意病童的體温。注意病童的進食量,大、小便次數和量。每天觀察及記錄病童有沒有增加症狀如: 咳嗽、流鼻涕、喉嚨痛、嘔吐情況等。觀察有沒有病情惡化的情況、例如: 面色變蒼白、呼吸急促等。
    • 量度及記錄體温 (正常體溫為 36.5°C - 37.5°C)如果懷疑小朋友發燒,每天相隔四小時以耳探式溫度計幫病童量度體温,並將體温記錄下來。用觸摸前額來感覺體溫是極為不準確及不可靠的。
    • 進食和飲食。保持病童健康的生活習慣: 多進食新鮮蔬菜生果、保持適量活動,病童記謹要有充足休息和睡眠,是提升身體免疫力和對抗新冠病毒最好的方法。
  2. 2022年2月14日 · 定時觀察. • 留意病童的體溫,以及病童進食量和大小便次數和量。. • 每天觀察及記錄病童有沒有增加症狀,如:咳嗽、流鼻涕、喉嚨痛、嘔吐情況等,以及病情惡化有否惡化,例如:面色變蒼白、呼吸急促等。. 量度及記錄體溫 (正常體溫為攝氏36.5 ...

  3. 2022年2月16日 · 新冠肺炎. Omicron變種病毒. 兒童新冠肺炎. 近日確診人數不斷上升,本港醫療系統不勝負荷,更有至兩名幼童因感染新冠病毒離世。 兒科醫生洪之韻昨日(15日)在鄭丹瑞的YouTube頻道《健康旦 HiE.

  4. 2022年11月14日 · 兒童確診症狀有哪些? 12歲以下的兒童族群,在感染新冠肺炎後的前3~6天,通常會出現上呼吸道的症狀,主要有以下五個症狀表現: 咳嗽 鼻塞 流鼻涕 喉嚨腫痛 發燒

  5. COVID-19 兒童確診個案,居家照護期間症狀評估與注意事項. 大部分的COVID-19 兒童感染者症狀較成年人輕微,休養後即可自行康復。 除部分有慢性病史的兒童外,輕症兒童待在熟悉的環境居家照護可獲得更好的休息。 兒童在居家照護期間, 請補充水分、避免激烈活動,並請家長或主要照顧者每日至少兩次密切觀察兒童症狀變化。 若您的孩子符合下列敘述,可繼續居家照護,並可與通訊診療醫師保持聯繫: 正常飲食或食慾僅稍下降 正常飲水 一天至少排尿四至六次,尿液顏色淡黃,清澈且透明 退燒後無明顯不適且活動力正常 退燒後無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遠距醫療.

  6. 2021年3月16日 · 兒童有關的檢疫及隔離安排. 就家庭中有兒童又同時有成員為密切接觸者及/或確診者的檢疫及隔離安排,政府發言人今日(三月十六日)解釋有關政策和安排。 發言人表示:「香港採取全面有力的措施以應對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包括在必要時進行檢疫和隔離。 這些措施穩定了最近一波的疫情,對維護公共健康及社會整體利益極為重要。 然而,如果個案家庭中有兒童,我們所做的每項防疫抗疫決定,必定考慮到兒童及其家庭的利益。 為確保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的病人得到適切護理及防止病毒進一步傳播,所有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的病人均獲安排於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轄下的公立醫院及治療設施接受隔離及治療;在部分行動中,初步陽性的個案也會被送入醫院或治療設施,以及早進行隔離和治療。

  7. 2022年2月14日 · 兒童個人衞生. 應遵從衞生防護中心指示 留在家中 ,照顧者和病童盡量不要與其他家人接觸。 盡可能照顧者和病童留在一個房間,並且關上門,盡量不要與家人接觸,也不要離家。 照顧者須戴上外科口罩。 亦應幫病童戴上合適大小的兒童口罩 ,以減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而口罩須覆蓋口和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