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南丫島,古名博寮洲,最早見於明朝天順八年(1464 年)編的《東莞縣志》,當時稱「泊潦」。 稍後史籍稱為「博寮」。 南丫島得名,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當地俗稱,一說是英國人命名。 但兩種說法,都是因島形如樹椏,島在香港南方而名
      had18.huluhk.org/article-detail.php?id=226&lang=tc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南丫島古稱舶寮洲,於唐朝 宋朝之時曾為停泊往廣州貿易的外國船隻之地,亦作「泊潦」、「博寮」、「薄寮」。[1] 由於島嶼位於香港之南,形狀像漢字的丫,因此得名為南丫島,並逐漸取代原名,有時也會被記為「南Y島」,而其英文又像大寫Y的形狀,所以又

    • 外船泊碇 地名由來
    • 南丫之名 漁民慣稱
    • 考古溯源 三千年前
    • 唐宋明清 掌故鈎沉

    南丫島古稱「泊潦」、「舶寮」,亦作「博寮」、「薄寮」。泊潦之名,首見於明天順八年(1464)《東莞縣志》卷一〈山川〉,作「泊潦山」。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粵大記》附圖,以及清雍正九年(1731)《廣東通志》附圖則作「博寮」。其後的中國傳統輿圖,有音轉作北繚、舶寮,至嘉慶二十四年(1819)的《新安縣志》,作「薄寮村」,1866年的《新安縣全圖》則作「薄寮」。一說博寮一名,源自唐代。根據通說,當時大食(阿拉伯)諸國東來通商,其船舶抵達珠江口前,均須碇泊此島,會經朝廷准許,再經屯門入廣州,或北上泉州、明州(今寧波)等港口。諸國船員等候批示期間,為免顛波困頓,往往登岸搭建寮棚暫住,以便供給。由於當時往往稱外邦人為「番」、「蠻」、「獠」等,故稱「舶獠/泊獠」, 後訛作「博寮」。此説與唐宋中外貿...

    南丫島之得名,源自漁民慣稱。「丫」是水上人用語,指近海陸地開椏的地方;「南丫」是形容島的南部多椏叉。18世紀起,西方外國海圖多將此島記錄作Lamma、Lama或Lammon。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英國船長海特根據葡萄牙及中國地圖繪製而成的《中國南海海圖》,標有南丫島的英文地名LAMA。1810年(嘉慶十五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委託船長羅斯進行水文調查而編制的《澳門航道圖》則將南丫島用中文標為「藍麻」,疑為「南丫」一名的音譯。而英國人來到香港,往往依循所接觸的當地居民提供的地名,因此漁民所用的「Lamma(南丫)」的音節,就從此成為此島的正式名稱。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條約附圖亦以Lamma為正式名稱。1957年,港府刊行的《香港、九龍及新界地名志》,則並列南丫...

    南丫島三面環山,免受東南、東北風吹襲,山脈連綿,是理想的定居地。據考古發現,約在3000年前,南丫島已有人居。但關於南丫島的文獻記載不多,每每只能依賴出土文物推測南丫島的古代歷史。 南丫島可謂香港考古學的啓蒙之地。1930年,港島修建地下蓄水池,承建商到南丫島大灣掘取海沙期間,工人發現大量陶器和金屬箭鏃。當時香港大學的謝爾石聞訊前往考察,在大灣附近高地發現陶器碎片,並推斷早在2500年前,已有人在南丫島居往。此發現引起海內外學者關注,紛紛前往南丫島考察發掘,成為本港乃至華南地區的考古勝地。其後,謝爾石邀請芬神父前往大灣考察,收獲甚豐。1932年,芬神父獲港府資助,在南丫島深入發掘,發現許多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及陶器。1938年間,陳公哲自資前往榕樹灣、大灣、洪聖爺灣、榕樹下及鹿洲多處發掘,收穫雖...

    除了史前時期,南丫島亦曾出土不同年代的文物。1990年,香港中文大學與廣州中山大學聯合發掘南丫島大灣遺址,發現了十座相當於中原商時期的墓葬,其中6號墓出土的牙璋,被文物專家譽為國寶。南丫島沙浦舊村發現的文物,相當於中原的夏商時期、西周至春秋時期,以及唐宋時期。蘆鬚城不單出土相當於中原夏商時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以及唐宋時期文物,更發現唐代灰窑群遺址,灰窑群直徑兩至三米,燒貝殼、珊瑚、蠔殼等為灰,至宋代停用。灰窑群的發現,亦證明唐時南丫島已有相當規模的聚落。 明代著名的海盜劉香,相傳即出身博寮(南丫島),但查究史料,未有佐證。劉香與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為倭寇「甲必丹」李旦部下,二人更曾結義,卻在李旦死後為爭奪海盜集團的控制權而失和。崇禎二年(1629),劉香拒絕鄭芝龍歸順明朝的邀請,隨即與之...

  3. 南丫島古稱博寮」或「博寮洲」。 島上居民幾乎全為廣府人,以陳、周、吳、方、曾等氏族為主,多數聚居於島上北部的榕樹灣和中部的索罟灣,尤以榕樹灣居多。

  4. 1866年(清同治七年)的《新安县全图》,当时的南丫岛称为“博寮”. 南丫岛古称 舶寮洲,于 唐朝 宋朝 之时曾为停泊往 广州 贸易的外国船只之地,亦作“泊潦”、“博寮”、“薄寮”。. [1] 由于岛屿位于香港之南,形状像 汉字 的丫,因此得名为南丫岛,并 ...

  5. 南丫島,古名博寮洲,最早見於明朝天順八年(1464 年)編的《東莞縣志》,當時「泊潦」。 稍後史籍稱為博寮」。 南丫島得名,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當地俗稱,一說是英國人命名。

  6. 南丫岛- 历史地理. 南丫岛古称「博寮」或「博寮洲」。. 岛上居民几乎全为广府人,以陈、周、吴、方、曾等氏族为主,多数聚居于岛上北部的榕树湾和中部的索罟湾,尤以榕树湾居多。. 而南部人口较少,只在东澳和榕树塱有少量居民。. 他们早期多以务农及 ...

  7. 南丫島古稱 舶寮洲,於 唐朝 宋朝 之時曾為停泊往 廣州 貿易的外國船隻之地,亦作「泊潦」、「博寮」、「薄寮」。 [1] 由於島嶼位於香港之南,形狀像 漢字 的丫,因此得名為南丫島,並逐漸取代原名,有時也會被記為「南Y島」,而其英文又像大寫 Y 的形狀,所以又有 Y Island 的英文別稱。 香港淪陷 期間,一度復用舊名,名博寮島, 戰後 又恢復南丫島名。 1964年,南丫北段鄉事委員會曾向南約 理民府 建議將南丫改名為 南雅,但不獲接納 [2]。 地理. 南丫島一帶的建築物. 南丫島家樂徑. 菱角山,面向深灣的圓角和大角. 蘆鬚城泳灘. 南丫島位於 香港島 的西南,面積約13.85 平方公里 [3],僅次 大嶼山 、 香港島 及 赤鱲角,是全香港第四大 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