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蘇聯 政治家、 革命家 、 馬列主義 思想家,為蘇聯 最高領導人

      Image courtesy of russian7.ru

      圖片: russian7.ru

      •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 (俄語: 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 , 羅馬化:Iosif Vissarionovich Stalin , 發音: [ɪˈosʲɪf vʲɪsərʲɪˈonəvʲɪt͡ɕ ˈstalʲɪn] ( ⓘ ) ;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本名 約瑟夫·貝薩里奧尼斯·澤·朱加什維利 ( 喬治亞語 : იოსებ ბესარიონის ძე ჯუღაშვილი , 羅馬化 :Ioseb Besarionis dze Jughashvili ), 蘇聯 政治家、 革命家 、 馬列主義 思想家,為蘇聯 最高領導人 ,從1924年執政直到1953年去世。
      zh.wikipedia.org/zh-hant/约瑟夫·斯大林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俄語: 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 , 羅馬化:Iosif Vissarionovich Stalin , 發音: [ɪˈosʲɪf vʲɪsərʲɪˈonəvʲɪt͡ɕ ˈstalʲɪn] ( ⓘ ) ;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本名 约瑟夫·贝萨里奥尼斯·泽·朱加 ...

  3. 2024年7月7日 ·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太林 (俄語: 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 , 羅馬化:Iosif Vissarionovich Stalin , 發音: [ɪˈosʲɪf vʲɪsərʲɪˈonəvʲɪt͡ɕ ˈstalʲɪn] ( ⓘ ) ;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本名 約瑟夫·貝薩里奧尼斯·澤·朱加 ...

  4. 2 天前 · 史達林主義 (俄語: Сталинизм )狹義上是指一套以1924年—1953年 蘇聯 最高領導人 約瑟夫·史達林 命名的 政治 和 經濟 理論體系以及按照他的思想理論在蘇聯建立的 社會主義 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體制、運行機制。. 其主要包括了社會主義國家 ...

    • 早年生活
    • 革命時期
    • 掌權
    • 統治蘇聯
    • 二戰領袖
    • 戰後
    • 逝世
    • 評價
    • 婚姻與家庭
    • 著作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澤·朱加什維利的祖先來自提比里西附近的濟濟-利洛村;家譜可以追溯到其曾祖父扎扎,之前世世代代是阿薩季阿尼公爵的農奴。扎扎多次參加暴動,逃亡,遭受酷刑和反覆監禁,最後終於逃出公爵領地,娶妻生子。約瑟夫的祖父叫瓦諾,得以平安度過一生。瓦諾有兩個兒子:格奧爾基和維薩里昂(別索)。格奧爾基沒有後代;別索是約瑟夫的父親。別索生於1850年,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解放了所有世代農奴,可向以前的領主贖買一塊小份地。格奧爾基和維薩里昂(別索)兄弟於1870年代放棄了農民的生活,到哥里謀生。1874年別索在朋友家裡做客時結識了加姆巴爾蘇雷村16歲的凱凱(葉卡捷琳娜·格奧爾吉耶夫娜·格拉澤)。凱凱父親早逝。1874年年底他們在哥里教堂舉辦了婚禮。別索按工廠主的訂貨坐在家門口縫鞋子...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爆發,沙俄羅曼諾夫王朝滅亡。史達林被釋放,他於3月25日重返彼得格勒(聖彼得堡),與列夫·加米涅夫、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等人繼續從事布爾什維克《真理報》的編輯工作。他們曾一度對亞歷山大·克倫斯基的俄國臨時政府持支持態度,而在4月召開的黨內會議中,列寧主張推翻臨時政府,史達林等人於是轉變立場支持列寧。會議上他被選為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成員。同年發生七月事件,列寧由於試圖發動革命而被臨時政府所通緝,史達林協助他逃往芬蘭,為了避免擴大流血衝突,史達林下令讓被圍困的布爾什維克黨員投降。不久列寧重返俄國,並在斯莫爾尼宮策劃武裝起事推翻臨時政府,史達林成為領導團體的一員,最終布爾什維克在十月革命中成功奪取政權,隨後他被任命為民族事務人民委員。 1918年,俄國內戰爆發。史達林和列...

    1921年紅軍進入喬治亞,建立喬治亞蘇維埃政權,史達林在其中舉足輕重。由於那時候許多人並不把「總書記」的職務當做一回事,覺得這是純屬機關性質的,並非很高級的職務,於是在加米涅夫襄助下,1922年4月3日,史達林在俄共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首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在任命史達林之際,列寧認為,需要嚴格限制總書記的職權範圍,嚴格限於黨務,同時決定儘快解除史達林的人民委員職務。列寧起草的全會關於書記處工作安排的決定中寫道:「責成史達林同志立即給自己物色幾名副手和助手,使他解脫蘇維埃機關的工作(除原則性的領導外)。」同年5月列寧突然中風,被迫停止政務活動。在處理喬治亞事件時,史達林要求削減喬治亞的地方自治權,主張喬治亞蘇維埃應併入南高加索聯邦再併入蘇聯,引起當地布爾什維克的不滿。他和謝爾戈·奧爾忠尼啟...

    農業集體化

    1927年-1928年,由於蘇聯國家規定的糧食價格太低,農民並不急於賣糧,使糧食收購出現短缺。史達林認為造成危機的原因是富農階層的蓄意破壞,他不顧布哈林等人的反對,一方面採用特殊手段打擊富農,強迫他們按指定價格賣出餘糧;另一方面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1927年12月,史達林又提出「消滅富農」的口號,命令沒收富農的財產並將他們放逐,不准他們加入集體公社。由於對「富農」概念缺乏準確界限,集體化開始時國內「富農」占農戶總數不到3%,而最後被剝奪的農戶卻達到農戶總數的6%-8%,部分中農和貧農也被當作富農剝奪。1929年11月蘇共中央全會通過決議開始全盤集體化,從此集體農莊的規模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兩個月內集體農莊的比例從15%增長到59.3%),執行過程中,底層執行者經常採用威脅、恐嚇等手段強迫農民入社。1930年3月2日,史達林在《真理報》發表《勝利沖昏頭腦》一文,批評全盤集體化運動中違反農民自願原則的過火行為,於是引發大規模退社的浪潮。1930年6月,集體農莊比例已由60%降到23.4%,史達林不得不在6月召開的蘇共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上再次改變態度,讚揚全盤集體化的成就並批評反對者是「和...

    大規模工業化

    從1927年到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為止,史達林提出要在短期內實現趕超已開發國家的目標,於是按照每五年一計劃的方式,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經濟模式發展經濟。1928年-1932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要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隨後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則以犧牲農業為代價,大規模發展重工業。在這段時間內,蘇聯的工業總產值以驚人的速度增長,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結束後,工業總產值達到1928年的446%,平均每年增速為18%。其中鋼產量達1770萬噸,煤為1.28億噸,電力為362億度。期間在烏拉爾山以東的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庫茲涅茨克等地建立諸多新興工業區。1938年起第三個五年計劃則集中發展軍事工業,到1941年6月,蘇聯的坦克總數高達2.4萬台,火炮約11萬門,飛機1.8萬架,成為重工業和軍事大國。但蘇聯國內日常消費品的生產卻被忽視,城市居民並未分享到多少工業進步的成果。和1928年相比,1937年蘇聯的人均食品消費和人均工業消費品量下降3%-8%。有資料顯示,工人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工作量,且不能達到生產要求的會被處分,以至進行勞改甚至被槍決。另一些資料卻顯示,工人們卻有良好的福利保障,八小...

    科學

    蘇聯政府治下的科學一如藝術和文學一樣受到嚴厲的意識形態控制。 在不涉及意識形態的領域有長足的進展,但是史達林時期在科學領域非常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宣傳李森科的生物學說而反對孟德爾的遺傳學說,稱其為「資產階級偽科學」轉而宣傳李森科的雜交學說,從而造成農業減產。凡是敢於公開提出質疑批評的都受到譴責和監禁。

    蘇聯的擴張

    史達林起初欲與英法建立反對納粹德國的同盟卻遭遇失敗,於是轉而尋求和德國建立合作。同期阿道夫·希特勒也為避免使德國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遂於1939年8月23日派外交部長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前往蘇聯,與蘇方代表莫洛托夫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雙方秘密劃分勢力範圍,其中包括對波羅的海三國和對波蘭的瓜分 。同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9月17日,蘇聯紅軍以保護波蘭東部的白俄羅斯人及烏克蘭人為理由入侵波蘭東部,占據維斯瓦河以東的波蘭領土,並將其併入蘇聯國內的白俄羅斯蘇維埃和烏克蘭蘇維埃兩個加盟共和國之中。之後為了對蘇波戰爭進行報復史達林下令對波蘭戰俘實施清洗,其中以卡廷森林事件最為著名。同年秋季,蘇聯向芬蘭提出領土交換的要求,遭到芬蘭的拒絕。不久後蘇聯製造「曼尼拉事件」,並以此為藉口廢除《蘇芬互不侵犯條約》,於1939年11月30日動用紅軍四十多萬人進攻芬蘭,引發蘇芬戰爭。在芬軍頑強抵抗下蘇軍損失慘重,但最終芬蘭因寡不敵眾被逼割讓卡累利阿等地來換取和平。1940年間,蘇聯吞併波羅的海的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三國,又強逼羅馬尼亞割讓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

    蘇德戰爭

    1941年6月22日早上4時45分,希特勒突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夥同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等國軍隊,發動閃擊蘇聯的巴巴羅薩作戰計劃。在此之前,史達林已經收到來自一些蘇聯間諜和蘇軍將領的警告,但他認為納粹德國不會冒著兩線作戰的危險,在徹底擊敗英國之前就進攻蘇聯,因此沒有對同納粹德國展開本土戰爭做充分的準備。在確認德軍的入侵後,史達林擔任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和蘇聯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並於7月3日發表演說,號召蘇聯人民不僅要消除本國面臨的危險,還要幫助解放在德國法西斯奴役下的歐洲各國人民。在德軍的突然打擊之下,同時因為大清洗帶來的負面影響,蘇軍措手不及,損失慘重。德軍入侵後一個月,占領的蘇聯領土相當於法國領土的兩倍。而在8月,由於史達林拒絕採納格奧爾基·朱可夫的建議,下令紅軍死守基輔,結果導致蘇軍西南方面軍在基輔戰役中被德軍圍殲,納粹德軍宣布殲滅蘇軍66萬人,希特勒宣稱這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大的殲滅戰。1941年11月初,德國中央集團軍逼近莫斯科城下,史達林堅決留在城裡組織反擊。11月7日,史達林命令蘇聯紅軍在莫斯科紅場舉行閱兵式,發表重要講話,史達林在這次講話中提及的這些俄羅斯歷史上...

    東方集團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溫斯頓·邱吉爾發表著名的「鐵幕」演說,東西方意識形態的對立日益加劇。世界逐步形成了資本主義憲政民主國家和社會主義人民民主國家兩大陣營長期對峙的冷戰格局。史達林在蘇聯東南歐占領區的前軸心國國家內,積極扶植各國的共產主義黨派上台,建立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波蘭人民共和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等衛星國,組成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陣營。這些國家在憲法中確立共產黨執政的一黨專政制度,推行國有化經濟政策,並對國內的自由主義分子和支持憲政民主人士實施嚴厲打壓和清洗。1947年,蘇聯對東方集團提供經濟援助的莫洛托夫計劃,該計劃於1949年發展成為經濟互助委員會。1948年,史達林和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領導人約瑟普·狄托關係惡化,遂引起蘇南交惡,南斯拉夫被蘇聯從社會主義陣營中清除。同年,阿爾巴尼亞也與南斯拉夫斷絕關係,投向蘇聯陣營。有人懷疑在此期間史達林曾多次派遣特務暗殺狄托,可均未成功。1949年,由於史達林和狄托不再援助希臘共產黨參加希臘內戰,希臘民主軍敗給了由英國和美國支持的希臘國民軍,喪失了對希臘的控制權。

    中蘇關係

    史達林在中國第一次大革命的時候,提出關於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問題,並對之作了論斷,駁斥托洛斯基派關於中國問題的觀點,促使中共走上布爾什維克的道路。史達林關於中國革命的學說包括《論中國革命的前途(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三十日在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中國分委會的演講)》《中國革命問題(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一日聯共中央所批准的給宣傳員的提綱)》《和中山大學學生的談話(一九二七年五月十三日)》《中國革命和共產國際的任務(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四日在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八屆全會第十次會議上的演講)》《關於中國(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八日在《真理報》發表《略談現代題材》一文的後半段)》《關於中國(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在聯共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監委會全體聯席會議上的演說)》。史達林指出中國社會性質的第一個特徵是:「中國半殖民地的地位和帝國主義財政經濟的統治。」「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就是反對封建殘餘的鬥爭和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的結合」。「反對封建殘餘的農民革命『是共產黨在中國革命現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史達林指出:買辦資產階級一貫是中國革命「不共戴天」的敵人。而在1927年蔣中正發動「四·一二事件」以後,史達林更指出「南京...

    韓戰

    1950年1月,在蘇聯和美國撤出在朝鮮半島的駐軍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與蘇聯領導人密切協商,並使史達林「同意朝鮮勞動黨領導層對局勢的分析和他們準備以軍事方式實現國家統一的設想」。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毛澤東則認為此時打仗時機不好。5月13日,金日成和朴正愛等到達北京,說明史達林已經同意。5月15日,毛澤東告訴金日成,同意統一朝鮮半島。史達林給金日成提供258輛T-34-85坦克,組建「亞洲除蘇軍外最強大的裝甲力量」。6月25日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迅速擊潰準備不充分的大韓民國的武裝力量韓國國軍,占領韓國首都漢城。而美國主導的聯合國軍在隨後參戰,於9月份通過仁川登陸而擊退南下的朝鮮人民軍後,於10月7日越過三八線向平壤推進。毛澤東希望立即出兵援朝,並要求蘇聯提供空軍支援,而史達林擔心與美國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也懷疑毛澤東出兵的誠意和效果,故一開始要求取消出動空軍,後經協商重新確認,由於調度需要時間,將於志願軍入朝後的12月開始派遣蘇聯空軍的精銳戰鬥機飛行員到朝鮮秘密支援,蘇聯飛行員被命令必須身著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服,而且空中行動範圍被嚴格限制,只被允許在鴨綠江南岸的「米格走廊...

    1953年1月,史達林的私人醫生維諾格拉多夫在醫生案件中被逮捕。之後史達林拒絕醫生接近,身體狀況逐漸變差。2月28日晚,史達林和拉夫連季·貝利亞、格奧爾基·馬林科夫、尼基塔·赫魯雪夫和尼古拉·布爾加寧在自己的私人別墅里舉行宴會,一直持續到次日凌晨4點鐘才將客人送走。3月1日白天,警衛員始終未見史達林走出房間。由於史達林平日裡命令守衛不得打擾他的生活,警衛員直到晚上10點才以送郵件的名義進入房間,結果發現史達林倒在房間里,意識尚存但不能正常說話。警衛馬上將史達林扶到沙發上,並迅速聯繫醫生和政治局成員。史達林陷入嚴重的中風,他右手癱瘓,雙腿失去知覺,失去語言能力,心臟和呼吸活動出現嚴重障礙。1953年3月5日史達林病逝,終年74歲。 依據官方說法,史達林是因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腦溢血去世的。...

    雖然史達林的評價在西方明顯不佳,在社會主義國家中也不太好,在蘇聯末期更被國民批判,但正是在史達林執政期間的鐵腕作風,蘇聯收復除芬蘭外,因列寧簽定的《布列斯特和約》而失去的所有領土,得到大片領土及成為超級大國,廢除列寧制定的蘇聯境內文字拉丁化的政策,重新使用西里爾字母拼寫蘇聯各民族的語言,這些成就及政策得到俄羅斯民族主義者的讚賞,在1991年的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人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的大環境下,使得一些俄羅斯民眾懷念有著『超級大國』之稱的前蘇聯的光輝。2008年,俄羅斯國家電視台舉行「最偉大的俄羅斯人」評選,結果史達林名列第三位(四至六位分別是普希金、彼得大帝、列寧),僅次於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和彼得·斯托雷平。民眾對史達林的正面評價之高出乎俄羅斯政府意料之外,令俄羅斯政府感到不安。俄羅斯聯邦共產黨...

    史達林1904年首次結婚,1907年他的妻子葉卡捷琳娜·斯瓦尼澤死於斑疹傷寒。他們的兒子雅可夫·朱加什維利被姨媽撫養,成年後來到莫斯科接受高等教育。雅可夫和父親的相處並不愉快。後來雅可夫在蘇德戰爭中任蘇聯紅軍西方面軍炮兵連上尉連長,1941年在斯摩棱斯克戰役中被德軍俘虜,後德軍提出用雅可夫交換被俘的德國國防軍第六軍團指揮官佛烈德利赫·保盧斯元帥,史達林答稱「我不會用一名元帥交換一名士兵」、「我沒有一個叫雅可夫的兒子」及「你們手裡不只是我兒子雅可夫,還有上百萬人都是我的兒子,要麼把他們全部釋放,要麼讓雅可夫和他們分享同樣的命運」,斷然拒絕。但在雅科夫被關押期間,史達林曾組織過兩次對他的營救,皆以失敗告終。1943年,雅可夫在德國俘虜營中,因拒絕服從警衛命令而被槍殺。 1919年,41歲的史達林...

    《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題》 (1913年)
    《俄國各族人民權利宣言》(1917年11月2日俄歷)
    《論列寧主義基礎》(1924年)
    《勝利沖昏頭腦》 (1930年3月2日)
  5.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達林 ;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本名約瑟夫·貝薩里奧尼斯·澤·朱加什維利,蘇聯政治家、革命家、馬列主義思想家,為蘇聯最高領導人,從1924年執政直到1953年去世。

  6. 2018年7月3日 · 史達林:從革命者到獨裁者. 以數十年檔案整理與蘇聯政治專題研究的功力,與對俄羅斯境內外相關研究的廣博知識為基礎,賀列夫紐克的《史達林:從革命者到獨裁者》(Stalin: New Biography of a Dictator),從標題來看是史達林的傳記,內容其實是結合精細的檔案研究和近二十餘年學界的研究成果,以政治為主軸的蘇聯前半歷史。

  7. 2023年3月13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 在史達林執政的近三十年裡,他對外表現出的一種不容置疑、一言九鼎的威權,對不同意見實施殘酷的鎮壓。. 然而,蘇聯卻又同時發生了抗議活動。. 這些抗議活動雖然並不頻繁、規模也並大,但卻很好地表明許多人並不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