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423公頃

      • 全港現時設有14個避風塘(包括毗鄰屯門河的屯門避風塘),分布於香港各區水域,共提供423公頃泊位面積供船隻使用。 除避風塘外,本地船隻亦可選擇在18個避風碇泊處內停泊。 政府的既定政策是在全港範圍內提供避風泊位。
      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5/29/P2024052900288p.htm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5月30日 · 當局指出,全港現時設有14個避風塘,共提供423公頃泊位面積,本地船隻亦可選擇在18個避風碇泊處內停泊。海事處會定期評估全港避風泊位面積供求情況,並已於前年底完成最新的評估,預計由現時至2035年,全港避風泊位面積整體供應,足夠應付本地船隻的避風需求。

  3. www.legco.gov.hk › yr2023 › chineseLegislative Council

    根據政府當局,香港現時有14個避風塘,合共提供419公頃泊位面積予本地及訪港小型船隻使用,而香港水域內亦有17個避風碇泊處海事處一直以來按現行法例規管避風塘的運作,包括在避風塘內劃定通航區和碇泊區,以確保船隻安全航行和有秩序地碇泊(關於這些避風塘及避風碇泊處的位置, 請參閱附錄1)。 2. 政府於2017 年6 月公布《2015 至2030年避風塘面積需求評估》報告擬稿,以及香港境內本地船隻泊位和避風泊位面積檢討的結果。 報告發表後,漁業界的持份者對結果表示關注,並促請海事處解決有關避風塘和避風碇泊處的問題,包括小型船隻的避風泊位和登岸設施不足,以及避風塘缺乏避風泊位。 何俊賢議員於2017 年9月代表香港漁民團體聯會致函政府,表達他們對避風泊位的供應和其他問題的具體關注( 附錄2)。

  4. 全港現時設有14個避風塘(包括毗鄰屯門河的屯門避風塘),分布於香港各區水域,共提供423公頃泊位面積供船隻使用。除避風塘外,本地船隻亦可選擇在18個避風碇泊處內停泊。 政府的既定政策是在全港範圍內提供避風泊位。

  5. 海事處會定期評估全港避風泊位面積供求情況,包括比較當時實際及預計避風泊位面積的需求情況,並將評估結果向本地船隻諮詢委員會匯報最新一輪的全港性評估2022 至2035 年避風塘面積需求評估已在2020 年8 月至2022年12 月, 分兩個階段進行。 5.第一個階段在2020 年8月展開,海事處委託私人統計調查公司透過電話訪問和問卷方式向本地領牌船隻就避風安排作出統計調查,為隨後第二個階段進行避風泊位面積需求評估時提供有關船隻需要在香港水域內避風的估算。 調查公司成功訪問了約5 500艘船隻,整體回應率為74%。 6.

  6. 作業船隻避風泊位面積的供應在2021 年為376.7 公頃,涵蓋法定的避風塘2. 和五個避風碇泊處3。 由於一些發展項目涉及小型填海工程或裝設浮動防波堤,避風泊位面積的供應將於2035 年輕微減少到375.3 公頃。 3. 對比作業船隻避風泊位面積的需求與供應,結果顯示全港避風泊位面積的供應將足以應付預測需求,於2035 年有29.4公頃剩餘供應面積。 對比結果載於表1。 公頃. 註.. 數字指年底的情況。 包括在內地註冊的內河船隻和沿岸船隻。 供作業船隻使用的避風塘包括香港仔西避風塘、長洲避風塘、新油麻地避風塘、藍巴勒海峽避風塘、三家村避風塘、筲箕灣避風塘、船灣避風塘、土瓜灣避風塘、屯門避風塘,以及以下避風塘部分的水域包括銅鑼灣避風塘、喜靈洲避風塘、觀塘避風塘和鹽田仔避風塘。

  7. 香港西北部的避風塘只有屯門一個,雖然提供56.8 公頃的碇泊面積,2018 年9 月16 山竹襲港時,三跑工程尚未開始,當時屯門避風塘的使用率已達100 %, 其後三跑工程啟動後,由於鄰近工程地點,相關的工作船隻於颱風期間大多選用屯門避風塘,促使情況更為擁擠,而這些船隻大多會在三號風球時已進入避風塘,爆滿的情況很早便出現,擠塞情況嚴重,在颱風過後,往往要一段頗長時間,這些工程船方駛離避風塘。 維港內的7 個避風塘,可供船舶長度50 米以下船隻碇泊的有4個,颱風時使用率達95 % 以上, 藍巴勒斯海峽及土瓜灣(100 %),新油麻地(96 % )及筲箕灣(95 % ),反映維港內中型船舶的避風塘嚴重不足。

  8. 但實際上早年避風塘的居民其實也有不少是付不起陸上房屋租金而到艇上寮屋居住的當中不少是1949年後為逃避共產政權來港的外省難民, 香港電台 劇集 獅子山下 曾有單元探討。 當中最著名的是 筲箕灣 愛秩序避風塘艇戶實際上其是筲箕灣山六村的延伸在1976年春節發生大火居民大多安置到 柴灣 興華邨 。 另一個著名艇戶聚居地為舊 油麻地 避風塘,此地艇戶多為陽江縣人士。 漁民的生活和文化,在大眾眼中看似有趣迷人,然而,極度貧困的一面則不為人知。 由於出海捕魚的需要,漁民家庭的子女大多沒有機會讀書。 有見及此,一些 宗教 團體便創立了「 水上學校 」,為避風塘的兒童提供教育。 另外,漁民出海的魚穫或多或少,收入不定,很難維持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