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我們的那時此刻》(語: The Moment )是2016年台灣 紀錄片,由《拔一條河》導演楊力州執導,金馬大使桂綸鎂旁白,剪接多部經典電影片段、訪談超過十人以上的金馬影帝影后。

  2. 導演楊力州最新力作《我們的那時此刻》https://www.facebook.com/themoment2016/你的人生有多少時刻,能用某部華語電影做為註腳? 用某句台詞、某首主題曲作為旁白? 電影即生活,生活即電影! 跨越50年記憶,要你我感受電影魔力,《我們的那時此刻》3月4日、全台感動上映! --《我們的那時此刻...

    • 3 分鐘
    • 115.1K
    • The Moment我們的那時此刻
    • 上通政治,下達庶民
    • 金馬獎被誰入侵?
    • 台灣電影不可少的「外界聯繫」
    • 「外來元素」是台灣電影的一部分?

    《我們的那時此刻》有許多優點:電影有先天優勢,超過半個世紀以來精彩的電影與亮眼的明星,再加上珍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片段,為這部紀錄片保證了豐富材料。而電影以國歌揭開序幕,開宗明義點出了電影的政治社會性格,表明電影遠不只是藝術或娛樂。電影是一部時光機,它帶觀眾重訪的絕不只是老電影,還有背後的宏大歷史脈絡。例如電影提醒我們:在戒嚴時代,每個政治強人的去世都帶來電影創作的更大自由度,便是非常重要的一筆。 另外,除了大導演、大明星、影評人的訪談,導演還加入了庶民觀點。無論是當年女工看雙秦雙林愛情片的投入,或是幾個大男人談起看抗日片的激動,都點出了電影作為大眾娛樂與集體記憶的巨大價值(可惜的是庶民觀點在電影的後半部消失了)。《我們的那時此刻》非常可喜的地方,是導演一方面把電影史連結上層的政治史,另一方面...

    然而,這樣一部既梳理台灣電影史、又回顧金馬五十年的電影,卻有令人疑惑之處:為什麼每次非台灣片揚威金馬,電影都一副「怎麼會這樣」的態度?頭兩屆金馬的大贏家是《星星月亮太陽》及《梁山伯與祝英台》,旁白就說:台灣電影哪裡去了?到了第十九屆,正值香港新浪漫的濫觴,港片囊括半數獎項,整晚都充滿廣東話及港式國語,這些場面被刻意放大。到了80年代中後期的港片黃金期,周潤發、梅艷芳、張曼玉等港星橫掃金馬,在電影中彷彿是外力入侵。矛盾的是電影海報上有眾多港星,但電影花在港片、港星上的筆墨卻不多。 同樣的論調,出現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及《可可西里》等中國片擊敗台灣片的段落中。到了金馬五十那年,《爸媽不在家》得獎,旁白指出在這特別的一屆,台灣電影卻輸了給一部新加坡「清新小品」──而這四個字是對《爸媽不在家》的嚴重...

    其實,在過去數十年,台灣電影跟所謂的「外界」一直聯繫不斷:台灣新電影的出現,是受過香港新浪潮的啟發;舒淇當年先去香港拍三級片,後來拍爾冬陛的《色情男女》在香港得獎,再後來成了侯孝賢的御用猛將,她今天的主戰場則在大陸;至於電影無意深究的周潤發、周星馳、梅艷芳等人的電影,亦已成為一代台灣人的集體回憶。在產業方面,過去數十年,台灣與香港在資金及人才方面都有頻繁的交流合作。 那麼中國呢?李嘉、李行及白景瑞等大導演都來自大陸,到了今天,無論是幕後的陳國富、幕前的趙又廷及彭于晏等台灣影人都活躍於大陸,成為當地市場的重要成員。新加坡表面上跟台灣關係不大,但《爸媽不在家》導演陳哲藝就曾表明:他的寫實風格深受台灣新電影影響;電影以一個家庭不同成員的人生困惑透視現代社會,某程度上是一部小型的《一一》。如此說來,...

    而更深一層的問題是:導演是如何看待台灣電影的?回看過去數十年,台灣電影用過法國、日本、美國的資金(如侯孝賢、李安的作品),得過不少外國的大獎(曾有段時間,參展是台灣電影的最大目的之一),拍過並不「本土」的題材(如李安與侯孝賢的武俠片);至於《臥虎藏龍》改編中國小說,用的是美國資金、香港及大陸演員、香港的攝影師及武術指導,更是跨地域合作的上佳例子。那麼,「外來元素」這概念對台灣電影來說是什麼?是被疑慮的他者?還是已經成為台灣電影血液裡的一部分? 《我們的那時此刻》立足本土,這種情懷無可厚非。尤其在全球化力量驚人、中國因素又揮之不去的情況下,對本土文化的珍惜、對本土產業的保護,都是天經地義的。但是,由此衍生的卻是某種偏狹的、對「外來者」帶著疑慮的情緒。然而,講金馬獎的故事怎能撇除近至香港的外來元...

  3. 2016年3月17日 · 紀錄片導演楊力州的新作《我們的那時此刻》,重溫金馬獎五十年歷史之餘,也藉電影爬梳台灣近代社會發展的脈絡,溫柔地提醒了觀看不同生命的方式。. Text:Marie Claire美麗佳人|Photo:Marie Claire美麗佳人. 紀錄片導演楊力州的新作《我們的那時此刻 ...

    • 我們的那時此刻 電影1
    • 我們的那時此刻 電影2
    • 我們的那時此刻 電影3
    • 我們的那時此刻 電影4
    • 我們的那時此刻 電影5
  4. 劇情簡介. 由《 拔一條河 》導演楊力州執導,《 我們的那時此刻不是一部歌功頌德的報導,也不是金馬獎的歷史簡報,從經典到潮流、強人到百姓、政府到民間,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電影故事與回憶,匯流成這條浩瀚蜿蜒的電影長河。 精彩的不只是影壇耆老坦承當年恩怨,或是電影運動背後的篳路藍縷,更特別的是庶民觀點的加入:面臨台灣經濟轉型,離鄉背井打工的少女如何藉由文藝愛情片寄託青春夢想;國難當頭時,熱血男兒受愛國電影激勵立志從軍。 他們仍會為了電影哭、電影笑的反應,對比時下宅男與心儀女星的純情初相逢,突然沒有了代溝。 這是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拍電影和看電影的,在這裡穿越銀幕與時間的限制,同在一起感受電影跨越世代的魔力。

  5. 2016年2月21日 · Wei Yi Lee. 12 篇文章. 影評 我們的那時此刻,從未在歷史缺席的電影與生活. 2016-02-21 16:27:37. 《我們的那時此刻》作為一部紀錄片,他沒有過度煽情,也沒有帶著大量資料朝你襲來,他用著溫順步調,小鎂嗓音慢慢和你拼湊過往金馬獎影史.是的,是歷屆金馬獎裡的電影史,是編年體,將歷史與電影片段揉和在一起.. 有別於獻給台灣新電影時代《光陰故事》與一般觀影大眾距離.. 《我們的那時此刻》離你很近,離你父執輩很近,離你爺奶那一代青春盛夏與壯年,也都很近.. 謝謝導演,謝謝所有為了電影努力過影人與幕後,謝謝連預告與前導片,都輕而易舉喚起記憶片段..

  6. 影片簡介. 《我們的那時此刻》描寫從一代強人到一般百姓,從政府到民間,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電影故事與回憶...這不是一部無聊的歷史紀錄或者報導影片,除了眾多的名導、巨星現身說法,分享當年的奇聞趣事、創新革命之外。. 更加入了屬於民眾的回憶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