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10日 · 經歷生死交關,真神恩手救拔,帶來復活祝福~. 經歷了這場不可思議生死交關,潘浩然身心靈不但打了一場漂亮勝仗外,更真切瞭解到上帝無私救贖…. 2020-01-10. 發表在 人物見證. 生命究竟有多麼脆弱?. 生命又有多麼強韌?. 前些日子,潘 ...

  2. 2019年3月11日 · 人生沒有目標. 不知不覺眼神失去了希望. 到 底是誰造成這些年輕人無動力? 其實有裡、外的因素: 1. 家庭及同溫層感染. 現 在的年輕人看到與自己相同或相似的想法,很容易產生共鳴,例如說:「我覺得…好累哦! 」、「我也覺得耶…」等等。 這也就造成大部份的人願意花時間在同溫層裡互相取暖,漸漸失去動力。 另一方面就是來自於父母親過度關愛。 許多父母親怕孩子吃苦,經常對孩子說:「工作那麼辛苦,你回家好了,家裡不缺你這份錢…」。 父母不願意放手,年輕人怎麼動得起來呢? 2. 產業結構僵化,年輕人出頭機會少. 台 灣近一二十年來,在各產業的擴張受到很大限制,很多新一代的年輕人,卻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有很多好的機會都被所謂的「老人」坐好位子,等待他們退休,還待等上一段時間。

  3. 2019年10月4日 · 1.情緒回穩的速度: 成功,很少屬於一個爆走族。 當然,這世上畢竟沒有聖人,是以任何人碰到挫敗、轉折時,一定都會有負面情緒,這是正常的;但能否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理智,則是能否渡過難關、波折、攻訐的關鍵。 您是否有為自己量身打造一套,使自己情緒回穩的調適機制? 這將關乎您未來的表現。 2.方向感的定位能力: 一個人如果一直知道,自己人生的定位與方向,即便此路不通,他也可以找到其他路線,往同一個理念或願景重新邁進,而不是此路不通就被擊潰。 而一個人如果從小的路線,都只是順從長輩所規劃的,也許小時候看似很優秀,但將來進入各專業之後的成就,也必定有限,因為這樣的人,往往缺乏尋求自我方向與定位的能力。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是以「贏在轉捩點上」遠比「贏在起跑點上」重要多了!

    • 無條件接納的力量
    • 人心最大的渴望—被所愛的人無條件接納
    • 愛家顧問團

    荷蘭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曾經做過一項知名研究,邀請二百四十七位年齡十一至十五歲的兒童和青少年,分別進行兩階段的「心理實驗」。 第一階段,孩子們被分成三組,發下紙筆請一人寫一則故事。第一組孩子口述並寫下曾經被同學「無條件接納」的經歷;第二組孩子寫下「必須做對事情才受朋友認可」的故事,就是「有條件被接納」的負面經歷;第三組孩子則隨便寫一段平淡無奇的事件。 無條件接納的經歷,像團體比賽中失誤的孩子,被同學們接納包容,不因個人失敗而損害彼此之間的友誼。有條件接納的經驗,是像「下次再如何如何,我們就不喜歡你」之類的情境。當三組學生完成任務後,研究者就暫時離開,沒有特別解釋原因或理由。 三週後,學校進行例行考試,成績放榜後,研究者回到學校,請學生們替自己的心情打分數。內容...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經歷失敗挫折的孩子,只要心裡擁有一點溫暖,不管表現有多糟糕,想起還有人無條件接納包容自己。這個單純的信念,就能支撐他度過情緒低谷,從失敗中重新站起來。這個無條件接納他的人,或許是好朋友、好老師,當然理想的人是父母及家人。這些人所給予的接納和包容,讓孩子在成功時,知道所獲得的榮耀並非一己努力可達成,而是愛他、關心他的家人朋友,帶給他心理和實質上的支持,而不至於驕傲自負。 如果希望孩子能「在誠實的失敗中,毫不氣餒;在光明的勝利中,仍能保持謙遜溫和」,就從今天開始,期許自己扮演孩子生命中的支持者;當他犯錯時,一起努力改變但不指責,希望孩子知道,父母的愛在任何時刻,都無條件接納他被創造的樣貌。

    空有幻想而缺乏行動~by 呂家馨 職能治療師

    麥克阿瑟祈禱上帝陶塑兒子,要篤實力行而不空想。心理醫生珍.博克(Jane B. Burka)曾經出過一本《拖延心理學》的著作,提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子,容易無法按表操課,因週遭的狀態而無法專心,有些人則對於做規畫有困難且容易動怒。愛拖延是ADHD的其中一種症狀,當ADHD要做複雜用腦的事時,便傾向拖延且難以開始,開始後亦難以集中精神處理。需要留意是否在生活不同層面也會發生,及對生活的影響程度。例如準備出門時,解決拖延的方法:1.利用沙漏或碼表倒數計時2.列出完成任務的步驟3.延遲享受。

    童年失憶症~by 張智銘 耳鼻喉科醫師

    麥克阿瑟將軍期望兒子能記取以前的教訓,然而多數人都不記得自己3歲以前的事,這是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所謂「童年失憶症」的自然現象。不過,人對最初的人生並非毫無記憶,至少在7歲以前,仍能想起3歲前偶發的事情。 根據最新的兒時記憶研究(Bauer & Larkina, 2013),研究者發現,5-7歲的孩子,還能想起3歲的事約6-7成;到了8、9歲,3歲時的記憶只剩下35%。然而,前者對細節過程卻印象模糊;年紀稍長記得的事變少,卻能記得細節。7歲左右,大腦仍在練習為「長程記憶」編碼,大腦神經元持續建立連結,新的經驗不斷增加、強化,較小的記憶和不常使用的連結,會慢慢被修剪、拋棄,於是產生「童年失憶」。專家解釋,人從學會了解日、週和四季的概念,在實體事件、訊息編碼過程中,慢慢認知「自我」,了解記憶如何生成,對人類來說有重大的意義,因為記得過去,才能了解今天的自己。

    父母的期待對孩子的影響是什麼?~by 陳品皓 臨床心理師

    麥克阿瑟將軍對唯一的兒子,充滿了很高的期待,到底「期待」這件事,對孩子的影響是好或不好?有研究者讓一群小學生做心理測驗後,交給老師智力非常好的學生名單。過了一段時間,發現這些孩子的表現,有明顯的進步,這位心理學家公布所謂智力高的學生,只是隨機抽出,為何他們還會有明顯的進步?應該是老師用積極正面的態度對待這群孩子,也發現學習動機不強的孩子,會把學習和智力好與否連結在一起,給自己對讀書沒興趣的理由,因此呼籲家長老師要看重學習應該是優勢能力+學習技巧,不要再將學習與智力畫上等號。

  4. 2020年2月26日 · 根據調查,屬於「霸凌體質」者多半預備以下幾種性格:. 自以為是。. 講話太衝。. 內向溫吞。. 不修邊幅。. 外型特殊。. 成績因素。. 綜觀來看,容易成為被霸凌高危險群人,似乎就是在團體裡面比較特立獨行,或是比較突出,表現得特別好人 ...

  5. 2019年11月12日 · 強迫症跟好家教、有紀律之間,有什麼差別?. 從正規臨床診斷角度來看,強迫症其實是一種很嚴重、近似焦慮症精神疾病。. 如果這個強迫動作,例如:一直要洗手、做某件事要持續做一、二個小時才有辦法釋放,會影響到生活和工作,這才是 ...

  6. 2019年9月18日 · 當父母與孩子雙方情緒都很高漲時,處罰孩子只會破壞親子關係,無法幫助孩子真正面對自己錯誤。父母先處理好自己情緒,再來解決孩子問題,這樣管教方式才會更有效。 歡迎收看:家庭8點檔~這年頭還有爸媽在打小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