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11月24日 ·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首次於2009年在日本一名病人的耳道中發現因此命名為耳念珠菌但它也可以寄居於人體其他器官現時大部分耳念珠菌都不是在耳道中找到為何會感染耳念珠菌? 耳念珠菌主要存在於醫院環境中,帶菌者經共用物件,例如牀欄、量血壓器、探熱器等醫療儀器,把耳念珠菌傳給其他人。 大部分耳念珠菌帶菌者都沒有病徵,當醫院發現有病人受感染後,都會進行追蹤、篩查,從而發現其他帶菌者。 徐醫生指,耳念珠菌一般不會影響到健康人士,但當人體的抵抗力差,例如是長期病患者、癌症病人、正服用抑壓免疫系統藥物的病人等,則較大機會感染。 一文睇清30多個港九新界行山郊遊好去處. 即睇全文. 感染耳念珠菌有何後果? 當人們接觸到耳念珠菌,若只是停留在皮膚表面的話,一般都不會引發感染或出現病徵。

  3. 2023年6月1日 · 病徵. 耳念珠菌可在非侵入性的身體部位繁殖而不發病這些部位包括腋窩和腹股溝等皮膚鼻孔外耳道傷口尿液和呼吸道樣本另一方面耳念珠菌發病時可影響腹腔傷口耳朵和血液而這些感染可以變得嚴重甚至致命已確定的耳念珠菌感染的風險因素包括使用抗細菌和抗真菌藥物血管和腹部手術侵入性醫療儀器例如中央靜脈導管術後引流管和導尿管的使用免疫系統受抑制慢性腎病血液透析糖尿病和長期入住深切治療部。 傳播途徑. 耳念珠菌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通過直接與患者接觸,或間接接觸受污染的環境表面或設備,或在醫療機構和長期住宿設施中人與人之間傳播。 治理方法. 醫生可參考化驗結果為有症狀的病人處方適當的抗真菌藥物。

  4.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醫生曾指出耳念珠菌是其中一種 念珠菌屬於真菌類別它首次於2009年在日本一名病人的耳道中發現故命名為耳念珠菌其實耳念珠菌可寄居於人體其他器官目前大部分耳念珠菌皆並非在耳道發現該菌可於身體的不同部位繁殖而不發病例如腋窩腹股溝鼻孔外耳道傷口尿液呼吸道消化道女性陰道等而大部分帶菌者都沒有症狀也不會影響健康人士。 但當身體的抵抗力轉差,例如患上長期疾病、 癌症 等,便有較大機會發病,並可造成 尿道炎 、陰道炎等疾病。 而該菌一旦入血可造成入侵性感染,情況嚴重更可誘發 敗血症 而導致死亡,不容忽視。 因該菌入血而造成的入侵性感染的症狀如下: 頭暈. 發燒. 疼痛. 疲勞. 血壓偏低. 受感染的高危人士.

  5. 耳念珠菌 (学名: Candida auris )是一种 真菌 ,它首次发现于2009年,是在日本东京都老年医院一位70岁的日本女性的耳道中分离出来的。 [1] 耳念珠菌可引起 侵袭性念珠菌病 (英语:Invasive candidiasis) ,如念珠菌菌血症、心包炎、泌尿道感染和肺炎等。 念珠菌是廣泛存在自然環境的真菌,常見於口腔、消化道、皮膚及女性陰道。 [2] 通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容易感染耳念珠菌,健康人通常不会感染耳念珠菌,因此耳念珠菌对于普通公众的健康威胁较低 [3] 。 它能够长期存活在患者、医护人员的皮肤表面以及医院设施表面。 由于其 多重耐药性 (英语: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致死性高、感染诊断困难,它被称为“超级真菌”。

  6. 2019年4月9日 · 台灣曾在2018年出現一起56歲男性輕症感染案例且感染源不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這名患者有糖尿病和天疱瘡服用類固醇及抗生素治療去年4月因皮膚感染在門診採檢培養出耳念珠菌對多種抗黴菌藥物具抗藥性先後接受兩種抗黴菌藥物治療才痊癒但僅在門診追蹤並未住院也沒有引起醫院群聚或社區擴散。 雖然耳念珠菌未在台灣肆虐,但一般常見的念珠菌感染,過去被認為對於抗黴菌藥物的抗藥性較少。 如今卻有文獻指出,耳念珠菌不僅對第一線藥物具抗藥性,甚至也有案例發現它對多種抗黴菌藥物也有抗藥性,不能不提高警覺。 (預防耳念珠菌,首要避免醫療相關感染,應做好清潔消毒和防護隔離工作。 圖片來源:陳德信) Q1:什麼是耳念珠菌?

    • 有耳念珠菌1
    • 有耳念珠菌2
    • 有耳念珠菌3
    • 有耳念珠菌4
    • 有耳念珠菌5
  7. 2020年7月5日 · 理財智慧. 發布時間: 2020/07/05 11:46. 最後更新: 2020/07/05 11:50. 分享: 去年曾在本港公立醫院爆發的耳念珠菌近日又再在公院發現病例瑪嘉烈醫院公布有2名內科及老人科病房男病人被發現帶有耳念珠菌但無感染徵狀兩人正接受隔離治療其中一人因自身疾病情況嚴重另一人情況穩定連同昨日發現的兩宗病例,瑪嘉烈醫院2日內共有4宗耳念珠菌病例。 究竟耳念珠菌是甚麼 ? 耳念珠菌最早是2009年從日本一名病人的外耳道被發現,後來在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十餘國迅速傳播並造成感染,香港是在去年月底首次在一名曾到瑞士的男子身上驗出高抗藥性的耳念珠菌,之後出現為期兩個月的院內爆發。

  8. 耳念珠菌是念珠菌的一種具多重耐藥性對常用的抗真菌藥物氟康唑兩性黴素B的耐藥性高達90%耳念珠菌容易在醫療機構擴散可在環境中存活數個月一般消毒劑未必可以完全消滅以往標準實驗室化驗方法也難以鑑別容易被誤診成其他念珠菌約一成帶菌者會受到入侵性感染死亡率達三至六成。 全球首宗個案於2009年在日本發現。 Q2: 哪類人較易受感染? 免疫系統受損、患慢性腎病、糖尿病、長期入住深切治療部、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長期服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藥物人士、近期曾接受血管和腹部手術、使用入侵性醫療儀器如中央靜脈導管、術後引流管和導尿管的病人,都較易受感染。 Q3: 傳播途徑? 耳念珠菌可以透過接觸受污染的環境表面或設備、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