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26日 · 自稱失敗者的李怡在書中反覆自省自責就如上卷憶述早年置身左派陣營工作的意識他坦然表示:「我不是以有勇氣而自豪相反地常以沒有足夠的勇氣而自責

  2. 2023年12月20日 · 國際 離散. 2023-12-20. 光傳媒報道. 分享. 蘋果日報主筆李怡的遺作失敗者回憶錄》,獲書店金石堂選為2023年十大影響力好書」,該書責任編輯黃瑾瑜昨19日於頒獎禮上代表家屬致辭她又向光傳媒表示李怡留給香港人最珍貴的精神是自省的能力」,更憶述他於深切治療部跟自己上的最後一課如何坦然面對生命終結之時。 曾於《蘋果日報》任職編輯8年的黃瑾瑜,是《失敗者回憶錄》責任編輯並代表領獎,她說作品得到肯定,「功勞完全是李生的」,而自己則非常榮幸能參與編輯過程。 回憶跟李怡相處和共事經歷,對她來說,最深刻的是李怡於2021年6月24日的專欄,以她在社交媒體帖文中的一句「怎能向一種精神道別?

  3. 2022年10月5日 · 與李怡相識已久的劉銳紹認為中國官方糟蹋了李怡以至一代知識份子的好意但對民間認識國情及事物本質這方面來說卻發揮到長遠的影響。 李怡受訪時曾以這句話總結其人生:「悲觀不代表消極,而是你積極把握當下,不背負良心去做每一件事」。 香港知名作家李怡周三(5日)在台灣病逝,享壽87歲。...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2年10月5日 · 政情. 李怡逝世一生經歷三次希望及衝擊 陶傑:香港無佢只係金錢社會. 撰文:鄭寶生. 出版: 2022-10-05 19:37 更新:2022-10-05 21:41. 香港著名作家李怡今晨5日在台北國泰醫院病逝告別儀式將於10月22日下午2時在台北舉行李怡由1970年代創辦多本刊物其中以七十年代最為著名在知識份子之間甚具影響力雜誌初期受中共資助後期脫離左派更名為九十年代》,發表不少批判兩岸的文章先後被台灣及內地查禁但卻享譽華人知識圈。 李怡筆耕逾60年,一生與文字及書本結緣,文章針砭兩岸三地時政,卻受當政者所惡。 作家陶傑讚賞李怡是「香港的伏爾泰」,淡薄名利為自由呼號,畢生都希望中國好,有著知識分子的風骨。

    • 抱着憂患意識閱讀
    • 自由意志或作繭自縛
    • 閱讀自由患得患失
    • 悲觀積極的人生
    • 讀傳記學歷史

    一九三六年出世的李怡,可謂「生於亂世」。 他慢慢地憶述,小學時期在汪精衛政權治下的上海生活,雖然社會秩序大致良好,然而炮火轟炸聲總是不絕於耳。九歲那年,某天,表面安穩的生活終告休止。父親被日本人指控為重慶間諜,遭到通緝,便舉家漏夜搭船逃亡。「一上岸,就看到國軍一身污糟邋遢,又傷又殘;人們又拖兒帶女,瘦骨伶仃,帶着行李走難;街邊又見滿路死屍。當晚,沒有居所,唯有在河邊席地而睡。看見滿天星斗,那晚我頓時成熟了。」他說,「那夜看星,看見的盡是人世的苦難。」 少年時期的經歷,深深影響了李怡。直到他來到香港,定居、上中學、工作,腦海仍停留在「中國救亡的愛國意識」。閱讀時,他也是抱着這種對現實社會的憂患意識,希望在書中求解。 李怡最初鍾情文學,看的是魯迅、俄羅斯十九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尤其是契訶夫的著作...

    在李怡漫長的閱讀及寫作的生涯裏,他在一九七◯年創辦的《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雜誌佔重要一席。 《七十年代》最初是愛國左派刊物,編採文章深受左派思想影響;後來李怡見證文革風暴後,思想立場轉向,報刊觀點亦轉為批判中共。當年他的覺醒,除了歸因於對現實殘酷的認知,閱讀教他擁有的自由意志亦不可或缺。 「閱讀告訴你沒有必然絕對的真理。真理是通過不斷的批判才能發現的。」李怡說,「除非說人生從無過錯,不然你一定要批判自己的想法。閱讀也會給予你很多想法,但有些人會將想法固化,不去檢討,更視之為理所當然,天經地義,不能否定。如是這樣,人不會進步。」 「讀者是它的作者,而作者也是它的讀者。」是《七十年代》的編輯主張,視雜誌為自由開放的園地。在此,李怡寫作,也閱讀他人的文章,作者讀者互相砥礪,「我在知識分...

    《七十年代》誕生並崛起於人們稱為「火紅年代」的時期,其時六七暴動結束、社會運動沉寂了一段時間,種種左翼激進思想仍雄踞着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的腦袋,他們開始爭論香港的殖民體制及未來前途。李怡形容,那時候,「香港應是華人社會中最有閱讀自由的地方。」 雜誌雖然在香港出版,但大部分讀者,來自相對封閉的中國大陸和台灣。「中國大陸人來香港,也會買我們的雜誌,又或到圖書館抄很多中國禁書看。而台灣當時也是個威權社會,也有報禁書禁,他們來香港,也買我們的雜誌,看我們的書。《七十年代》作為一本思想政治刊物,那麼多長篇的文章都有興趣讀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 中國大陸及台灣的讀者喜歡《七十年代》,視之為認識社會的重要營養,在香港,「實際上是讀書人、大學生才看,中學讀者也少。」李怡觀察,那時候,「大部分香港市民覺得...

    「我的人生是悲觀而積極的。」李怡自述。 過去一年,很多個晚上,他和無數香港人一樣,心情很難過,每晚看着電視直播,心急如焚,思考自己能做什麼。他的答案是:不要被外間影響自己的寫作及閱讀。於是,他筆耕不輟,在專欄撰寫對世道的見解和感受,文章近月結集成《香港覺醒》一書;他亦孜孜不倦,繼續閱讀,訪問前才去了電台一趟,錄製《一分鐘閱讀》。 回首自己過半是閱讀的人生,「如不是讀書,看到那麼多人與事,了解到人生,我未必有以前闖過很多困難的勇氣,」說話近一小時,李怡精神依然,但聲音少不免有點沙啞,「閱讀未必能得到答案,但或可帶來一些啟示啟發,使你去思考,再嘗試尋出路。」

    寫畢訪問之際,港台節目《閱讀一分鐘》自二〇〇三年起播出總共四千四百一十九集。藉節目推廣了閱讀十七年,李怡透露:「以後可能會減少參與,因為年紀太大,力不從心。」機會難得,我便請李怡像錄節目般,推薦一本合時的書。以為他會談卡繆,他卻選了普立茲獎得主Thomas E. Ricks的著作《邱吉爾與歐威爾》,口述如下: 人所共知,邱吉爾對抗英國綏靖政策,是抵拒專制強權,捍衞自由的政治大人物。他活得很長命,生前洞見觀瞻,連任多屆首相,亦寫書,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同在四十年代,有另一人,叫歐威爾,他也寫了兩本書對抗強權。作為社會主義者,他更參加過社會主義革命、西班牙內戰,去過很多地方,對緬甸殖民反感。但他不到五十歲就死了,生前著作滯銷。《邱吉爾與歐威爾》這本書,就是寫在四十年代,他們如何對抗強權,而且兩人都...

  6. 2022年10月5日 · 王祖鵬. 畢業於世新大學公廣系,不務正業走上文字工作者一途。 電影的初學者,因麥可漢內克改變對影像的看法與想像,相信電影是每秒24格的謊言,試圖以文字在謊言與真實間找到樂趣,並於藝術相關領域感受三倍的延長人生。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藝文編輯,現經營臉書粉專「地下電影」。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李怡曾經說過自己脫離左派是不想自己的自由意志被支配。 更曾言:「如果可以隨自己心意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採訪可以如實報導,不需被扭曲,不需左刪右刪,不需要政治正確,憑藉自己的學識、想法教書,不是扭曲思想,我就做中國人。 如果都不行,我要做一個人,不做中國人。 李怡曾經說過,自己脫離左派,是不想自己的自由意志被支配。

  7. 2020年4月13日 · 今時今日的香港風起雲湧反修例運動風波未平又遇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已屆84歲的李怡感觸良多喝了一口茶慨歎香港是波折重重之地原名李秉堯的李怡1936年在廣州出生戰亂期間於1948年移居來港。 數年前,他曾發文這樣形容香港:「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給我更多,使我更愛,縱使日漸變色也只激勵我老驥伏櫪,要螳臂擋車力抗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