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柬埔寨經濟特區委員會(Cambodia Special Economic Zone Board)隸屬於柬埔寨發展局(Counci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mbodia),至今已批准設立約30個經濟特區,至2016年共有11個經濟特區已投入運作。 柬埔寨的經濟特區在基礎設施質量及管理服務標準

  2. 經濟特區. 1980年8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決定,批准國務院提出的決定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廈門建立經濟特區。 這四個特區的總面積為526.26平方公里,政府在稅收、金融、土地和勞動工資等方面予以適當的優惠條件,並實行不同於內地的管理體制,藉此吸引港澳台等境外資金及企業投資設廠。 「引進來」和「走出去」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央政府提出把「走出去」政策,成為了改革開放中的重要一環。 1992年中共十四大會議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是要「積極擴大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

  3. 2018年8月10日 · 中國經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誌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截至目前,中國共有7個經濟特區,包括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以及2015年新加入的新疆霍爾果斯和喀什。

  4. 2013年7月31日 · 創辦經濟特區是中國共產黨和政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借鑒世界上許多國家或地區設置經濟性特區發展經濟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實際情況的需要而做出的重大決策,是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1000個為什麼》 韓廣富 曹希嶺 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 鄧小平視察廈門經濟特區創辦經濟特區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實行對外開放的一項重大決策。 經濟特區(也叫出口特區、出口加工特區)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劃出一定范圍,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採取特殊政策,用減免關稅等優惠辦法.

  5. 中國經濟特區的創辦,是國際與國內、歷史與現實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明確經濟特區創辦的歷史背景,有助於理解建立經濟特區的歷史必然性和經濟特區創辦過程的艱辛探索與開拓創新。 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進程的生動縮影

  6. 2021年3月24日 · 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批准國務院提出的在廣東省深圳市、珠海市、汕頭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設置「經濟特區」的建議。隨後深圳、珠海、汕頭及廈門四座城市成為首批成立的「經濟特區」。 1984年,中央政府進一步開放14個沿海城市。

  7.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區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 的一項特色。. 1970年代,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之初,在缺少對外經濟交往經驗、國內法律體系不健全的形勢下,設立經濟特區為國內的進一步改革和開放、擴大對外經濟交流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1980年8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