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在 本 年 十 月 , 與 方 心 讓 爵 士 和 張 健 輝 先 生 前 往 日 本 出 席 在 大 阪 舉 行 的 研 討 會 。. 會 上 與 來 自 香 港 及 亞 太 地 區 的 代 表 分 享 我 們 為 殘 疾 人 士 提 供 運 輸 服 務 及 設 施 的 新 抱 負 , 就 是 「 普 及 運 輸 」 。. 今 天 ...

    • 改善步行環境的新措施
    • 為行人通道提供上蓋
    • 行人規劃框架

    在行人網絡沿途設置清晰、易用、連貫的行人導向系統,有助便利行人妥善規劃行程。我們於2022年年中起在西九龍近尖沙咀、中環及深水埗展示一套適用於本地市區環境的新行人導向標示系統。我們現正研究全面推行有關系統的策略。

    為改善步行環境,我們邀請區議會建議合適的公共行人通道加建上蓋,並在施工前就選定的建議進行可行性研究和設計。 此外,「為行人通道加建上蓋」計劃在2019年擴展至連接公立醫院的行人通道。經諮詢醫院管理局後,我們已檢視有大部分醫院員工及訪客經常使用,並且連接鄰近公共交通設施的行人通道走線。當確定有關走線後,我們會為在其上加設通道上蓋進行可行性研究,以落實有關措施。

    「連繫與地方」功能分類:透過訂定行人網絡上各行人路線的「連繫」(便利市民在地方之間往來) 與「地方」(行人道本身亦可以是一個目的地) 兩大獨特功能的重要性及綜合功能的相對優次,從而配合行人的相應需求。 行人道的「連繫("L")與地方("P")」類型 例如,「連繫」與「地方」功能較高的街道("L3/P3"街道類型)則可視為區域中心的重要行人連接通道及主要的目的地,所規劃的主要步行環境改善措施主要為提供一個宜人的步行環境,及同時方便行人有效率地通過該街道。另一方面,「連繫」與「地方」功能較低的街道("L1/P1"街道類型)可視為地區性街道,則較需要注重行人安全和街道的暢達性。所建議的步行環境改善措施的規模會較小,例如改善街道的照明設施。 為融入行人道的「連繫」與「地方」功能相對優次的概念,我們亦...

  2. 1. 引言. 因應社會對改善整體行人環境訴求,運輸署一直小心調整處理交通及運輸事宜方法,以顧及所牽涉環境問題,尤其關於行人利益。 自 2000年開始,運輸署已多區實施行人環境改善計劃,其中包括銅鑼灣、中環、旺角、尖沙咀、佐敦、深水埗、赤柱及石湖墟,以達致以下目的 : 改善行人安全及流通情況. 提倡以步行作為一種交通方式. 勸阻非必要車輛駛入. 改善整體行人環境. 2. 行人環境改善計劃形式. 行人環境改善計劃主要包括以下各種形式: (I) 全日行人專用街道. 全日行人專用街道,行人享有絕對優先權。 只准提供緊急服務車輛行駛,但按個別地點或會容許送貨車輛指定時間內駛入。 百德新街全日行人專用街道. (II) 部分時間行人專用街道.

  3. 海防道和北京道是區內主要行人走廊,將廣東道與彌敦道一帶商業大廈連接起來。. 這兩條道路繁忙時間行人流量約為每小時 10,000人次。. 為了令行人環境和安全情況得到改善,運輸署已經尖沙咀區較繁忙地點實施一系列行人環境改善計劃。. 現 ...

    • 生活在別處的我1
    • 生活在別處的我2
    • 生活在別處的我3
    • 生活在別處的我4
    • 生活在別處的我5
  4. 2024年2月6日 · 由現時出行日子不少於三個曆日前透過指定日子預約系統取消出行預約,縮短至出行日子前一個曆日中午十二時或之前辦理。. 例如「港車北上」申請人可二月六日中午十二時或之前透過「指定日子預約系統」取消二月七日出行預約。. 運輸署亦提醒 ...

  5. 2024年1月4日 · 基本原則. 設置行人過路處可關顧駕駛者和行人需要,並減少交通意外風險。. 香港交通繁忙,於市區尤為顯著,故減少行車延誤為設計行人過路處重要考慮因素,我們同時也會推行各種行人友善措施,以提升行人過路處易行度。.

  6. 我們會提供世界上最優良運輸系統,以安全、可靠、高效率、環保及令使用者與營辦商同感滿意為尚。 使命 我們會 ---規劃、監管、服務及管理各方面追求卓越成就。 與政府有關部門、運輸服務營辦商及市民工作往還中,採取積極主動態度。 信念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