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優點 網上祭祀 是藉助 互聯網 跨越時空的特性,將現實的紀念館與公墓“搬”到電腦上,方便人們隨時隨地祭奠先人。 它不悖於傳統祭祀方式,是傳統祭祀方式的繼承與延伸。
      baike.baidu.hk/item/網上祭祀/4556987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網絡祭祀 方便快捷而且費用全免確實有其優點所在然而不少恪守傳統的人士則認為網絡祭祀會令祭祀事宜變得兒戲有欠莊重因為從古至今中國人均視祭祖為聯繫家族成員感情之重要活動並着重親身參與祭祀不出席可謂有違慎終追遠文化破壞家庭及宗族的凝聚力及團結性因此網絡祭祀雖然順應及迎合了現今社會的發展需要但卻因有欠莊重而備受質疑。 想一想. 1. 「網上祭祖有助避免人群聚集,防止病毒擴散。 」說明一個支持及一個反對這項聲稱的論據。 2. 「網上祭祖有違慎終追遠文化,不利延續傳統家庭觀念。 」你在多大程度同意此說法? 試加以解釋。 上載日期:2020年3月30日. 通識關鍵概念. 習俗 customs. 習俗指社會上約定俗成的行為指引及規範。

  3. 網絡祭祀是傳統祭祀儀式在網絡時代的空間延展是祭祀習俗的重要變革相比傳統的祭祀方式網絡祭祀具有許多優點首先網絡祭祀可以超越時空限制對祭掃的親屬來說更加方便快捷而且更加自由適應了現代社會的私密需求個體可以盡情宣洩 ...

  4. 在全球化下人們的活動不再受地域限制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仍可以參與家鄉的文化活動現代人生活忙碌未必能親身前往祭祀海外的孝子賢孫更難以趕及回鄉因此催生出網絡祭祀的需求此外網絡祭祀儀式簡易符合年輕人熱衷上網的生活習慣為其提供承傳祭祀文化的便捷途徑。 在中國傳統習俗中,祭祀體現「慎終追遠」的孝德觀念,強調親身參與向祖先傳遞心意。 網絡祭祀欠缺身體力行,故被上一輩批評為敷衍兒戲、不敬先人。 與傳統家庭觀念以宗族為本、孝悌為先不同,當代人尤其是年輕一代講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表達孝心,不會輕易捨棄工作學業,反映家庭觀念發生轉變。 傳統拜祭使用祭品,有造成垃圾和環境污染的可能。 相對而言,網絡祭祀無需祭品,減少資源的消耗,符合綠色可持續的生活模式 。 想一想.

    • 概觀
    • 過程步驟
    • 主要優點
    • 寄託哀思
    • 與傳統祭奠的區別

    網上祭拜一般指本詞條

    “網路祭奠”亦稱作“網上祭拜”、 “網上祭奠”、“網上祭掃”、“線上祭拜”、“線上祭掃”等,是指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在網路平台上為逝者建墓、祭掃的過程。網路祭奠服務通常由一些營利或非營利的紀念網站或紀念平台向公眾提供,也有專門為某位逝者或某些歷史災難而建的個人紀/專題念網站。據統計,到2009年底,提供收費網上祭拜服務的中文紀念網站已經近千家。2011年7月28日,時逢甬溫線特大鐵路事故發生1周,網民們自發在網路上祭奠遇難者,通過微博等多種渠道寄託哀思。

    用戶通常先要在某個公共紀念網站上註冊,成為註冊用戶後為故去的親友或名人建立虛擬的紀念空間,一般以“網上紀念館”、“虛擬墓地”、“網上公墓”的形式出現, 然後才能進行互動式的祭奠活動,包括仿真的獻花、點燭、上香、擺供、祭酒、燒紙、鳴炮、行禮、誦經等傳統的祭奠儀式,可以發表追思留言和紀念文章等。用戶也可邀請散居各地的親友隨時隨地進行祭奠活動。故人空間內可存放逝者的生平傳記、歷史照片、紀念文章、個人作品聲像資料等,供後人緬懷追憶。部分紀念網站提供了“天堂信件”服務,祭拜者可以通過“天堂信件”向逝者訴說,信件內容不會以任何形式保留在網路上,保障了用戶的隱私。

    網路祭奠具有一些獨特的優點:

    · 便捷——不受地域空間的限制,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在網路上進行祭拜。

    · 環保——避免傳統祭拜活動所產生的環境污染。

    · 安全——避免傳統祭祀活動引起的火災或其他傷害。

    · 節約——降低了祭拜的成本,節約了資源。

    · 永久——儘可能得保留逝者的音容笑貌與文學作品、生平傳記,使子孫後代了解先人的光榮與夢想。

    2011年7月25日,浙江溫州,上千市民自發來到世紀廣場點燃蠟燭、放飛孔明燈,祭奠動車追尾事故中的遇難者,為傷者祈福。2011年7月28日,時逢甬溫線特大鐵路事故發生1周,網民們也自發在網路上祭奠遇難者,通過微博等多種渠道寄託哀思。

    網上祭奠是在網際網路上對親人的懷念方式;傳統祭奠是人們親自到已去世的親人陵園、墓地等所在地祭奠懷念的方式;不管是網上祭奠還是傳統祭奠都是一個目的,就是滿足人們對親人及名人和偶像的懷念思念之情懷的需求,網上祭奠是國家民政局大力倡導的新型祭奠方式,利國利民、低碳環保全全,網上祭奠是未來人們文明祭奠先人的最佳選擇,網上祭奠同樣可以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

    網上祭奠相比傳統祭奠還有很多好處。首先解決了異地他鄉的人們由於特殊原因無法返鄉祭奠的苦惱;第二是省去了返鄉長途的顛簸,大大節省了傳統祭奠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第三是網上祭奠可以杜絕火災隱患,人們可以在網上為親人、先人、名人、偶像燒紙、燒冥幣、放鞭炮等祭奠活動;第四是網上祭奠可以實現傳統祭奠所不可實現的願望,如為親人點歌、寫祝福語、祈禱留言等等;第五網上祭奠可以永久保存每次祭奠時的言語和祝福詞及心情狀況;第六是網上祭奠沒有時間限制沒有次數限制,隨時隨地可以祭奠親人;第七是網上祭奠可以實現對任何已去世的人進行祭奠和紀念活動,這是傳統祭奠所無法實現的等等好處舉不勝舉。所以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大力倡導和參與網上祭奠。

  5. 2020年10月24日 · 網上祭祀是近年來才興起的一種全新的 祭祀 方式,它是藉助 互聯網 跨越時空的特性,將現實的 紀念館 與 公墓 “搬”到電腦上,方便人們隨時隨地 祭奠 已逝親人。 它不悖於傳統祭祀方式,只是傳統祭祀方式的繼承與延伸。 通俗的講就是利用網絡進行祭祀活動網絡祭祀是對現實祭祀的一種補充。 逝者家屬在相關網站上為逝者註冊一塊虛擬“ 墓碑 ”,並附其生平簡介等相關信息,輸入祭掃人的名字,選擇鮮花、花燭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託思念。 中文名. 網上祭祀. 屬 性. 全新的祭祀方式. 藉 助. 互聯網跨越時空的特性. 祭 祀. 是表達對先人的一種思念之情. 目錄. 1 形式. 2 優點. 3 行業概況. 4 接納情況. 形式. 二維碼墓碑 [1]

  6. 2023年5月17日 · 網絡祭祀雖是近幾年興起一種祭奠方式但由於與傳統的祭祀形式相比具有相當多的優勢因而備受大家的喜愛與推崇那麼網上祭祀到底有什麼優勢呢

  7. A. 網絡祭祀是新興的祭祀形態圖片來源中新社網絡祭祀是公元2000年以後的一種新興祭祀方式。 透過互聯網,將現實的墳墓或龕位搬到虛擬的網絡世界,好讓後人隨時隨地皆能祭祀已逝的親友。 出現網絡祭祀的原因,主要是改革開放以後,大量民工離鄉別井到外省工作。 除農曆新年以外,無法依時還鄉祭祖掃墓,因此社會上便衍生出網絡祭祀,方便孝子賢孫拜祭。 自古以來,傳統中國人就特別着重親身參與祭祀的重要性。 《論語‧八佾》篇記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這段說話主要想指出祭祀是崇德報功,慎終追遠的行為。 拜祭本身純粹出於祭祀者的一番心意,故此人是祭禮的主角,若無人參與,不如不祭。 傳統中國人視祭祖為聯繫家族成員感情之重要活動,不出席會被批為「數典忘祖」而會招來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