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1日 · 死是自然死亡,是一种善终,虽然有由于肌体功能的衰弱老化引起的病苦及对死亡的恐惧,以及临命终时由于四大解体带来的疼痛,但这种疼痛是自然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虽然也是不动了,但如火车到达终点或者火车没动力了自然的停止。 这个时候人死亡有很大程度的选择余地,他可以有更好的去处 (人天,佛国)或者不好的去处 (三恶道),但善恶未定前活着即是种恩赐 (除过那些想死死不了的),寿命长本身就是一种善业的果报,一种福利。 生命是一种恩赐,自然老死是一种很不错的归宿,甚至有种静美只不过你不会去注意。 长寿是一种善报,不要因为些许不可意的小缺点就觉得不好。 活着是种恩赐,所以要热爱生命,尊重己灵。 当然也有那些寿长而受苦也多的众生,只能说福报这种东西一码是一码,种什么收什么。

  2. 知乎 官方账号. 9 人赞同了该回答. 《 三字经 》 一开头就说 :. 人之初, 性本 ,性相近,习相远。. 简单十二字揭示了一个常识 , 而这个常识也是中国古代圣贤的基本观点 , 前六个字是孟子观念的提炼 , 后六个字是孔子名言的引述 。. 「性」在这里是指 ...

  3. 「自生」不假外緣,「它生」必有所。 譬如「信解行證」、「信願行」,甚至「信我者得永生」,其「信」必有所緣,但老子所說的「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卻無所緣,是由「精」裏生出,而「精」卻從「窈冥之中」所生,故「恍惚」。

  4. www.zhihu.com › question › 37106453何为善? - 知乎

    ,是人性中所蕴藏的一种最柔软,但却也是最有力量的情怀。 “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 大家爱你只是出于对某种身份的认同,只是自己的利益得到了维护,那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5. 9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徐晓轶. 低成本定制开箱即用的二次开发平台. 9 人赞同了该回答. 反复说过,儒学包括了几个层面,在个人就是内求诸己而超越。. 我稍微说下这个超越的过程:. 先是通过志于学而来积累对外界的认识,最终理解这个时代、这个世界、理解 ...

  6. 善有自性、相应善、等起善、胜义善 等的不同。 在心所有法中的十一善法是自性善,所谓自性善,就是它本身就是善,它自己的体性就是善。 相应善是与自性善相应的心、心所法。

  7. 實際,損人未必利己,往往損人也損己。「損己利人」是,與眾生有利,縱使損己也沒關係,屬善法。其實,利人必定利己,並不損己。詳分請看百法明門論所說的善心所、煩惱心所,十一種善心所,屬善之造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