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6月6日 · 當面對突發胃痛時,可按需要到訪社區藥房諮詢藥劑師,如情況嚴重應及早求醫。 胃痛的成因有很多,例如消化不良、胃酸倒流、胃潰瘍、細菌或病毒引起的腸胃炎、不良飲食習慣、壓力、藥物副作用等。 胃痛的感覺各有不同,例如感到胃絞痛、刺痛或灼痛,同時可能出現其他症狀,例如胃灼熱、胃抽筋或胃氣。 面對突發的胃痛時,可按需要到訪社區藥房諮詢藥劑師,如有較嚴重的情況就應及早求醫,以作出全面評估及治療。 以下會探討常用於舒緩胃痛症狀藥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協助你正確選擇和使用胃藥。 1. 中和胃酸藥 (Antacid) 例子:氫氧化鋁 (Aluminium hydroxide) 、三矽酸鎂 (Magnesium Trisilicate)、氫氧化鎂 (Magnesium Hydroxide)

  2. 2024年5月20日 · 要緩解腸胃不適,早餐往往是最重要的關鍵。 書籍作者、國際中醫專家瀬戸佳子就指出,許多因腸胃不適而到針灸診所求診的患者,早餐都是「麵包配咖啡」的組合,然而這2種食物對於補充體力、喚醒大腦和身體來說都沒有幫助,而且對腸胃也沒有益處。 她續指,麵包雖然能帶來飽足感,實際上卻幾乎全是油脂和砂糖,營養價值甚少,亦有不少人喜歡在麵包上塗牛油、果醬、花生醬等,不論是甜是鹹,都會對腸胃造成負擔。 而咖啡因雖然有提神的功效,但咖啡本身卻會刺激胃黏膜,令身體容易感到不適。 因此,如果早餐只吃麵包和咖啡,上午便會容易出現一直恍神的情況,腸胃亦沒有足夠的時間恢復。 從中醫角度來看,早上7點至9點是吃早餐的最佳時段,如果在這段時間內攝取養胃的食物,效果也會加倍。

  3. 2024年6月5日 · 夏天是腸胃炎的好發季節,主要由飲食失節、偏食生冷,或吃腐敗變質和不潔淨的食物,脾胃功能受損,繼而出現嘔吐、胃脹、腹瀉、腹痛、發燒等 ...

  4. 2018年4月9日 · 我答:「中醫理論認為,引起腸胃不適的原因有: 1.飲食無節,胃氣失和. 飲食無定時或暴飲暴食,損傷脾胃,飲食停滯,致使胃氣失和;或五味過極,辛辣無度,或恣食肥膩濃味,或嗜酒,蘊濕生熱,阻滯氣機,都會引起胃消化不良,甚至引起胃痛。 2.勞思過度,肝脾失調. 中醫認為「思傷脾」,如果思慮過多,導致脾不健運,胃失和降;而憂思惱怒,或工作過度緊張、食無定時,都會引起肝脾失調,肝失疏泄,肝鬱氣滯,橫逆犯胃,進而影響消化吸收,引起腸胃不適。 3. 外感寒濕,積滯不化. 春季,空氣濕潤度上升,雨水頻繁,體內濕氣過重。 而清明前後,往往是一年中最潮濕的時候。 這時寒濕容易從外入侵,內傷脾胃功能,水液和食物停滯無法及時消化,傷損胃體,引起腸胃不適。 而你的情況屬於飲食習慣引起的腸胃不適。

  5. 2020年1月30日 · 腸胃肝臟專科醫生吳昊表示,從醫學角度而言,一般男性每日單次飲酒量不應超過2份,即1罐啤酒、紅酒或1小杯烈酒等,女性更需減半;至於食量 ...

  6. 2024年5月10日 · 當濕氣滲入體内,容易被腸胃不適和皮膚濕敏問題纏繞,要重拾健康與活力,就要了解「濕重」對腸胃和皮膚的影響,以應對日常的挑戰。 濕重警報 ...

  7. 2024年4月24日 · 1. 維持健康飲食. 減少高鹽、高糖、高脂的食物,多攝取高纖維且富含維他命的食物,例如:綠色葉菜類、燕麥、杏仁、奇亞籽等。 水溶性膳食纖維: 能成為內益生菌的食物,整頓內環境,並達致抑制血糖急速上升、降低膽固醇,使排便順暢等效果。 多存在於口感軟嫩、黏稠的全穀類食物、豆類、蔬果,如燕麥、秋葵、胡蘿蔔、亞麻籽、香蕉等。 非水溶性膳食纖維: 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秘問題。 多存在於口感較為粗硬的全穀類、堅果類、豆類、根莖類、蔬果,例如糙米、果仁、牛蒡、芝麻等。 2. 調整生活習慣. 維持規律生活作息、定期定量的運動,可以加強道蠕動的機能以及幫助消化。 3. 補充益生菌,同時養「好菌」 每天服食益生菌可提升道好菌量,抑制有害菌生長,讓道處於良好的平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