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撫臺街洋樓,暱稱石頭厝(臺羅拼音:Tsio h-thâu-tshù),是位於臺灣 臺北市 中正區 城內商圈的市定古蹟,1910年落成後,最初作為日本營造商的事務所,後陸續作為商會、報社、國防部宿舍等,今為展覽場所。

  2. 撫臺街洋樓,暱稱 石頭厝 (臺羅拼音:Tsio̍h-thâu-tshù),是位於 臺灣 臺北市 中正區 城內商圈 的 市定古蹟,1910年落成後,最初作為 日本 營造商的事務所,後陸續作為商會、報社、國防部宿舍等,今為展覽場所。 建築. 撫臺街洋樓占地約逾四十七坪,仿歐洲文藝復興式樣建築,採用木石混合構造。 一樓為 唭哩岸 石條疊砌,構成古典式四柱三間石造拱廊騎樓,拱圈與拱圈交接處設置 觀音山 石之柱帽石構件,作為承接石柱構造。 騎樓保有木材拼組而成菱形幾何圖案的天花板。 二樓及屋架均為木造,覆以馬薩式屋頂,屋頂開三扇 老虎窗,使立面有變化且可通風。 內牆以石灰粉刷,天花板原本是印花鐵皮天花,2000年火災修復後改用臺檜、杉木。 [1] 歷史. 早期使用.

  3. 洋樓 是指採用 西洋 式 建築 風格於亞洲地區興建的樓房,現代已泛指一般樓房 [1],是相對於早期只有一,二樓的 合院 式 平房。 理論上任何新型西式樓宇,包括單幢式 私人住宅,惟不包括私人屋苑。 在日本方面,神戶市曾將江戶末期至明治時期建造的西式建築稱為「異人館」,將大正時代至戰前昭和時期建造的建築稱為「西式建築」。 樓層. 洋樓隨著不同年代,洋樓型式也在變異,樓層是愈建愈高,產權從獨有到分層共有都是歷史的軌跡。 1925年建的金門 模範街 洋樓則帶有南洋殖民建築風格, 騎樓 是 五腳基 規格,寬度只夠兩人併走,樓高就兩層 [2]。 而香港1930年代後的 唐樓 高度普遍有3至4層,俗稱「廣州式騎樓」的騎樓則是更寬 [3]。 香港过去的 住宅 大廈 时常稱「洋樓」

  4. 其他人也問了

  5. 撫臺街洋樓,暱稱石頭厝(臺羅拼音:Tsio h-thâu-tshù),是位於臺灣 臺北市 中正區 城內商圈的市定古蹟,1910年落成後,最初作為日本營造商的事務所,後陸續作為商會、報社、國防部宿舍等,今為展覽場所。

  6. 原址位於今中山堂左側、孫中山銅像後方、臺北市政府警察局附近設有「清台灣巡撫衙門舊址」石碑。

  7. 原址位於今中山堂左側、孫中山銅像後方、臺北市政府警察局附近設有「清臺灣巡撫衙門舊址」石碑。

  8. 內湖郭氏古宅,俗稱 內湖紅樓,是位於 臺灣 臺北市 內湖區 文德站 旁的洋宅,列 市定古蹟,今作 郭子儀 紀念堂與郭氏宗親會聚會所。 歷史. [編輯] 內湖郭氏古宅位在 內湖高中 斜對面獅頭山麓 [1],從 文湖線 文德站一號出口旁可登上 [2],或從文德路267巷斜坡車道上去 [3],地址是文德路267巷19號 [4]。 1917年,內湖郭氏郭崇飽第六代郭華溪在祖宅對面山腰上之現址購地興建此宅,亦說是1924年 [註 1] 才成為郭華溪之自宅 [3]。 此宅占地面積1178平方公尺 [2][3],建築面積426.2平方公尺 [3]。 前有水池花園加背後樹林掩映以呈現「前水後山」格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