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2月22日 · 從食物和電影出發,一起回味一下記憶與想像裡的香港滋味吧! 📍本集重點 大博的香港印象 1次 vs 0次,誰比較可憐 318的台港合作 誰不愛港片 雞蛋仔跟雞蛋糕的差別 沒有推車的飲茶 香港的盛衰 📍推薦書 雪姬《香港百年》 Alison Hui《香港尋味》

  2. 2020年9月4日 · 《被時代選中的我們》是香港未能成功爭取民主的紀錄, 《我們的最後進化》 就是香港人被奪去自由的日誌。 一如 《我們的最後進化》 序言所寫,從「加油」、「反抗」到「報仇」的口號;從一把雨傘到防毒面具的抗爭裝備,被迫進化的香港人,如今甚至已不能在香港寫下香港的故事。 今年,傘下的人改與台灣出版社合作,「沒辦法呀,經過這一切,我們已經明白香港警察是傻的,只要他有權力就會用盡一切方法去麻煩你、讓你上法庭,我們也知道香港出版社出這些書會有麻煩,還是避免風險比較好。 」對應日前港警大動作搜查香港蘋果日報,不難理解阿木心中保護手足的首要考量。 經幾位友人居中牽線,傘下的人於台灣出版新書 《我們的最後進化》 ,記錄反送中運動一路走來的跌跌撞撞。 「不管有沒有用就試試看吧!

  3. 2019年12月16日 · 香港生子仲介的網站上,名列著赴港生子的優點,不外乎「寬鬆的人口政策」、「在香港出生的嬰兒即屬香港公民」、「可享有香港的社會福利」、「香港實行十二年免費教育福利」、「就業和發展優勢,香港護照享有全球一百三十五個國家免簽證 ...

  4. 2016年9月23日 · 從食物和電影出發,一起回味一下記憶與想像裡的香港滋味吧! 📍本集重點 大博的香港印象 1次 vs 0次,誰比較可憐 318的台港合作 誰不愛港片 雞蛋仔跟雞蛋糕的差別 沒有推車的飲茶 香港的盛衰 📍推薦書 雪姬《香港百年》 Alison Hui《香港尋味》

    • 普通話教育的爭議
    • 繁簡和中港用語衝突
    • 港人功利的語文認同
    • 延伸閱讀

    不過普通話教育應如何推行,民間則有不同意見,當中有兩條問題至關重要。第一,學習普通話應該出於自願,還是強制執行?第二,學習普通話應該和使用廣州話分開進行,還是要取代廣州話的教學地位?近年香港出現強制學習普通話,以及普通話取代廣州話教學地位的趨勢,使得不少輿論認為普通話取代廣州話已成官方政策,最終會演變為文化侵略,香港下一代將會不再重視甚至不懂得廣州話。不少輿論擔憂上海話在上海新一代之間不再流行的情況,將會在香港重演。 強迫學習普通話的問題,在香港浸會大學(浸大)普通話豁免試風波中最為明顯。浸大自二○○八年起要求學生必須修讀帶學分的普通話課程,並要考試合格方可畢業。有學生認為要求不合理,於是浸大於二○一七年起推出測試,合格者可豁免修讀普通話課程。結果測試只有三成學生合格,學生質疑測試標準有問題...

    除了廣州話和普通話之爭外,類似的爭端也在書寫系統和字詞應用出現。書寫系統之爭,在於繁體字和簡體字在香港的地位。簡體字的使用對持香港本土觀點者來說,也代表來自中國大陸的文化入侵。他們往往會把繁體字稱之為正體字,強調其為正字本源;再激進一點的,會把簡體字稱為「殘體字」,並嘲笑他們眼中簡體字的弱點(如同字多義更常出現,引發「後后不分」等問題)。 字詞應用方面,也有持本土觀點者認為要守護香港身分,就要嚴格拒絕一些源於中國大陸的流行字詞。例如一段婚姻當中出現女性第三者,香港過去的說法是將該女性稱為「二奶」,近年媒體則開始多用中國大陸流行的「小三」,引發不少持本土觀點者的不滿,甚至稱之為「匪語」。曾有餐廳為了服務中國大陸旅客,在餐牌上把香港通用的「沙律」寫成「沙拉」,亦引發輿論強烈不滿。 不過,什麼是所...

    說到這兒,看起來香港人好像十分熱愛香港的本土語言。回顧歷史,香港人本來並不特別捍衛廣州話。特區成立以來第一次的語文之爭,其實是在一九九八年推行的母語教學。過去香港中學教育傾向使用英文教科書,配以中英夾雜的教學語言。特區政府推出母語教學,要求使用中文課本和以廣州話教學,以免語文成為學習障礙。不過此舉卻引發不少家長不滿,認為會影響子女學習英語和日後升學。於是政府表示如果學校的大多數學生能使用英語學習,則可使用英文課本和英語教學;但這決定隨即造成嚴重分化,不少學校想盡辦法強行擠進英文中學的行列,以免被家長視為次等學校。 香港家長對語文的功利態度,有時更會產生十分極端的行為。政府於二○一八年的調查顯示,香港有一萬二千七百名母語不是英語的家長,選擇只用英語與子女溝通,因為「可以給小朋友有接觸英語的機會...

    彭志銘、鄭政恆編(二○一八):《香港粵語撐到底》,香港:次文化堂。 Tsui, ABM (2017). Language Polic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The Case of Hong Kong, In Tsui, AMB. and Tollefson, JW. (eds) Language Policy, Culture, and Identity in Asian Contexts. Taylor and Francis.

  5. 2020年6月23日 · 對彼此的刻板印象多為雙方所接受。. 把某些陳述明確劃歸「英格蘭人」或「法國人」 —— 諸如「英格蘭人重視傳統」、「法國人在政治上並不堅定」、「英格蘭人古怪」、「法國人輕浮」,甚至是「英格蘭食物難吃」或「法國女人很吸引人」 —— 是 ...

  6. 2021年8月17日 · 從食物和電影出發,一起回味一下記憶與想像裡的香港滋味吧! 📍本集重點 大博的香港印象 1次 vs 0次,誰比較可憐 318的台港合作 誰不愛港片 雞蛋仔跟雞蛋糕的差別 沒有推車的飲茶 香港的盛衰 📍推薦書 雪姬《香港百年》 Alison Hui《香港尋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