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赤麂(拉丁学名:Muntiacus muntjak)又名红麂、印度麂、角麂、吠鹿,是偶蹄目鹿科麂属的哺乳动物。 赤麂是麂属中体型最大的种类,外形与黄麂相似。

  2. 赤麂是一鹿科麂属的哺乳类动物,它在麂属中属于体型较大的一种。 麂属是一种中小型草食有蹄类动物 [1],为东洋界的特有属,它们在我国的分布仅限于长江流域以及南方地区,它们的繁殖力较强,全年都可以进行交配,分布较为广泛,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3. 麂鹿,俗称麂子,哺乳纲,偶蹄目,鹿科。 成体体重16~25千克,体长75~115厘米。 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很软可以制革。 通称“麂子”。 中国分布有三种,分别是黑麂,赤麂和小麂,其中以黑麂数量最少,分布区狭窄,已列为国际濒危动物。

  4. 黄麖是偶蹄目鹿科哺乳动物,别名羌鹿、南中国鹿、吠鹿、赤麂。 黄麖全身栗黄色,头部颈部及腿部的毛色略深,呈棕黑色,腹下较淡,近于白色;雌黄麖没有角,雄者头上有一对小角,老雄麖的角在根下有一小叉;雄黄麖嘴上有一对獠牙,露出在唇外,牙尖上 ...

  5. 赤麂是麂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其目前也被列入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目前,麂属动物已有10余现生种和化石种被人们所发现。 目前我们能找到的被人们报道的最早的现生种是爪哇赤麂(Muntiacus muntjak muntjak, Zimmermann 1780)。 在已经发现的麂属现生种里,小麂、赤麂分布较为广泛,其物种数量也是比较多的。 (1) 在我国,赤麂已记载的有4个亚种,包括孟加拉亚种 (M.m.vaginalis)、勐腊亚种 (M.m.menglalis)、云南亚种 (M.m.yunnanensis)和海南亚种 (M.m.nigripes)。 (2) 我们知道,在古代的青铜器之上,常常能看到饕餮纹。

  6. 赤麂的身体大部分是赤红色,腹部的毛发灰白,耳朵内侧有稀疏的白毛。 雄性和雌性的主要区别是犄角,雄性赤麂有单叉型角,而雌性是没有犄角的。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动物叫做赤麂(jǐ),麂这个字有点少见,它是原始鹿科动物,体型大多较小。

  7. 麂类中最小的1种,也是中国特有种类。 叫声如犬吠,故又称吠鹿或犬麂。 体长70~90厘米,肩高约40厘米;脸短,颜面棱也比赤麂短;体背毛色变异较大,呈黄褐、棕黑色,颈背中央有1黑色条纹,臀周、尾下、鼠鼷部亦呈白色;蹄小于赤麂和黑麂;泪窝深而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