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日 · 認為飲食業已到了不得不轉型的時期,必須有汰弱留強的準備。講甚麼都假,提升食物和服務質素,提高「性價比」啦,否則飲結業必如骨牌效應!

  2. 6 天前 · 研究團隊表示,餐飲業能直接從食材採購、廢物處理和能源使用等環節影響碳排放,還能間接通過顧客的選擇行為模式影響社會的碳足迹。 因此餐飲業的低碳化轉型對整個社會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有深遠影響。 研究團隊還建議,政府與相應的組織聯會應針對性推出支援措施,例如組織培訓、提供技術指導等等。 政府還可以設立相應獎懲機制和監管體系,以保證行業標準。 肉類的「碳足跡」是所有食物中最高的。 伊院怪漢出沒 向懲教人員吐口水被捕. 闊別12年再臨香江 多啦A夢與好友踏上星光大道. 為減緩全球暖化,政府望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作為消耗能源和資源較為集中的餐飲行業,其所產生的碳排放亦不容忽視。 嶺南大.

  3. 6 天前 · 都會大學社會科學系陳緯樑表示,研究結果反映香港市民需要對「剩食」作更多了解。 調查亦發現當家中有多餘的食物,只有約20%受訪者或家人會捐贈給食物回收機構;接近40%當廢物處理。 大部分未嘗參與捐贈食物的受訪者主要原因因為「沒有相關資訊」 (60.3%)及「沒有方便的收集點」 (56.8%)。 惜食堂有見及此發起一連7日的捐食大行動《世界惜食週》,獲超過100個單位響應,於全港18區增設剩食回收點至200個。 環境保護署助理署長區詩敏在活動啟動儀式表示,廚餘佔本港都市固體廢物的30%,捐食物除了可以幫助有需要人士,亦可以減少廢物量,希望繼續透過惜食文化推動源頭減廢。 團體發起一連7日的捐食大行動,於全港18區增設剩食回收點至200個。 2名公屋居民沒申報擁私人物業 遭法庭判罰及收回公屋.

  4. 2017年10月28日 · 從事飲食業界35年,一直有研究喪宴文化的香港廚師聯盟主席細輝指,在去殯儀館當晚,主人家叫齋菜招呼,已可稱作「解穢酒」。 至於現今喪宴較流行則屬「纓紅宴」,「為節省時間,現時上山時帶孝,落山時已屬脫孝,這一則稱為『纓紅宴』。 「纓紅宴」與「解穢酒」的流程都相若,最先上的第一道菜必定糖水。 細輝解釋這寓意先人留福給後人。 而兩者的分別除了在於脫孝前後以及素菜與葷菜,還有菜式的數量,「解穢酒」必定7味餸,皆因先人都以七為單位計算,「頭七」、「三七」、「七七」、49日之後就算守孝期滿,而每一個「七」都會做法事,之後都會食解穢飯。 而「纓紅宴」則以「八」為單位,有脫孝後好事成雙的意思。 當中更必定有肉,例如燒肉、雞、魚,而且雞與魚必定去尾,意思希望先人不用掛心後人,安心往生,不留尾。

  5. 2024年5月28日 · 立法會一個事務委員會今日 (28日)討論文化、體育及旅遊的融合發展。 有議員指餐飲業的服務欠佳,有可能成為「趕客之都」;亦有議員認為有關活動的宣傳不足,以及幾乎日日都有盛事之下,政府財政如何負擔。 當局指服務欠佳只個別情況,有聯繫網絡KOL親身來港以協助宣傳,不少盛事其實毋須政府資助。 議員陳仲尼指巿民時有反映,一些食肆在9點半就催促客人埋單、十點熄燈,有關做法當然會帶來不佳的體驗,有可能讓香港成為「趕客之都」,他詢問局方有何辦法可提升飲服務水平,讓旅客有一個良好體驗。 在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方面,局方會否主動物色或聯繫一些海外的國家級博物館、或文物收藏家借出藏品在西九展覽,吸引更多人參觀以帶動旅遊。

  6. 2023年12月13日 · 旅發局總幹事程鼎一表示,旅發局自11月起向旅客派發餐飲消費券,深受旅客歡迎。 為鼓勵本地市民與親朋好友一同開心出外消費,歡度節日,因此決定與業界攜手,趁聖誕及新年期間將這份心意擴大至香港市民。 另外,11月訪港旅客約有329萬人次,其中短途市場旅客按月增加超過20%,升幅較為顯著。 而今年首11個月至今錄得約3,007萬旅客人次。 on.cc東網. 聖誕及新年即將來臨,旅遊發展局將於下周三 (20日)起在網上分兩批送出合共20萬份100港元「香港夜饗樂」餐飲消費券,供港.

  7. 2024年2月1日 · 根據現行規定,無論全職或兼職僱員,如受僱於同一僱主工作4周或以上,而每周工作滿18小時,便被視為以「連續性合約」受僱;如符合《僱傭條例》訂明的相關條件,可享有一系列僱傭福利,例如法定假日薪酬、有薪年假及疾病津貼等。 勞顧會僱員代表去年指,勞工處向勞顧會提出,改以4周計算總工時,並建議只要僱員在期內工作滿72、68、64或60小時等4個工時方案,就可獲取法定福利。 政府發言人指,有關修訂有助加強保障較短工時僱員的權益,稍後會向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匯報結果,並開展相關的法例修訂工作,完成草擬後的修訂草案會提交立法會審議。 勞工界議員林振昇指,連續性合約制度過去30多年未有修改,逐周計算工時的方式早已不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