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18日 · 這是在歷經一連串對婚姻感到永無止盡的恐懼疲憊挫折之後對當時鄧如雯而言是自己悲慘人生的唯一欣慰。 而林阿棋再怎樣也沒想到,殺害自己的兇器,是身為殯葬業者釘棺木用的鐵鎚。

    • 改變命運的一夜
    • 跌落地獄的開端
    • 活在恐懼中的婚姻
    • 殺夫換來的自由
    • 社會上排山倒海來的同情聲浪
    • 讓悲劇不再發生的《家庭暴力防治法》

    那一晚,她的身心已經到了極限。面對施虐者一如往常、如雨落下的拳頭,她鼓起勇氣喊出自己要去報警。 「你又沒有證據。」施虐者冷冷地嘲笑她,帶著酒意走進臥房睡了。 她在臥房外面想起長期以來的受虐,想起兒子們受到的傷害,還有娘家家人的恐懼……那一晚,她做了決定。她拿出鐵槌和水果刀,走進臥房裡對著施虐者──也是她的先生──頭部狠狠敲擊、砍殺……,直到他再也沒有氣息跟動作。 完事之後,她的第一件事是打電話回家。「以後你們出去不必害怕了,你們自由了!」她對電話那頭的妹妹宣告。長期束縛她心靈的恐懼,終於消失了,她知道自己將為殺夫而付出自由的代價,但她現在只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 她是鄧如雯,年僅 22 歲的她,在 1993 年 10 月 27 日晚上殺了長期施暴的丈夫。在那個時代的,法不入家門,像鄧如雯這類...

    鄧如雯出生於臺東,後來隨著父母搬家到臺北縣(今新北市)生活。據她母親所說,她從小就懂得幫忙照顧弟妹、做飯,母親去住院的時候,鄧如雯還會主動賣檳榔賺醫藥費。這位堅強的女孩有一顆柔軟的心,看電視劇、小說都會感動流淚。 鄧家的經濟狀況或許不是那麼好,但至少生活是平靜的──直到林阿棋闖入為止。 15 歲的鄧如雯正就讀國三,本應享受青春與校園生活,但林阿棋卻造成她與家人再也無法安心生活。林阿棋是鄧家檳榔攤的常客,身為殯葬業者的他手頭闊綽,與經濟較弱勢的鄧家是天壤之別。或許林阿棋就是仗恃著這份優勢,他多次性侵、暴力對待鄧如雯的母親,卻從未遭到法律制裁。 鄧母被攻擊到受傷住院後,林阿棋轉而對她的女兒們下手,15 歲的鄧如雯就此被林阿棋強暴得手,還被暴力脅迫同居。鄧父要去把女兒帶回鄧家時,只見鄧如雯一臉害怕...

    在這種狀況下締結的婚姻,可以想見是多麼的不幸福。婚前就前科累累的林阿棋,用婚姻禁錮了鄧如雯之後,只會變本加厲,更加肆無忌憚地施加暴力。 林阿棋經常無緣無故就對鄧如雯動手,喝了酒之後更是無法無天。鄧如雯身材瘦小,根本無法反抗,有一次,她光是試著用手接下林阿棋的拳頭,下場就是被抓住頭髮往牆上撞。兩人生的兩個兒子,也是林阿棋的施暴對象,他甚至曾經把小孩丟進洗衣機,即使妻子苦苦求情也不肯罷手。 除了家庭內的成員,林阿棋也經常施暴鄧家家人,曾經丟過瓦斯桶,揚言要炸死所有人。他還常常毫無顧忌地闖入鄧家,試圖強暴鄧如雯的妹妹們,讓她們所有人每天活在恐懼跟痛苦之中。林阿棋的兄弟姊妹們,則是對這些暴行冷眼旁觀,他們私下透露過,其實他們自己也怕被打。 曾經有一段期間,林阿棋因為素行不良被提報為流氓,而被抓去管訓...

    1993 年 10 月 27 日晚上,那天林阿棋又喝酒了。一如往常,他回到家後,就是對妻子動手動腳,反正對方畏懼他,從來不敢抵抗。 這次他錯了。 林阿棋進入臥室睡覺之後,挨打的鄧如雯越想越是情緒激憤。她拿起釘棺材用的大鐵鎚,衝進臥室敲打林阿棋的頭部,並用水果刀刺殺他十幾刀。長期的施暴者就這樣死於暴力,死於被害人的反擊。 鄧如雯殺害丈夫之後,隨即打電話回鄧家,告訴接電話的妹妹:「以後你們出去不必害怕了,你們自由了!」這一聲「自由」,不知道是她們期待多久的嚮望,父親再也不會被痛毆,母親與妹妹們也免於強暴的恐懼。 然而,對鄧如雯來說,這股自由感只是一時的──因為她的反擊,在法律上就是殺人。 接著,鄧如雯打電話給小姑,表示自己殺死了林阿棋,要對方代替她到警局自首。沒過多久,她就被警方帶回派出所訊問,...

    起初,鄧如雯殺夫案只獲得報紙版面一隅小小的關注,之後直到開庭都沒有再被報導。幸好,許多婦女權益工作者注意到了鄧如雯的處境,主動關心聲援她,並援引同一年在美國發生的羅倫娜.巴比特(Lorena Bobbitt)閹夫案的無罪判決,期許法院能夠對她輕判。 在婦女團體的奔走下,社會大眾注意到鄧如雯殺夫案,了解她的遭遇後,社會上同情的聲浪越來越大。畢竟這個社會上,其實不是只有一個鄧如雯,有許許多多的女性──甚至男性──被困在家庭暴力之中無法掙脫,也得不到外界幫助。 她們的結局也許跟鄧如雯一樣,是以極端的「殺人」作結,但有更多人其實是一輩子活在暴力的陰霾中,最後悲慘的死去。鄧如雯是一顆已經引爆的炸彈,還有更多的未爆彈,潛伏在社會中隨時等著爆發。 鄧如雯案在法院一審時,辯護律師主張鄧如雯在殺夫時,身心已經...

    像鄧如雯這種家庭暴力的悲劇,未來不應再發生,而唯一的方法,只有制定能夠制裁家庭暴力的法律,才能讓家暴受害者不再求助無門。 於是,就在鄧如雯案被審判的當下,婦女團體也促使立法機關,開始討論《婚姻暴力防治法》的草案,除此之外,婦女團體更推動以「家庭暴力」取代「婚姻暴力」的概念,因為家庭中的暴力並不限於婚姻關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也都可能是施暴的加害者跟受害者。 1999 年 6 月 24 日,距離鄧如雯殺夫近六年的時間,《家庭暴力防治法》終於在中華民國施行,這也是亞洲第一部《家庭暴力防治法》。這項法案改變了「法不入家門」的傳統觀念,讓法律能夠深入家庭,保護為家庭暴力所苦的弱勢者。 雖然許多受害者礙於經濟等因素,還是難以離開加害者身邊,但有了法令依據,政府機關與社工至少能夠更有效地去幫助他們,這使...

  2. 2023年2月19日 · 時間來到1994年板橋地方法院現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一審鄧如雯案時刑事部分法官依據證據衡量鄧如雯婚後的悲慘處境及殺夫時之心理狀態認定鄧如雯與其家人受辱情節屬實但鄧如雯仍應訴諸正當法律途徑解決其困境不得以不諳法律為名 ...

  3. 鄧如雯殺夫案 是指1993年末發生在 臺灣 臺北縣 板橋市 (今 新北市 板橋區)的 刑事案件 ,犯案人鄧如雯因長期遭受 家庭暴力 而 殺夫 ,受到 人權團體 、婦女團體、 民進黨 婦女發展委員會支援,最後判刑 有期徒刑 三年。 此事並促進《 家庭暴力防治法 》於1998年立法通過,使 中華民國 成為 亞洲 第一個有 民事保護令 的國家。 事件經過 [ 編輯] 雙方背景 [ 編輯] 臺東縣 人鄧興中與詹鴛鴦帶女兒鄧如雯北上臺北縣 板橋市 新海路,從事 檳榔攤 工作 [1] 。 板橋中正路、長江路、新海路一帶,因鄰近 板橋殯儀館 ,而有不少 殯葬禮儀公司 [2] 。 鄧如雯在照顧父母的攤子時,因店門口為林榮祥開設的運德葬儀社,而認識了林榮祥之弟、大她二十二歲的林阿棋 [1] 。

  4. …..終於可以睡覺了這是在歷經一連串對婚姻感到永無止盡的恐懼疲憊挫折之後對當時鄧如雯而言是自己悲慘人生的唯一欣慰而林阿棋再怎樣也沒想到殺害自己的兇器是身為殯葬業者釘棺木用的鐵鎚這把鐵鎚除了為客戶送往迎來還把自己送上黃泉路她撿起話筒撥了電話給自己的小姑葛林明珠告訴自己殺了丈夫的事實。 葛林明珠通知林家大伯林榮鈍,林榮鈍原本不敢相信,但趕到林阿棋家中,看到躺在血泊的姪子,才慌忙地打電話叫救護車,但救護人員到場時,林阿棋早已撒手人寰。 然而此刻的鄧如雯,心裡只掛念著兩個年幼的孩子該何去何從。 她希望向警方自首。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0年10月28日 · 家庭與婚姻暴力是性別與權力的角力過程,是社會問題而非個人問題,個人資源差異、性別權力關係失衡是家庭婚姻暴力的重點。. 文: 大和_陳冠霖. 今天10月27日,也是鄧如雯殺夫案的第27年。. 鄧如雯15歲時即遭林阿棋多次強暴懷孕,林阿棋更曾性侵過鄧如雯之 ...

  7. 疑案辦. 更新於 2019年04月09日12:09 • 發布於 2019年04月09日04:00 • Hasami綠. 在傳統的性別分工裡女性要服從丈夫照顧家庭自身的需求是被無視的。 即便身為性與暴力的受害者也是如此。 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也許會覺得活在2019年是件稍微幸福的事就算發生事故至少除了法律以外還有管道可以尋求協助而鄧如雯案的問題在於求助無門」。 1970-80年代的台灣,或者更準確的說,鄧如雯案之前的台灣,根本沒有家庭暴力防治的相關政策法規,法走不進家門,家庭暴力不過就是清官難斷的家務事。 家庭,這張理應要保護婦幼的保護傘,此時卻變成巨大的牢籠囚禁著受害者。 小孩的下落呢? 在支離破碎的婚姻裡,除了名不符實的感情外,小孩的問題向來是母親的心頭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