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陳達 (1906年4月16日—1981年4月11日), 小名 紅目達仔,是一位出生於 臺灣 屏東 恆春 大樹房砂尾路的 歌手。 他以融合彈奏 月琴 及 故事 敘說並具個人特色的 民謠 演出著稱。 生平. [編輯] 陳達據言有四分之一的 台灣原住民 血統,上有4個哥哥、3個姊姊,排行老么,雖然他從未受過學校教育,也不識字,也不識樂譜,他的音樂更沒有師承,但因他的大哥與四哥都是村子裡的好歌手,陳達耳濡目染,樂器更是借用哥哥的月琴而無師自通,故其主要使用樂器為 月琴,喜歡吟唱恆春民謠。 29歲時,陳達因病而產生眼疾。 陳達並未企圖成為職業歌手,他曾經從事水泥工、打石工、木炭工、看牛工、收割稻草工人等職業,自20歲起,經常受邀自編自唱, 日治時代,他的歌聲在恆春一帶已嶄露頭角。

  2. 陳達 (1906年4月16日—1981年4月11日), 小名 紅目達仔,是一位出生於 臺灣 屏東 恆春 大樹房砂尾路的 歌手。 他以融合彈奏 月琴 及 故事 敘說並具個人特色的 民謠 演出著稱。 生平. 陳達據言有四分之一的 台灣原住民 血統,上有4個哥哥、3個姊姊,排行老么,雖然他從未受過學校教育,也不識字,也不識樂譜,他的音樂更沒有師承,但因他的大哥與四哥都是村子裡的好歌手,陳達耳濡目染,樂器更是借用哥哥的月琴而無師自通,故其主要使用樂器為 月琴,喜歡吟唱恆春民謠。 29歲時,陳達因病而產生眼疾。 陳達並未企圖成為職業歌手,他曾經從事水泥工、打石工、木炭工、看牛工、收割稻草工人等職業,自20歲起,經常受邀自編自唱, 日治時代,他的歌聲在恆春一帶已嶄露頭角。

  3. 陳達(19061981年),曾經走遍高、屏一帶的南台灣農村,演唱了40年的台灣唸歌,所唱內容都是由他自己編成。 他的歌聲蒼涼,歌詞相當有詩境,搭配月琴清唱,情感十分豐沛。 其中最有名的歌曲《思想起》,就是在訴說台灣先民渡海來台尋求新天地的艱辛。

  4. 2023年9月11日 · 陳達持續走唱人生,貧病交迫,一直到1967年61歲那年,被從事民歌採集運動的音樂系教授史惟亮、許常惠發掘,譽為「民間音樂靈魂」。 當時台灣一方面動盪不安,包括1970年保釣運動、1971退出聯合國等等;但另一方面台灣從農業進入工業,加上十大建設等國家動能挹注,台灣有了加工出口區,家家戶戶「家庭即工廠」,台灣上下對自己的將來有了憧憬,自己的根就在台灣。 但,那個「自己」究竟是甚麼? 1976年,陳達受邀到台北與當時唱民歌的大學生一起在「稻草人」餐廳唱歌,陳達來自土地的歌聲,啟發當時知識分子強烈的文化自覺,也是台灣70年代尋找「自己的歌」的重要象徵。

  5.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Us3EV_be2F3uDn1oFSTw8tdDkHCd-Erm1977年《陳達和他的歌》唱片發行,衝擊一代音樂人,在許多人心中播下了「唱自己的歌」的 ...

  6. 陳達(1906年4月16日—1981年4月11日),小名紅目達仔,是一位出生於臺灣屏東恆春大樹房砂尾路的歌手。 他以融合彈奏月琴及故事敘說並具個人特色的民謠演出著稱。

  7. 陳達,福佬民歌手說唱藝人;1906 年 5 月 12 日出生於屏東恆春,1981 年 4 月 11 日逝世於屏東。 具有四分之一原住民血統的陳達,透過傳承學會演唱平埔族歌謠,並以口傳方式從哥哥及其他演唱者的身上學習到恆春民謠,擅長編詞,演唱內容有長篇敘事題材和短篇即興之作,包含感謝、愛情、勸世等,以節奏自由,似吟似唱的方式進行,因此也被譽為「未經人工改造的遊唱詩人」、「臺灣民間音樂寶石」。 CHEN Da was born in Hengchun, Pingtung in 1906. He was one-fourth aboriginal.

  8. 2022年3月18日 · 1967 年,由音樂學者史惟亮與許常惠發起的「民歌採集運動」找到了生活於臺灣島最南端恒春半島的陳老先生,聽到這位 62 歲老人的歌聲,幾位城裡來的青年知識分子無不感動落淚。. 經過幾年整理,專輯《民族樂手—陳達和他的歌》終於於 1971 年發行 ...

  9. 尋找陳達最熱門的歌曲和專輯,包括《思想起》、《五空小調、恆春民謠及草螟弄雞公的混合曲調、思想起、五空小調、四季春》 及更多作品。 在 Apple Music 聆聽陳達的音樂。

  10. 劇情簡介. 民俗採集與素人藝術家是張照堂紀錄片中最重要的主題之一。. 1970年代,張照堂陸續拍攝月琴音樂家陳達。. 本片拼貼了陳達於1972年屏東恆春、1977年台北稻草人西餐廳,以及同年在台北關渡河岸的彈唱表演。.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