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970年代末改革開放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放對經濟和社會的管制,並對非政府組織日益寬容。 截止2017年,全國共有團體35.5萬個,社會組織數量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 [249] 。

  2. 1970年代 [ 編輯] 主條目: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 1971年10月25日,重要問題案未獲通過(55票支持、59票反對、15票棄權),隨後有機會促成中國雙重代表案的分段表決也遭到否決(61票反對,51票贊成,16票棄權)。. [14] 1971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代表團在 ...

  3. 2018年12月18日 · 「乒乓外交」──1970年代,讓中美關係破冰的關鍵一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 1949 年成立後,北京與華府便成為死對頭,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 經過 20 年的互相猜疑與誤解後,只有某種特殊的東西才能讓雙方得到清楚的信號,知道能朝向更好的關係邁進。 而日後證明,這個東西就是乒乓球。 在 1960 年代末,新當選的總統尼克森得到他需要中國幫助的結論。 他需要讓美國從越南脫困,希望能打出中國這張牌對付蘇聯。 最重要的是,他想成為與中國破冰的那個人,以世界級的政治家身分留名青史。 毛澤東也同樣理解到,改善與美國的關係可能會在戰略上有所斬獲。 他的文化大革命已經動搖了自己建立的所有政治體制,這個國家的經濟正在崩潰,並且因為自己造成的外交孤立,承受極大的苦果。

    • 1970年代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非政府組織有何寬容?1
    • 1970年代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非政府組織有何寬容?2
    • 1970年代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非政府組織有何寬容?3
    • 1970年代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非政府組織有何寬容?4
    • 1970年代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非政府組織有何寬容?5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5月28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構 由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及其 常務委員會 、 國家主席 、 國務院 、 中央軍事委員會 、 國家監察委員會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組成 [1] [2 ...

  6. 直到1980年代開始,經由民間社會運動的風起雲湧,鬆動了權威主義的宰制結構,不但開始啟動了政治自由化、民主開放和民主轉型,也讓真正來自民間社會的結社組織力量浮現;它們要求各種社會改革議題,也擴大新生的訴求,而這些都在在透過較正式化的制度

  7. 在她看來,毛的革命政權必須以是否提高了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來評判:從 1950到1970年代,在毛的革命理念之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大規模投入基礎醫 療、教育和基礎設施;如果沒有這些,很難想像中國隨後出現的經濟增長(在 某種程度上是通過一系列群眾運動 ...

  8. 2022年4月23日 · 進人70年代,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中美兩國領導人都認為必要結束敵視狀態,實現兩國關係的正常化。 1969年1月尼克森就任美國總統後,主張利用世界上各種相互鬥爭力量的對立,以維持均勢,從而確保美國的新主地位。 他希望通過改善華關係來抗衡蘇聯,並謀求從越南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