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8日 · 税款寬減、退薪俸稅,成今日(28日)財政預算案焦點,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預算案》提到,今年退稅、差餉寬減力度,都較以往縮減。薪俸税、利得税、個人入息課税退還趨勢

  2. 2015年5月15日 · ACCA (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稅務委員會聯席主席殷國煒列出多個報稅重點,提醒大家有關父母/祖父母免稅額的申索要求。 相片來源:本報資料室. 1. 基本條件:納稅人或配偶供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若受養人符合以下條件,可以申請免稅額: 通常在香港居住. 年齡滿55歲,或有資格按政府傷殘津貼計劃申索津貼. 至少連續6個月與納稅人同住而毋須付出十足費用;或納稅人或配偶每年付出不少於1.2萬元用以供養. 如受養人年齡為55至59歲,免稅額2萬元;60歲或以上為4萬元。 若全年同住而毋須付出十足費用,則享有額外免稅額(55至59歲2萬元;60歲或以上4萬元)。 2. 父母有收入並已申索其基本免稅額,子女依然可以申索供養父母免稅額. 3.

  3. 2017年9月4日 · 為減低新富戶政策對公屋戶的影響,房委會將豁免所有成員均年滿60歲的住戶、全部成員均領取綜援,及持合租租約共住一個單位的住戶。 資產計算方面,會扣除強積金、職業退休保障計劃、公務員長俸下收取的一筆過退休.

  4. 2024年4月2日 · 因此令很多公屋富戶都陷入驚慌,有港女就在網上發文求救,指自己年逾50,與80幾歲至90歲的父母同住,而他們同樣購入人壽保險,憂他們離世後獲得保險金而超資產限額,因而失去公屋,而房署對於保險金早有規定,即睇房署條例。. 最新影片: 港女在facebook群 ...

  5. 2017年9月4日 · 未住滿10年的住戶無須申報,但房屋署若接獲舉報並證實他們在本港擁有私人住宅物業,則不論其居住年期,仍須遷離其公屋單位。 若住戶拒絕申報,便須遷離其公屋單位。 Q:新政策實施後會有多少人受影響? 是否需即時遷出? A: 根據房委會的資料顯示,現時有超過20萬戶每兩年需申報入息及資產,房委會定於每年4月及10月進行,當中只有約1,000戶需於今年10月的申報周期進行申報。 若公屋居民收到房署的遷出通知書便須遷出,設1年寬限期,亦設有上訴機制。 Q:如何計算入息及資產限額? A: 見下圖,若所有家庭成員均為55歲以上的1人至3人家庭,會按4人住戶的資產限額計算。

  6. 2023年12月1日 · 1. 最新津貼金額. 上述的收入和資產限額適用於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的申請階段。 2. 最新入息及資產限額 (適用於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申請月份) 3. 工時要求及津貼金額(2024年4月前) 4. 申請資格. 1.申請住戶 (包括1人住戶)達到工時要求,而住戶的入息及資產符合有關限額。 2.如欲申請計劃的兒童津貼,合資格的兒童必須為15歲以下,或介乎15至21歲,並正接受全日制教育(專上教育除外)。 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住戶資產限額包括: - 土地; - 房產(自住物業除外); - 車輛/船隻; - 投資; - 股份/經營業務;以及. - 銀行存款/現金等. 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住戶入息包括: - 工資(扣除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的僱員強制性供款); - 提供服務的報酬;

  7. 2024年3月22日 · 據公式計算,2024/25年度,1人及4人家庭公屋入息限額下調,而2人、3人、5人或以上家庭入息限額上調。 公屋申請入息資產. 發言人說,考慮過目前經濟狀況,以及參考以往做法和入息限額調整的整體情況,小組通過將1人及4人家庭的入息限額凍結在現行(2023/24年度)水平。 至於2人、3人及5人或以上家庭的入息限額,則按照既定機制上調。 另外,小組通過將所有家庭人數住戶的資產限額,按既定機制上調3%。 公屋入息限額以住戶開支為計算基礎,當中包括住屋開支和非住屋開支,另加5%的備用金。 住屋開支用以衡量租住與公屋單位相若的私人樓宇單位的開支,視乎私人樓宇單位不劃一每平方米租金和參考單位面積(即過去3年編配予公屋申請者單位的平均面積)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