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15日 · 其實B型鏈球菌喺媽咪身體上係正常嘅細菌,容易喺會陰同肛門部位搵到,對媽咪係唔會有影響嘅,最多只係多少少分泌物同埋懷孕時有尿道,但係好衰唔衰,呢隻菌係會喺穿水之後攻擊BB㗎,有機會(1-2%)引發早產、肺炎、細菌入血等等,再嚴重啲會 ...

  2. 症狀. B鏈球菌群感染早期癥狀有哪些? 可分為新生兒感染及成年人感染兩類。 1.新生兒感染: (1)早期發病 是由於嬰兒受到產道中細菌感染引起。 發病於出生後7天之內。 多表現為肺部感染、敗血癥和腦膜炎。 發病早者出生時即發生呼吸窘迫癥。 病死率很高,往往在50%~80%,死亡者Ⅱ型菌較多。 (2).晚期發病 多為母親產後並發癥引起。 發生於出生7~30天以內。 以敗血癥和腦膜炎為多見。 菌型以Ⅲ型為多,特別是腦膜炎,90%以上為Ⅲ型引起。 病死率比早期發病者為低。 腦膜炎的病死率為14%左右。 2.成年人感染: 年輕女性在接受婦科檢查、治療以及妊娠分娩後,容易發生B鏈球菌群泌尿系統感染和子宮內膜炎。 也可發生肺炎、腦膜炎、肝膿腫、敗血癥等。

  3. B型鏈球菌感染 (英語: Group B streptococcal infection )是一種B族鏈球菌引起的 感染 。. B族鏈球菌(GBS)是常定植於我們體內的細菌之一,一般不會造成傷害,但會在分娩時對嬰兒造成影響 [1] 。.

    • 陰道炎是什麼?
    • 陰道炎原因有哪些?陰道炎可分兩類。3大 感染型陰道炎:細菌性、念珠菌、滴蟲。根據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的資料,陰道炎的致病原因有九成為感染性陰道炎,包括細菌性陰道炎、念珠菌陰道炎及滴蟲陰道炎。
    • 陰部搔癢、分泌物味道難聞?認識陰道炎症狀。多數陰道炎都會引起紅腫、刺痛、灼熱、搔癢、有異味及分泌物異常等症狀,以下針對各種陰道炎的症狀特色進行說明:細菌性陰道炎:外陰較少有紅、腫、痛等症狀,但會有灰白色、質地稀薄的分泌物,同時伴隨魚腥似的臭味。
    • 陰道感染怎麼辦?多久會好?陰道炎的治療方法。陰道感染的原因不同,治療方式也不一樣,以下說明:細菌性陰道炎:透過口服抗生素、抗厭氧藥物及陰道塞劑治療。念珠菌感染:使用口服或外用的抗黴菌藥物及止癢藥膏治療。
    • 病原學
    • 疾病種類
    • 變態反應性疾病
    • 診斷方法
    • 治療方法
    • 腎小球腎炎
    • 豬鏈球菌
    • 檢測

    鏈球菌屬是鏈球菌科的成員之一,鏈球菌是圓形或卵圓形的革蘭氏陽性細菌。無芽胞,無動力,過氧化氫酶陰性,不耐熱(55~60℃30分鐘即可殺死),在液體培養基中生長時為成對或成鏈狀排列的球菌。易被各種常用消毒藥殺滅,但對各種自然因素卻有一定的抵抗力。在痰、滲出物及動物排泄物中可生存數周,在塵埃中無日光照射時可生存數日,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從水、塵埃、乳汁、健康人的鼻咽 部、人及動物糞便中皆可檢出。鏈球菌的分類至今尚未統一,目前常將鏈球菌屬按溶血能力分為甲型(型)溶血性鏈球菌、乙型(β型)溶血性鏈球菌、丙型(γ型)溶血性鏈球菌3類,甲型鏈球菌致病力弱,為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丙型鏈球菌為口腔、鼻咽部及腸道的正常菌群,通常為非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為鏈球菌感染中的主要致病菌。這一分類法簡單,臨床使用方...

    感染性疾病 常見的有以下幾類: ①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經呼吸道侵入人體,致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或喉炎。嬰幼兒及年老體弱者約半數可並發支氣管炎、肺炎。若侵入咽部的鏈球菌能產生紅疹毒素,或原不產生紅疹毒素的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經產生紅疹毒素的A族鏈球菌的噬菌體作用後,變為能產生紅疹毒素者,便可引起猩紅熱。其病原體通過飛沫傳播,病原菌侵入咽部致局部炎症,發病急驟,紅疹毒素進入血流,引起猩紅熱的一系列表現。紅疹毒素還能使機體出現變態反應,故病後2~4周可出現心、腎損害。 ②B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為人類泌尿生殖道及鼻咽部的寄生菌,主要引起腎盂腎炎、肺炎、子宮內膜炎;此菌亦已成為產褥熱、新生兒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若產婦帶菌,分娩過程中羊膜 破裂後,胎兒可被污染的羊水經呼吸道感染,亦可在經過產道時被感染;新生兒...

    A族乙型鏈球菌感染後,由於變態反應形成的疾病有風濕熱、急性腎小球腎炎。這是由於鏈球菌或其部分成份具有抗原性,能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反應物質(包括抗體及致敏淋巴細胞),抗原與相應的免疫物質可發生特異性結合或反應,這樣可清除抗原而防止細菌的侵襲,若這一反應超過了正常人的生理水平,即是,它可引起人體組織或器官的損害,由此產生的疾病稱為變態反應性疾病。

    主要依據鏈球菌感染的流行狀況與患者接觸史及特徵性的臨床表現。有的只根據其臨床表現即可確診,如丹毒;有的則需對感染部位分泌物及血液進行細菌培養方可確診;檢 測細菌毒素及酶等抗原物質致使患者產生的相關抗體,如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鏈酶等血清學檢查對診斷甚有幫助。

    急性期臥床休息,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時予以輸液等對症治療。最重要的是立即給以足量的抗菌藥物,可首選青黴素,對青黴素過敏者可改用紅霉素、林可黴素;對新生兒腦膜炎患者,大劑量青黴素或氨苄青黴素應用療效均較好。無論選用哪種藥物,療程不應少於10天。

    病原學

    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亦稱急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急性腎炎)是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少尿、高血壓、水腫甚至氮質血症為臨床特徵的一組疾病。以鏈球菌感染(呼吸道或皮膚感染)後為多見,其他細菌、病毒及原蟲等也可引起。本病發病率與前驅感染密切相關,多為散發,偶見小規模流行,溫帶地區冬春季節易流行,熱帶亞熱帶地區夏秋季節多見,兒童及青年發病率高,男女之比為2:1,本病診斷不難,大部分預後良好,有自限性。主要的治療方法是對症支持治療。如治療不及時,少數病例在急性期亦可由於嚴重併發症而死亡,或病程遷延,轉為慢性腎炎。

    臨床表現

    1、病前2-3周有上呼吸道或皮膚感染史。如咽炎、扁桃體炎 、膿皰瘡。 2、全身表現如乏力、厭食、噁心、嘔吐、腰痛及頭痛。 3、血尿及蛋白尿:尿色深如洗肉水樣,輕至中等量蛋白尿。 4、少尿及水腫:尿量可少於400ml/天,晨起眼瞼水腫,面色蒼白,呈「腎炎面容」,嚴重時波及全身,早期指壓凹陷性不明顯。 5、高血壓:一過性的輕中度高血壓。 6、嚴重病例早期可出現急性左心衰竭、腦病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等表現。 診斷依據 1、上呼吸道或皮膚感染後2-3周出現血尿、蛋白尿、少尿、水腫、高血壓甚至氮質血症等。 2、血補體C3急性期下降,並於6-8周恢復,抗鏈球菌「O」抗體(ASO)滴度升高,血沉加快,尿比重增高。 3、B超示雙側腎臟均勻性腫大。 4、腎穿刺示瀰漫性毛細血管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

    治療原則

    1、臥床休息,低鹽飲食,水腫時限制飲水量; 2、對症治療:利尿消腫、降壓、預防心腦併發症; 3、治療感染源(首選青黴素); 4、中醫中藥治療; 5、出現嚴重腎功能衰竭可作透析治療。

    概述

    鏈球菌普遍存在於各種動物體內。它們大多數(但不是全部)是宿主特異型的 ,不同的菌株感染不同種動物。能夠感染豬的主要菌株是豬鏈球菌Streptococcussuis。這種鏈球菌在豬群中普遍存在,養豬的地方几乎都有。它可導致一系列的病患,包括腦膜炎、敗血病、多漿膜炎、關節炎、心內膜炎和肺炎。在鼻炎和流產的病例中也曾分離出鏈球菌,說明它還和這兩種病症有關。鏈球菌感染髮病模式與嚴重程度因不同地區而異。豬鏈球菌至少有34個血清型。它們在致病性和臨床症状各不相同,且同一血清型的在不同情況下也會有不同表現。有些血清型主要是從健康豬體內分離得到的,不具致病性;有的主要造成肺部損傷;有的可感染豬也可感染其它動物。有的血清型,主要是2型,不僅可導致豬腦膜炎,偶爾還會造成人腦膜炎。所幸人患這種腦膜炎的情況很少見。 最令豬場業主擔心的是持久的地方性腦膜炎,這種病由2型豬鏈球菌引起。 健康豬只的扁桃體可攜帶這種病原長達數月之久,包括一些母豬。豬鏈球菌一旦進入豬場就很難除掉,此後會成為豬場微生物區系的穩定組成部分。不過豬場常用的消毒劑都可以迅速將這種細菌殺死,包括酚製劑、氯製劑和碘製劑。洗滌劑殺死該病原需3...

    症状

    斷奶豬與生長豬 2型鏈球菌所致急性腦膜炎: 豬只可能突然死亡,不表現任何症状。 早期剛剛染病的患豬表西為俯臥、被毛直立、戰慄。 染病二至三小時內表現為眼球向側面急速轉動(眼球震顫)。 之後患豬側倒,四肢空劃,口吐白沫。 病原會侵入血液,經血液送往全身,可導致關節炎和肺炎。 嚴重的關節炎,患豬因疼痛而尖叫,不能站立。 1型Type 1 鏈球菌在世界上分布廣泛,可導致: 散發關節炎。 偶爾會導致哺乳仔豬發生腦膜炎,通常見於1~2周齡的仔豬,最高可感染六周齡仔豬。因為不常見,這種情況相對來說不很重要。 母豬與仔豬 少見

    致病原因

    1、經由豬只之間鼻吻對鼻吻的直接傳播感染。 2、攜帶病原的公豬或青年母豬傳播。 3、在豬群中也可通過間接接觸傳播。 4、在狹窄的空間里可經空氣傳播。 5、如果本病已轉為地方性,則下列因素會增加發病率: 6、平床飼養密度過大。 7、連續生產不空舍消毒,使得感染不斷。 8、並發PRRS感染。 9、斷奶後混群。 10、每頭豬所佔平均空間太小。斷奶時最少應保證0.8m3/頭豬。 11、通風不良,濕度過高。 12、灰塵太大。 13、圈舍潮濕。 14、漏空地板下滯留糞漿太多。 15、稱豬造成應激。 16、刺、打耳號、斷奶等造成應激。 17、高危險期更換日糧。 18、維生素E含量低。可在每公斤飼料里增加50~100iu維生素E,觀察療效。

    如用羊血瓊脂培養,β-溶血性鏈球菌在其每個菌落周圍都形成明顯而清晰的溶血帶;α-溶血性鏈球菌(一般稱草綠色鏈球菌)則由於溶血不全而在其周圍呈綠色;γ-溶血性鏈球菌則是非溶血性的.另一分類法按其細胞壁的碳水化合物分類,可將鏈球菌分為LancefiedA~H組和K~T組. A組β-溶血性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是對人毒力最強的菌種,可引起咽峽炎,扁桃體炎,傷口和皮膚感染,敗血症,猩紅熱,風濕熱和腎小球腎炎. B組β-溶血性鏈球菌也稱無乳鏈球菌,可引起嚴重感染,特別是新生兒敗血症,產後敗血症,心內膜炎和細菌性關節炎. C組和G組β-溶血性鏈球菌是化膿菌樣鏈球菌,根據它們的血清型和對桿菌肽的抗性可與別的細菌鑒別.雖然動物帶有該菌,但也可見於人的咽峽,腸道,陰道和皮膚,可引起嚴重的化膿性感染,包括咽炎,...

  4. 型鏈球菌 (Group B streptococcus)簡稱GBS又稱B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的腸內菌屬革蘭氏陽性菌,大約10-35%健康婦女的下腸道或是陰道可以發現此菌,它會和其它細菌共生形成自然的菌叢,與人體和平相處,為正常腸內菌的一部份,對一般婦女並不會造成危害。. 但 ...

  5. B型鏈球菌的取樣以及檢測方法 母體的篩檢應於妊娠35至37週進 行。在陰道與直腸肛門處同時都要採取 檢體進行檢測。不需使用窺腔器 (speculum);並不建議子宮頸與陰道穹 窿處的採樣。B型鏈球菌的培養需使用選 擇性的培養基,才能增加B型鏈球菌的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