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日 · 大腸癌症狀與痔瘡症狀很相似,容易讓人混淆,但其實當中有不少分別之處,大腸癌的成因、治療、預防和檢測等跟痔瘡有何分別? 如何從大便出血情況、顏色等分辨是否大腸癌,助及早就醫?

  2. 2023年5月30日 · 發現「血便」該懷疑是痔瘡還是大腸癌?. 醫師教從症狀分辨差異,解析何時該做大腸癌篩檢. 2023-05-30 20:00:00 聯合報健康版 /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潰瘍性結腸炎常見有腹瀉問題,常合併解出黏液、便血、腹絞痛、腹脹、惡心、嘔吐。. 圖╱123RF. 聽健康. 00:00 ...

  3. 2020年5月12日 · 大腸癌,是香港最多人患上的癌症,痔瘡,是最常見的都市病,但大腸癌與痔瘡皆有便血的現象,容易讓人混淆,甚至因而掉以輕心,令大腸癌患者延誤就醫。

  4. 2022年7月6日 · 根據2022年衛福部公告之國人十大死因,大腸癌再度蟬聯癌症前三名,2021年結腸、直腸肛門癌的死亡數為6657人,較五年前增加11%,且有年輕化的趨勢。

  5. 2022年8月2日 · 痔瘡是良性疾病不會惡化成大腸癌若出血症狀逾一周,仍應進行大腸鏡檢查,以利確診。 「痔瘡不會演變成大腸癌,兩者致病原因不同。 」國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雨農說,痔瘡形成主因,多因長期少吃蔬菜、缺乏運動、少喝水造成便祕,又合併久坐、久站,讓肛門四周靜脈叢壓力升高,導致血液循環不佳、靜脈曲張,結締組織鬆弛膨出,慢慢出現痔瘡,患者好發年齡為20歲以上。 大腸癌感覺 一直想上廁所. 台安醫院外科部主任糠榮誠表示,大腸癌好發原因,常見有家族史或帶有致癌基因,若嗜吃鹽酥雞、熱狗等醃漬或油炸食物,加上長期喝酒,容易使腸道細胞病變、癌化。 罹患大腸癌會感覺一直想要上廁所,就是裡急後重的感覺,但痔瘡不會如此。 「 痔瘡、大腸癌症狀相似,可以從出血顏色、頻率及出血量多寡等三項指標初步判斷 。

  6. 2023年9月16日 · 和大腸癌的「大便流血」差在哪?有人會問說,大腸癌也會大便流血,那要如何分辨?痔瘡出的血為「鮮紅色」;大腸癌的出血通常比較偏「暗紅色」,但也是要看腫瘤的位置,若腫瘤靠近肛門,也有可能出現鮮紅色的血便。

  7. 2023年7月27日 · 臨床上痔瘡分內痔和外痔,但兩者在症狀表現和治療方式有不少的差異。 肛門與直腸之間有個清楚的分界,我們稱為齒狀線,也是區分內痔及外痔的界線。

  8. 2023年4月4日 · 如何分辨內痔與大腸癌? 除了便血外,痔瘡和大腸癌引起的疼痛症狀也有分別。痔瘡引致的疼痛只會出現在肛門附近,但因為大腸癌腫瘤通常位於較深入的腸道,所以可能會引起腹痛。 話雖如此,單靠觀察便血或疼痛的情況,一般人可能也難以區分痔瘡和

  9. 2016年3月3日 · 痔瘡還是大腸癌 ? 03-03-2016. 大便出血是都市人頗常見的症狀。. 其實,有許多腸道的疾病都會引起大便出血,當中最普遍的是「痔瘡」。. 坊間有一種說法:「十人當中便有九人患痔瘡」,其普遍程度可見一斑,尤其年長人士。. 然而,並非所有痔瘡患者都會出現 ...

  10. 痔瘡跟大腸癌兩者的症狀有時容易混淆,但透過仔細觀察,還是可以加以分辨。 舉例而言,痔瘡引起的血便多是鮮紅色,且鮮血伴隨在糞便尾端,而大腸癌的血便是暗紅色,是癌細胞侵襲、破壞正常組織的結果,且血液較為均勻混合在糞便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較低位的直腸癌也可能產生鮮紅色的血液。 另外,痔瘡與大腸癌的患者都可能出現便秘的情形,而大腸癌的典型徵兆還包括腹痛、排便習慣的突然改變、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以及糞便形狀變細小等。 多數的大腸癌在早期並無明顯症狀,最可靠的檢查方法還是靠篩檢,現在國民健康署補助50歲至74歲國人每兩年一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建議多加利用,可防範大腸癌於早期。 🔺痔瘡患者的潛在大腸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