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二十四顷天主教堂, [1] 土默特右旗二十四顶乡二十顷村,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西南蒙古 教区主教府自三盛公(今磴口县)迁至本村,建起总堂。距此 18 年前由天主教神父北京人陆殿英从当地农民高成威手中购得二十四顷土地,迁来一批天主教徒居此,遂将“二十四 ...

  2. 东吕圣母教堂. 东吕天主教堂位于河北保定市清苑县东吕村,是中国北部一座著名的圣母大堂。. 20世纪初,战乱年间,圣母在东吕显现,保佑东吕教友平安。. 为感谢圣母圣恩,东吕教友创建圣母大堂。. 历史沿革. 1908年,一旅沪画家绘制出东闾圣母像,1924年 ...

  3. 吉安市上码头天主教堂,又名吉安上码头教堂,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初南关码头教堂,当时教堂建造在靠赣江河岸边,但地方狭窄。后来教会购买到宽大的地基后,于清光绪八年(1882)迁建新址,已有100多年历史。建堂经费主要是天主教徒募集及罗马教廷拨款。

  4. 杨家坪圣母神慰院(英语:Our Lady of Consolation Abbey,即圣母神慰隐修院)是天主教内最严谨的隐修会——严规熙笃会(Trappist)(属于熙笃会的支派)在中国河北省张家口附近太行山区建立的该会亚洲第一座隐修院(1883年),1947年被毁。熙笃会严守圣本笃会规,主张生活严肃,重视个人清贫 ...

  5. 大公会议亦称公会议,是全体主教会议之意,有全球性的或教区性的会议之分。1962年10月11日至1965年12月8日,罗马天主教会召开了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Second Vatican Council,拉丁文:Concilium Vaticanumsecundum,简称梵二会议)。它是自公元325年尼西亚大公会议以来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二十一次大公会议 ...

  6. 天主教会大分裂(1378年-1417年),是罗马天主教会中数位教皇同时要求其合法性导致的一次分裂。亦称“西方教会大分裂”。中世纪天主教会因推选教皇而引起的分裂。1377年法籍教皇格列高里十一世(Gregorius XI, 1331—1378)由阿维尼翁回到罗马,次年3月死去。

  7. 亨利四世原为 胡格诺派 信徒,为了继承法国王位,改信 天主教。原为纳瓦拉国王,是法国瓦卢瓦王室的远亲。在 胡格诺战争 中,以新教领袖的身份参战,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善于利用敌方矛盾,成为这场内战中的胜利者。 1589年,在 亨利三世 死后,亨利四世得以继位,但因异端身份不被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