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20日 · 中醫治療足底筋膜炎主要是針灸配合中藥。 針灸取穴著重於取通過足底的腎經和行走小腿後側的膀胱經穴位,如:湧泉、太谿、承山、合陽等,但除了傳統的穴位外,也會取小腿和足底肌肉的肌激痛點。

  2. 2020年9月22日 · 治療足底筋膜炎一般中醫會先判斷患者是屬於哪一種證型,而因為足底屬於腎經,通常會考慮是否屬於腎水不足或腎氣虧虛,再用針灸療法針對手部的足跟穴及足部的太膝穴針刺,再針對局部的足底、足跟、小腿緊繃部位下針,往往療效顯著。

  3. 足底筋膜是一個扇形的結締組織,能夠支撐腳底足弓,以及緩衝活動時所產生的反作用力。 當足底筋膜上的張力變得過大時,就可能出現撕裂傷,而反覆地伸展以及撕裂的狀況下,容易導致足底筋膜發炎。

  4. 2020年1月5日 · (二)針灸 臨床上常用腎經穴位的太谿、筋會穴的陽陵泉,配合崑崙穴、承山穴、飛揚穴並鬆解小腿條索等。若在急性期局部腫脹疼痛拒按,中醫師會使用動氣療法,一邊針刺遠絡取對應穴位大陵,一邊配合足跟跺地動作以疏通阻滯的經絡。

  5. 2022年7月26日 · 針灸: 腎經與膀胱經互相為表裏經,所以會取腎經的湧泉穴、太溪穴;膀胱經的崑崙穴、承山穴,做為治療足底筋膜炎的主要穴位。 除了中藥及針灸外,在日常保養方面,李啟光建議患者,平時可以溫水泡腳,水位至小腿長度的2分之1,增加足部的氣血循環;也可以利用前弓後箭的姿勢,以患側為後箭步,伸展足底筋膜,以加強中藥及針灸療效。...

  6. 2023年11月28日 · 中醫治療足底筋膜炎,針灸常採的穴位。 搭配傷科手法 除放鬆過度緊繃的肌肉和筋膜來減少疼痛外,也能減少發炎反應,加快組織修復,縮短病程。

  7. 2023年12月1日 · 腳跟痛 (足底筋膜炎)是一種常見的疼痛,特點是早上起床後腳著一著地,腳跟就會出現刺痛。. 起床後走一陣子之後就會緩解,但是走路過多了又會開始痛。. 依照醫學機構 統計發現 ,在台灣地區不論男女,罹患足底筋膜炎的人數大約都是從30、40歲開始節節上升 ...

  8. 2020年11月11日 · 惱人的足底筋膜炎 中醫針灸可有效緩解改善. 針灸飛揚、跗陽、崑崙、陽稜泉、足三里、俠溪…等穴位,可緩解肌肉緊蹦與足底疼痛的症狀。. (圖/記者林悅翻攝). 記者林悅/台南報導. 一名55歲婦人,右側足底疼痛反覆已3、4年,去年底不慎跌倒 ...

  9. 2022年11月3日 · 針灸結合推拿治療足底筋膜炎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 中醫認為足底筋膜炎屬於中醫「痹症」範疇,常見的原因有外感寒濕,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等,從經絡循行上多和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關係密切,經常使用的穴位有足三里、陽陵泉、委中、陰穀、承山、太溪和跟痛點等。 推拿時要從腰臀部和下肢開始進行治療,採用按法、揉法、滾法、點穴、拉伸等密切結合,雖然疼痛在腳底,但在推拿治療時腳底盡量減少過度刺激,以輕柔放鬆為主。 足底筋膜炎經過一次治療均有減輕,但要完全恢復正常,需要多次治療。 平時還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在生活上作調整,不要喝凍飲,腳底不要受涼,不要過分勞累,治療期間不要飲酒,經常用溫熱水泡腳,但要注意水溫不要過高,每次時間20分鐘以內,不要時間太長。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10. 2021年9月17日 · 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郭俊佑表示,足底筋膜是位於足底的一段筋膜纖維,連接著足跟骨以及蹠骨間,作用於幫助身體吸收活動時,腳底的衝擊力能夠幫助維持足弓穩定來支撐體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