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5年3月10日 · 香港繁體. 工具. 六七暴動 ,亦稱 1967年香港左派暴動 (英語: Hong Kong 1967 leftist riots ),當年的 紅衛兵 、親共團體及人民日報稱為 香港反英抗暴鬥爭 [5] ,是一場於1967年在 英屬香港 發生的反政府 暴動 。 當年在 香港 的左派組織為響應於同期在 中國 發生的 文化大革命 [6] ,在 中共港澳工委 及 新華社香港分社 的策動下, 香港親中共團體 於1967年年初開始捕捉發起騷亂的機會。 5月6日,部分被解僱的香港人造花廠工人在新蒲崗廠外聚集,企圖阻止製成品出廠,與到場的警察防暴隊衝突 [7] 。 5月11日,約1,500名工人在香港人造花廠外聚集,防暴警察到場驅散人群,當晚 東九龍 宵禁 [7] 。

  2. 2017年5月20日 · 六七暴動紀錄片消失的檔案公映近兩個月一份又一份四散的珍貴紀錄包括從未曝光的中共要員筆記50年前幕幕重要場面現於眼前導演羅恩惠多次形容影片是新聞界送給香港的禮物」,卻有六七參與者觀後表現激動堅持反英抗暴無罪。 老左陸德成質疑自己的訪問不被重視,導演羅恩惠則澄清沒有正式訪問陸。 她指30多場放映會中,遇到的「六七經歷者」不止來自六七動力研究社,其中包括為暴動感到痛苦的人。 六七歷史,不屬於一小撮人。 《消失的檔案》首映禮上,昔日左仔、今日「六七動力」成員質問導演羅恩惠(中)。 個多月後,更闖入一場放映會造成混亂。 (黎靜珊攝) 歷史的空白,令資深傳媒人羅恩惠戚戚然。 搜集資料、編輯,然後因為一本筆記將先前的工作推倒重來,她花費四年,《消失的檔案》正式公映。

  3. 香港繁體. 工具. 《 大公報 》在1967年10月17日稱昨日 香港島 北角 從早到晚不斷發現炸彈,並且發生炸彈連環爆炸,其中在 北角道 路口的一段電車路軌被擺放了三大包「 禮物 」,來往北角至銅鑼灣之間的公共交通停頓巴士和電車大擺長龍. 六七暴動期間香港公共交通系統受到的襲擊 是指1967年香港左派團體發起 六七暴動 期間對 香港巴士 、 鐵路系統 、 渡輪 及 機場 等作出的擾亂、破壞及炸彈襲擊 [1] [2] [3] 。

  4. 2017年10月8日 · 香港在1967年5月發生歷時八個月的暴動事件由新蒲崗塑料花廠的勞資糾紛開始演變成反殖民政府示威連串暗殺和土製菠蘿炸彈襲擊造成嚴重警民衝突根據當年香港輔政司署的資料歷時八個月的暴動一共檢獲千多枚炸彈造成800多人受傷51人死亡超過1800人入獄當中數百人跟石中英一樣都是青年犯。...

  5. 2019年9月20日 · 2019年9月20日. 1967年6月,一名抗議者把垃圾桶扔向警察。 Keystone/Gamma-Rapho, via Getty Images. 聽說我們要找 經歷過1967年暴動 見證者,香港森記圖書店的老闆娘陳小姐馬上靈光一閃,抄起櫃檯後的電話本就開始翻找了起來。 她說:「我介紹這個婆婆給你,一定不會錯。 她就像是一本活著的歷史書,可以一讀再讀。...

  6. 六七暴動左派人士美其名叫做反英抗暴之戰」、「五月風暴」,哩場暴動由香港工委新華社香港分社聯同 香港親共意識 團體喺 香港 發動,暴亂喺 1967年 5月6號開始其後發生連串騷亂及恐怖襲擊事件持續咗七個月至1967年12月後嚟以年份命名事件叫做六七暴動」。 六七暴動喺 香港史 上最大鑊嘅社會動亂之一,死亡人數第二多。

  7. 本書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六七暴動以下幾個方面有不少新的發現在六七暴動的成因中共同英國秘密協定不反對香港由英國接收中共一直在香港保存着兩個地位平行的地下組織一個是已經半公開的香港工作委員會」,另一個是迄今仍然保密的香港城市工作委員會」(這個城工委外界一無所知)。 此外,還有很多所謂「二、三、四線」組織。 第四,沙頭角槍擊事件是中央軍委直接部署、由解放軍正規部隊執行的。 第五,英國解密檔案對六七暴動研究提供新角度。 吳荻舟筆記有助了解六七暴動,當中史料細節,當年中英角力,周恩來對極左的質疑,吳荻舟本人的糾偏等等,每每如實記錄。 而吳荻舟對此只是備忘記錄,原無出版意向的……在那艱難的日子中,他一直是香港的守護神。 ─許禮平,《舊日風雲》作者.

  8. 2017年5月9日 · 在政治局勢極為混亂的六七暴動期間作為最高領導人之一周恩來是全面知情遙控暴動的決策者? 抑或挽救香港、制止災禍蔓延的救贖者? 不少人或有粗略印象,認為「六七時期」香港左派與內地溝通機制失效,周恩來對香港的情況不知情。 然而,根據《消失的檔案》導演羅恩惠獲得的吳荻舟先生《67筆記》發現,當時有外辦、外交部同中央調查部人員組成「港澳聯合辦公室」,吳荻舟擔任「群眾組組長」,負責和香港聯絡,遇到重大問題,即時向周恩來秘書錢家棟報告,這意味著,即使周恩來面對中央文革及造反派的衝擊,處於非常被動的境地,但他對香港暴動情況仍然有相當掌握。 那周恩來的取態如何? 從勞資糾紛,到罷工罷市,再到炸彈浪潮,他的角色有變化嗎?

  9. 1967年的8月20日香港掛起三號風球,在左派的大本型北角發生了慘劇。 當日兩名居住於北角的小朋友,八歲的姐姐黃綺雯和三歲弟弟黃兆勳在清華街父親工作的工廠一帶玩耍。 不久他們發現路旁的私家車上有一個鐵罐。 在好奇心驅使下他們走近,當家姐拿起鐵罐時,罐內的炸彈爆炸,二人被彈飛幾米外。 當時的報導是這樣形容北角小姐弟慘死的情況:「當場肚破腸流,死狀甚為恐怖。 」小姐弟的父親在聽到巨響後立即先把兒子抱到英皇道求救,再回到女兒身邊的時候,女兒已經毫無反應了。 事後,負責調查的警察指:「從未見如此慘況」,香港政府亦向小姐弟家人發放二萬二千元的特恤金。 同時墳場墓地、棺木及殮殯費均由天主教會、東華三院及其他有心人捐助。 可是援手再多,也磨滅不了傷痛。

  10. 在六七暴動期間,香港政府和左派在文宣方面的戰況激烈9,為反擊左派散播不利香港政府的信息(例如罷工和罷市的影響警察在執法時過份使用暴力等)和主導事件的論述,香港政府的特別宣傳小組於是加強發放有利香港政府的新聞稿,或舉列事實,或提出結論,藉以左右報章取態,從而影響報章的讀者這些信息的其中一個發放方式便是由政府新聞處每天供給中文報刊名為不可否認的事實這一系列的專題文章(以下簡稱專題文章」)。 在暴動期間,香港市民十分留意事態發展,連帶促進了報刊的銷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