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灣仔玉虛宮位於灣仔隆安街,現為法定古蹟,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由附近坊眾集資興建,同治二年(1863年)年落成。門額「玉虛宮」三字出自大鵬協副將張玉堂手筆。除正殿外,兩側還有龍母殿和三寶殿,廟內供奉多位神祗,包括主神北帝外,更置有包公、龍母及呂祖等。玉虛宮門前,有一對 ...

  2. 鴨脷洲洪聖古廟現為法定古蹟,建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前後,立廟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主祀海神「洪聖」,其他供奉的神祇包括關帝、太歲、文昌及觀音等。每逢農曆二月十三日的洪聖誕為鴨脷洲年度盛事,大批海陸居民均前來祭祀。同慶公社在區內巡遊恭迎洪聖和其他神像進行巡遊,並按傳統 ...

  3. 湾仔玉虚宫位于湾仔隆安街,现为法定古迹,于清同元年(1862年)由附近坊众集资兴建,同二年(1863年)年落成。门额「玉虚宫」三字出自大鹏协副将张玉堂手笔。除正殿外,两侧还有龙母殿和三宝殿,庙内供奉多位神祗,包括主神北帝外,更置有包公、龙母及吕祖等。玉虚宫门前,有一对 ...

  4. 筲箕湾城隍庙原为福德祠(土地庙),后于1974年扩建成今日的规模及主奉城隍,更改名为城隍庙。 本庙原为福德祠(即土地庙),建于光绪三年(1877)。直至1974年,委员会鉴于香港岛没有专门供奉祀城隍的庙宇,于是将福德祠扩建,及改称「城隍庙」。

  5. 灣仔玉虛宮(北帝廟)位於灣仔隆安街,2019年被列為法定古蹟,它在同治元年(1862年)由附近坊眾集資興建,同治二年(1863年)年落成,有近160年的歷史。玉虛宮被評為「灣仔早期發展的重要歷史地標,也是當地社區身分的象徵。

  6. 红磡观音庙建于同十二年,先后于光绪十五年及宣统二年重修。据称在1909年,政府拟开路贯通红磡与九龙城及尖沙咀的交通,工人在山区掘地的时候,忽然有红色水柱自地底射出,谣传是工人掘伤龙脉,工人因此不敢继续工作,其后验出是地下水银与琉璜造成的红色水;工人犹有惧色,于是集资 ...

  7. 九龙城联合道侯王庙为法定古迹,虽然建庙年份已不可考,相信是九龙现存最古老的侯王庙。. 九龙城联合道侯王庙反映了香港在宋朝历史中的重要一页;不单记录了香港在南宋时期的多重角色,更留下了宋帝最后的逃亡路线图。. 庙内供奉的侯王,真正身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