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4 天前 · 時任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同樣稱會因應五大訴求而投票她表明攬炒破局推翻政權法官認為余雖沒開會但她與戴耀廷達成協議法庭亦不接納余作證稱會以否決權作為籌碼與政府談判反之她無意與視之為極權的政府談判肯定她會與民主派聯手無差別否決她和何桂藍均有意圖削弱政權正當性。 吳政亨沒組織初選 官:表態撐. 至於筆名「李伯盧」的吳政亨,他沒開會卻得悉協議文件寫有「會(積極)運用」基本法賦予的否決權,亦知道民主黨沒簽「墨落」聲明。 吳受訪時說過若在「墨落」和初選二擇其一,他會選擇初選,法官認為這不等於他反對涉案謀劃,他曾形容各區採納上述否決權條款是「好消息」。

  2. 5 天前 · 【明報專訊】經歷118日審訊,「35+」初選案今早(30日)起一連兩天裁決,《港區國安法》指定法官將宣判16人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與否。 立法會去年通過修例,賦權律政司在高院國安法案件提「案件呈述」上訴。 假設有被告獲判無罪,控方有權上訴,其間法庭要按國安法保釋門檻,決定被告須否還押。 目前國安案件未有脫罪先例,初選案會否有人罪名不成立,律政司又會否即時上訴,料為聆訊焦點。

  3. 2024年5月16日 · 2024年5月16日星期四. 醫管局料年底有250名非本地培訓醫生 將加強與內地交流 (10:18) 醫管局今日16日展開一連兩日的年度研討大會醫管局主席范鴻齡致辭稱有信心今年底公立醫院將有250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屆時人手較充裕時可進一步加強與內地交流。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曹雪濤致辭稱,期望本港醫療在國際舞台發揮更多影響力,「講好中國衛生健康發展故事」。 范鴻齡稱,該局去年起加強全球招募非本地培訓醫生,至今有約150名非本地醫生在公立醫院工作,有信心今年底增至250名。 他說醫管局去年起與內地多個城市展開多項交流計劃,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和廣州等,預料年底公院人手較充裕時,進一步加強交流。

  4. 2024年5月13日 · 醫管局總藥劑師崔俊明稱該10人在有關藥物獲批註冊前已在公院透過指定患者藥物使用計劃用藥證實安全並可提升無惡化存活率」,作為本地數據讓藥廠提交1+申請該藥已納入藥物名冊作為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的三線藥物正檢視應列為受資助專用藥物抑或自費藥物料日後更多病人可用。 他稱引入更多新藥有助增加競爭,加強醫管局採購藥物的議價能力,讓病人用藥更廉價。 倡部分藥申「1+」 稱公院已用數據足. 指定患者藥物使用計劃容許醫生按病人情况,申請使用藥物名冊以外藥物,包括未經註冊藥物,目前有逾200種藥,癌症藥佔80至90種,亦有罕見病藥和毒素解藥等。

  5. 2024年5月7日 · 研訊另一焦點為醫管局推行早期事故通報系統」(AIRS),通報鄧桂思涉藥物處方錯誤的個案。 周官稱,鄧桂思長女關注家屬未獲告知,為何鄧因腎病入院卻出現肝衰竭,「要屋企人自己去問」,陪審團可以就醫院通報機制作建議。

  6. 2024年5月8日 · 事後醫管局發表調查報告認為涉事兩名醫生警覺度不足」,惟事故不涉隱瞞掩飾只是溝通不足」。至於涉事兩名醫生醫委會2021年裁定他們專業失當分別除牌3及5個月同獲緩刑兩人之後仍在聯合醫院工作去年初警方拘捕涉事兩名醫生控以

  7. 2024年5月13日 · 醫局公私營協作倡延伸灣區. 劉澤星稱,本港具備醫療、科研和教育優勢,卻面對人口老化、醫療人手不足問題,內地則享有豐富資源和人口數據,推動跨境融合可達至雙贏。 他強調跨境醫療融合最重要確保品質,須設立機制監測服務水平,「(無論)哪裏看病,最緊要就是醫生、醫院好」,建議待跨境採購運作暢順和打通病歷數據流通後,擴至涵蓋高風險手術。 至於如何確保質素,劉說本港可派出高端人才、領導層在內地的「香港模式」醫院,培訓內地醫療人員,有助兩地技術和知識交流,就如港大深圳醫院的角色,但認為不應只限大學牽頭,各方均可參與。 被問會否擔心分薄本港人才,他說港大深圳醫院有3千多職員,只有約20人來自港大的教授級人員,且「我們也會搶走上面人才」,互相合作效果將大於「1+1」。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