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7日 · 發言人提醒市民控制每日食鹽的總攝入量少於5克同時建議以加碘食鹽代替一般食鹽以增加碘攝取量及維持足夠的碘營養此外恆常進行體能活動可帶來種種好處包括降低血壓。 因此,除留意鹽分攝取外,市民每周亦宜進行至少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如急步行)或75至150分鐘劇烈強度(如緩步跑)的體能活動。 為控制高血壓的普遍率,政府會繼續透過舉辦健康推廣活動以提升公眾對健康生活和定期量度血壓重要性的意識。 就45歲或以上人士而言,患高血壓的風險尤其倍增,而能及早發現高血壓對於有助維持血壓在正常水平至關重要。 政府積極邀請沒有已被確診患有高血壓的市民透過家庭醫生或地區康健中心/地區康健站進行高血壓篩查。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的推行,亦提供了資助服務,以支持於社區的相關長期護理。

  2. 2024年5月17日 · 減少鹽的攝取量有助減低患上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風險。 根據食物安全中心的研究,香港成年人膳食中接近七成的鈉來自醬料、湯水及加工和醃製肉類食物。 要減少鹽的攝取量並不困難,只要於日常飲食中逐漸減少鈉的攝入,味蕾會慢慢適應。 以下是一些日常減鹽的有效方法: 外出用膳時要求「醬汁另上」、「少鹽」,又或選擇沒有或較少醬料的菜式; 減少進食加工和醃製肉類食品,如香腸、火腿及煙肉等; 在家煮食時多選用新鮮食材,及選用天然香料或水果,例如薑、蔥、蒜、香草、辣椒、薑黃、黑椒、檸檬汁等作為天然調味料,提升菜式風味的同時,亦可減少鈉的攝取; 選購包裝食物時留意食物營養標籤上的鈉含量,盡量選擇較少鹽(鈉)的食品,例如,以礦泉水浸的吞拿魚,會比以鹽水浸或加入調味料的吞拿魚含較少鈉。

  3. 2024年5月10日 · 善用私營界別的基層醫療服務,將有助紓緩公營醫療界別的壓力,令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可更聚焦照顧弱勢社群和危急重症。 在市民參與方面,截至二 二四年五月二日,約35 000名市民已參加了此計劃,反應良好。 當中,約20 000名已完成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的市民中,有約8 000名(即接近四成),每10名接受篩查的參加者有4名被診斷為患有糖尿病、血糖偏高或患有高血壓。 由此可見,計劃能提早識別有慢病的市民,以達至「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目標,亦可讓市民及早自我改善生活習慣和妥善管理慢性疾病,從而預防重症和提升市民的整體健康狀況。 在家庭醫生參與方面,截至二 二四年五月二日,在計劃內家庭醫生的數目超過500名。

  4. 2024年5月18日 · 現時有超過500名醫生在逾600個服務點實踐『一人一家庭醫生』理念。截至五月十五日,約21 000名參加者完成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當中接近四成人士發現有血糖偏高情況,或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並在政府資助和醫生協助下及早管理好個人健康。

  5. 2024年5月8日 · 根據報告的數據作推算市民需要持續並大量攝取飲管內所有PFAS含量約為每人每周300支),才會超出歐洲食品安全局訂立的PFAS耐受攝取量所以正常情況下都無須為此擔心。 (二)為了推動市民從源頭減廢和「走塑」,環境保護署(環保署)一直透過不同方法鼓勵業界和大眾使用可重用餐具,包括推動可重用餐盒或餐具的租借計劃、鼓勵食店接受顧客買外賣時使用自備容器,以及培養市民自備容器和餐具的習慣,並鼓勵市民利用「走塑有賞」手機應用程式儲印花和換領可重用餐具。 環保署聯同環境運動委員會(環運會),由二 一八年十二月開始推出「大型活動可重用餐具借用服務」,為大型活動的主辦單位免費提供可重用餐具借用服務,包括餐具派送、收集和清洗服務。

  6. 2024年5月11日 · 顧問局已於今年 二月的會議 討論「藥愛」(國際間泛指男男性接觸者在性行為時使用某些精神科藥物的情況為「藥愛」)的最新情況,以及其對本地愛滋病防控工作成效的影響。 根據衞生署於二 二二年「男男及跨性別性健康調查」的數據分析,本港約有近一成的男男性接觸者曾於過去六個月內參與「藥愛」,比率與二 一七年同類的調查相若。 分析亦發現,在參與「藥愛」的男男性接觸者中,使用注射方式的比例由二 一七年的7%上升至22%,情況令人關注。 是次論壇為顧問局因應「藥愛」於本地的最新情況而作出的其中一項回應,透過聯繫來自相關界別的持份者,為各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跨專業及具效益的主題性交流平台,以全人健康為目標,促進合作和凝聚關愛共融的力量。

  7. 2024年5月8日 · 香港時間13時48分. 醫務衞生局(醫衞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五月八日)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監局)局長李利率領的代表團舉行會議,就推動內地與香港在藥物及醫療器械(藥械)審批、臨床試驗,以及中醫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