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儒家的“太和”觀念,包含著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諧。 儒家是通過道德學養達到自身的和諧,再推廣到“人與人的和諧”。 和為貴,乃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和重大特徵。 不僅儒家,構成中國傳統文化有機部分的其它流派,如佛、道、墨諸家,也大都主張人與人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的“和”。
      www.yamab2b.com/why/5793297.html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5月7日 · 許多人認為以和為貴乃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文化凡事應強調和氣至上避免衝突以維持人際和諧為優先。 然而此言一出,年輕人不免心頭湧出一股厭惡之感,畢竟過往經驗裏總是在遭遇委屈不平時再被長輩上級當頭一棍,意思就是要自己硬吞隱忍委曲求全。 但是各位想想,傳說中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只是拿來倚老賣老的把戲嗎? 這成語出自於《論語.學而》的「禮之用,和為貴,……,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註1>意思是禮在運用上要重視和,如此則帶出「什麼是禮」及「什麼是和」兩個疑問。 所謂的「禮」是指關係圈內人的規矩,而對人際關係疏遠者用的叫做「法」;圈內人即為親人、熟人、工作夥伴等,古人叫做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

  3. 4 天前 · 【注釋】 回: 顏回,字子淵,孔子早年弟子,少孔子四十歲(後人考證)。 最得孔子所傳,惜年僅四十歲即去世,後世尊稱為「復聖」。 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 亦有句讀為「 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 」。 關於顏回「無所怪問於孔子之言」,可參《論語‧先進》篇:「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退而省其私: 《禮記‧學記》:「大學之教也,退息必有居學。 」居學,當指學校中學生自修的地方。...

  4. 2024年5月13日 · 換句話說,「是禮的手段目的還在於」。有子講禮之用和為貴」,含義豐富直指核心

  5. 3 天前 ·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以和為貴的和是什麼意思 貴是什麼意思. 和:和氣。 貴:至上。 以和為貴以和平相處至上勸人剋制避免使用武力。 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將相和》,這個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場;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 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 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屢次對人說:“以後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 ”藺相如知道此事後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儘量不與他相見。 後來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6. 4 天前 · 孔子對儒者的行為有嚴謹的規範。《禮記 · 儒行全句為博學而不窮 篤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禮之以和為貴忠信之美優游之法舉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

  7. 2024年5月13日 · 孔子极力肯定人情的正当性,如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其道得之,不去也。 ” [3]232在此,既肯定了追求富裕、厌恶贫穷的合理人情,又指出了追求富贵时所要坚持的原则:“道”求“富”。 《述而》中的另则记载,表达出孔子同样的态度:“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2]453如此解释,仍只是字面之意,并没有涉及关键问题,即孔子何以为“乐”。 如果“乐”只是建立在通过合理手段获得富贵的基础上,那么此“乐”的内涵与外延的范围都是相当狭窄的,根本无法完全应对现实的各种问题。

  8. 2024年5月8日 · 爰此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 持續舉辦年度的恆星經典背誦會考」,經典生活禮之用和為貴為主題今年是第六屆即日起至 9 月 28 陸續於全臺熱烈舉辦期望傳遞屹立千年經世不變的文化美德。 會考由臺灣師範大學東亞文化與漢學中心、臺中教育大學語文與教育學系及高雄師範大學經學所共同主辦,以及臺北市孔廟、福智學校財團法人、基隆瑪陵國小、臺南市南區志開實驗小學、屏東縣大路關國小及高雄市立左營國中等共同協辦。 歡迎各界好友一同來體驗心與經典相遇的幸福與歡喜。 2024「恆星經典背誦會考」將於桃園、新竹、高雄、屏東、臺東等地舉辦,各場次相關資訊請參見: https://reurl.cc/dnepv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