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5日 · 2. 誰要報稅? 因應每位打工仔均有$132,000的基本免稅額,代表只要你在今個課稅年度(即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的 年薪超過$132,000 (平均月薪超過$11,000)便有可能要交稅。 即使你沒有收入、收入低於免稅額水平、或者計及扣稅項目後不用交稅,你也需要報稅。 只要收到報稅表,便要在限期內填妥並交回文件。 同時,不論全職、兼職或是炒散,以銀行過數抑或現金出糧,所有應課稅收入(例如薪金、工資、佣金、津貼、花紅、額外賞賜、僱主提供居所的「租值」及退休人士所收取的退休金等)都需要如實申報。

  2. 2024年5月22日 · 撰文: 林昶恆. 發布時間: 2024/05/22 13:30. 最後更新: 2024/05/22 13:30. 分享: 居泰港人已屆知命之年 憂資產不夠退休 徬徨應否回港. 過去數年不少港人移居海外,今年55歲的Paul,是其中一位。 以往他在香港從事銷售工作,收入不算很高,但扣除必要支出後仍有餘錢投資海外物業及儲蓄,期望退休後享受人生。 好景不常,約1年前對工作環境不滿意,想追求改變而辭職,但因有合約限制,需要「過冷河」,不能立即轉去新公司上班。 因此反正暫時不能工作,他索性去泰國旅居一年。 Paul本打算待經濟好轉及過了限制轉工期限便回到香港工作,但從不同媒體及友人的資訊感覺到香港目前的經濟環境不理想,如果要回港找工作都有困難。

  3. 2024年5月5日 · Allocca專門幫助年輕專業人士整理財務狀況,她指出,20出頭的大學畢業生初投職場,正處於「仍在思考如何管理薪水的奇怪時期」,理財經驗欠豐富,容易犯錯,好像濫用信用卡或因「生活方式通脹」而陷入債務等。 Allocca從經驗出發,分享以下職場新人 五個常見的金錢錯誤 ,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債務,或失去累積財富的機會。 1. 沉迷於提升生活水平. 2. 不使用高息儲蓄帳戶. 3. 不記錄開支. 4. 信用卡只支付最低還款額. 5. 不投資. 職場新人最易誤中的理財陷阱(一):沒咁大個頭,卻戴大頂帽. 生活方式通脹(Lifestyle creep)所指的是隨着收入增加,可以自由支配的開支亦更多,生活水平或生活方式趨於提高的現象。

  4. 2024年5月10日 · 年輕人是我們社會的未來棟樑,「躺平主義」及「末日消費」的極端消費現象不但窒礙社會的發展,亦妨礙年輕人累積財富及個人成長,更反映了年輕人對自己未來沒有願景,只能以消極的理財態度來迴避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人生目標。 因此,年輕人在裝備理財知識及技巧的同時,他們更需要一個合適自己步伐的生涯規劃,清楚定立自己人生目標,從而制定相應的財務計劃,一步一腳印地向著目標邁步前進。 澳門大學金樹人教授曾經闡釋「生涯規劃」就是「根據自己原來的樣子,審時度勢、隨機應變,選擇一種可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

  5. 2024年5月21日 · 「延遲滿足」心態. 康奈爾大學約翰遜商學院 (Cornell SC Johnson College of Business) 市場學助理教授Jacqueline R. Rifkin 於《華爾街日報》撰文分享她與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 (The 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市場學副教授Jonah Berger 合作進行的一系列實驗,旨在探索「延遲滿足」行為模式及其背後的心理。 兩人讓一群實驗對象,想像自己購買了一樽紅酒: 一半的參與者想像他們某個晚上考慮開瓶,但最終決定放棄; 另一半人則沒有想像這種情境. 然後,Rifkin與Berger詢問實驗對象這樽酒有多特別,以及在下次有空的場合打開它的可能性有幾大,結果發現:

  6. 2024年5月21日 · 發布時間: 2024/05/21 08:30. 最後更新: 2024/05/21 08:30. 分享:. 虛擬銀行 虛則實之 改名「數字銀行」利於吸客. 五月多節日,家庭聚會席間,有人談到「執笠關注組」熱度減退,取而代之的是「伯&伯老婆關注組」。. 有人認同伯子女的立場,亦有人同情伯 ...

  7. 2024年5月15日 · 20多歲的青年腦筋靈活轉數快,能短時間內吸收同處理大量資訊,運算能力強勁,但這種長處好容易變短處。 加上生活經驗和知識累積不足,好多年輕人對消費趨勢或股市的熱門板塊只有粗疏研究,衝動做出魯莽的投資決定。 Kravietz表示,遏抑炒賣的心態很重要,要學懂冷靜把握入市時機,不要跟風或試圖賺快錢。 許多背負學生債務的青年需要同時處理多筆貸款。 財務顧問Megan Kowalski指出,為了減少債務,他們往往誤墮一個陷阱:沒有先償還最高利率的貸款,錯誤專注於金額最小的貸款。 她建議: 最好優先考慮償還利率最高的債務,長遠有助減少需要支付的利息。 30歲: 保險日漸重要 為家人著想宜多加研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