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2日 · 《原諒他77次》的男主角Adam在女主角Eva眼中的「不成熟」,是他不踏實、粗心大意、衝動,而深層原因也是和父親有關,不過跟父親關係不好的不是Eva而是Adam。Adam父親是名律師,希望子承父業;但他不忠,及後元配病逝,引起兒子仇視。

  2. 2024年5月22日 · 《香港喜劇電影的自我修養》是為數不多的專研香港喜劇電影的著作,有趕工之感,未算粗製濫造。 資深編劇林超榮本來是全書作者,但有事分身不暇,便請其他評論人合力供稿,是為「脈絡篇」,佔全書三分之二,但筆者認為林寫的「創作篇」中五個喜劇創作者的評傳可讀性更高。 波折的成書過程令人聯想起八、九十年代港產片那種隨機變動的製作環境,就如書中寫到洪金寶拍《人嚇人》最後一場時,編劇仍在設計對白的情景。 「脈絡篇」大致上是按時代順序編排。 開首是鄭政恆寫的〈笑笑笑:香港喜劇電影傳統〉,為後來數篇奠下基礎。 鄭主要基於Gerald Mast在The Comic Mind中的三大喜劇傳統:對白傳統、小丑傳統和反諷傳統,鋪陳粵語片時代的喜劇發展,亦點出荷里活帶來的影響。

  3. 2024年5月16日 · 社會學大師鮑曼「廢棄生命」這術語,正好能描述影片中年少兄弟中弱的那一邊:他無法達到父親及學校要求的水準,一直拼命努力,卻避不開成為現代社會定義下的廢物的命運。 廢棄並非生來如此廢,而是由一系列生命政治的技術管理生產出來。 廢棄生命的終局之一:死亡。 生命政治定義出何謂好的生命之同時,也生出壞的生命、不值得活的生命,亦即死亡的生命。 我們在疫情期間,應該切膚地感受到與生命政治息息相關的死亡:有些人該活,有些人該隔離,有些人被排除在外。 《年少日記》中的死亡的生命是特異的,它既被排除在外,但同時又是包含在內。 社會定義不卓越的生命為不值得活下去的生命,但卻永遠留有空間讓不值得活下去的生命重新回來,只要該生命服膺於生命政治的管理,就可以回到社會常軌。 片中的幼童正是在此兩端中搖擺。

  4. 3 天前 · 本文用《人在囧途》(2010)和《人再囧途之泰囧》(2012)兩齣「賀歲片」來剖析開放改革時期的中國喜劇怎樣折射出中國的新自由主義狀況。兩齣戲皆呈現了當代中國「成功人士」的慾望、焦慮和內疚[1],其主角都是由徐崢飾演的中年老闆,即學者任海筆下的「企業家主體」[2],歇力追求名利多年 ...

  5. 2024年5月22日 · 拳擊手兒子找來左翼美女律師AnnabelRachel McAdams幫助Issa尋求政治庇護Issa告訴Annabel自己繼承鉅額遺產必須去一家有洗錢歷史的德國銀行領取帶有邪惡氣質的Willem Dafoe飾演銀行行長恰如其分)。

  6. 3 天前 · 關錦鵬還要由家庭來瓦解之。關導把電影最後幾分鐘留給母親和自己,借母親首次對兒子 性取向的表態來結束這套弒父戲碼,何其精彩又何其邪氣,一場出櫃自述至此完結。 凍結九七:《念你如昔》 相對於《男生女相》,《念你如昔》更像是一 ...

  7. 2024年5月18日 · 在傳統婚體上,我們能對另一半許下一生一世的承諾,但目前在香港法例未允許同性婚姻合法化,許多伴侶即使廝守多年,仍未有機會和對方作出「從今以後」的誓言,因此取名《從今以後》,其實是帶有一點諷刺意味的。. 《從今以後》的英文名稱是All Shall Be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