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2日 · Private Clinic COVID-19 Vaccination Stations (PCVSs) List of PCVSs. 1. Hong Kong residents aged 50 years or above (free-of-charge) 2. Hong Kong residents aged 6 months to under 18 years old (free-of-charge) Make an appointment to receive the COVID-19 vaccine through the online booking system, then you can contact the PCVSs directly on the day ...

  2. 2024年5月7日 · 2024年5月7日. 病原體. 「沙士」即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是由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 病徵. 「沙士」的早期症狀與流行性感冒相似。 一般而言,患者起初會發高燒(體溫在攝氏38度或以上)。 其他症狀可包括發冷、顫抖、頭痛、疲倦或肌肉痛,亦有機會出現肚瀉。 病發初期,部分患者只有輕微的呼吸道感染症狀。 數日後患者可能會有咳嗽、呼吸困難等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狀,當中約10%病者的病情可能會迅速惡化至呼吸衰竭,並須接受深切治療。 長者的症狀或會有較大的變化。 傳播途徑. 「沙士」主要透過人與人近距離的接觸,通過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的呼吸道飛沫而傳播。 當患者的飛沫附在周邊人士的口、鼻或眼睛的黏膜上時,就有機會傳播病毒。

  3. 2024年5月20日 · COVID-19 Vaccine Fact Check Series. Introduction. Episode 1: Fosun Pharma/BioNTech COVID-19 Vaccine Q&A (1) Episode 2: Fosun Pharma/BioNTech COVID-19 Vaccine Q&A (2) Episode 3: mRNA COVID-19 vaccine. Episode 4: Viral vector-based COVID-19 vaccine. Episode 5: Inactivated COVID-19 vaccine. Episode 6: Side Effects 1.

  4. 2024年5月7日 · 1.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進食前;如廁後;觸摸扶手或門把等公共設施後;或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如咳嗽或打噴嚏後。 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 秒,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 如沒有洗手設施,或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使用含 70 至 80% 的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亦為有效方法。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著口鼻,把用過的紙巾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然後徹底清潔雙手。 當出現呼吸道感染病徵,應戴上外科口罩,不應上班或上學,避免前往人多擠逼的地方,及盡早求醫。 避免與第五病患者作近距離接觸。 2. 保持良好的環境衞生. 經常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表面,如傢俬、玩具和共用物件。

  5. 2024年5月20日 · The COVID-19 Vaccination Programme was officially launched on 26 February 2021. Administration of CoronaVac (Sinovac) vaccine started on 26 February 2021. Administration of Comirnaty (BioNTech) vaccine started on 10 March 2021 (Remark: suspended from 24 March to 4 April) . A number of individuals received doses of the CoronaVac (Sinovac) and ...

  6. 2024年5月3日 · 2024年5月3日. 病原體. 乙型流感嗜血桿菌是一種能引致嚴重侵入性感染的細菌,尤其影響幼童。 與其名稱相反,乙型流感嗜血桿菌並不會引起流感。 病徵. 此感染多見於 5 歲以下的幼童,年齡較大的兒童受感染的風險相對較低。 侵入性感染最常見出現腦膜炎的病徵,細菌入血也經常同時出現。 此感染亦可影響身體多個部位,如肺、會厭(喉嚨的上部)、關節及骨骼。 臨牀症狀取決於受影響的身體部位。 腦膜炎可引起發燒、頭痛、頸部僵硬,並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畏光、精神昏亂和嗜睡等症狀。 會厭炎患者可能出現發燒、喉嚨痛、流口水、吞嚥痛楚、拒絕吞嚥,甚至呼吸困難等病徵。 如兒童持續發燒、行為異常和情況惡化,或對病情有懷疑者應立即求診。 傳播途徑. 乙型流感嗜血桿菌感染可透過接觸患者的鼻喉分泌物而傳播。

  7. 2024年5月3日 · 2024年5月3日. 病原體. 白喉由一種名為白喉棒狀桿菌的細菌所引致。 病徵. 白喉是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影響呼吸道(呼吸白喉),及偶爾影響皮膚(皮膚白喉),主要由細菌毒素的作用而引致。 症狀取決於受感染的部位。 呼吸白喉的患者會有發燒、喉嚨痛、喉嚨出現一片片淺灰色的薄膜及呼吸困難。 嚴重 時,可引致呼吸道閉塞、心臟衰竭和神經受損,甚至死亡。 傳播途徑. 白喉可透過與患者或帶菌者接觸而傳播。 接觸曾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件亦可能感染白喉,但機會較低。 潛伏期由 1至10 天不等,通常為 2 至 5 天。 治理方法. 治療白喉包括使用白喉抗毒素、抗生素和支援性治療。 家庭成員和曾與患者有親密接觸的人士,則須密切留意有否出現感染的早期跡象和病徵。 預防方法. 1. 接種疫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