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國共第二次合作,又稱為全面抗戰時期的國共合作,是指1937年至1945年期間,中華民族在全民抗日的基礎上,實現了國共兩黨之間的廣泛合作。 這個時期,國共兩黨共同抵禦了日本軍隊的入侵,也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合作。

  2. - 國共合作僅為利益的結合,一旦失去共同目標,兩黨旋即陷入敵對關係。 - 國共合作與分裂加深兩黨磨擦,導致雙方十年武裝對立,國家政局長期不 Author

  3. 1、建立國共合作統一戰線是必要的、正確的,但必須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無產階級領導權,對資產階級實行又聯合又鬥爭的政策,這是革命成敗的關鍵。 2、農民是無產階級的可靠同盟軍,農民問題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中心問題,必須放手發動農民,堅決依靠農民 ...

  4. 第一次國共合作 ,又稱 聯俄容共 ,國際上稱 第一次統一戰線 (英語: First United Front ),大致开始于1924年,结束于1927年,是 國共關係 史上第一次合作,也是 共产国际 、 中国国民党 、 中国共产党 三者之间关系微妙的一段时期。. 「聯俄容共」是1923 ...

  5. 第一次國共合作 ,又稱 聯俄容共 ,國際上稱 第一次統一戰線 (英語: First United Front ),大致開始於1924年,結束於1927年,是 國共關係 史上第一次合作,也是 共產國際 、 中國國民黨 、 中國共產黨 三者之間關係微妙的一段時期。. 「聯俄容共」是1923年 ...

  6. 2021年9月2日 · 合作的共同目標一是打倒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半殖民統治,二是打倒北洋政府的軍閥統治,取得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民主統一的中國。 合作的政策是「聯俄、聯共、扶助工農」,在這段時間,中國共產黨在廣東地區領導開展了大量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 如創辦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廣東等省的農民運動逐漸發展起來。 舉行廣州沙面罷工、海陸豐農民運動、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等,共產黨聯合工人、農民把革命推向高潮。 1925年5月30日在上海爆發五卅運動。 隨著革命高潮的到來,統一戰線內部爭奪領導權的鬥爭日益加劇,特別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右派篡奪領導權的活動日益猖獗。 汪精衛成了中國國民黨中政會主席、國民政府主席,並堅決地支持聯俄容共政策。

  7. 对于此次分裂的原因,國民黨認為,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按照孙越宣言中的安排,应接受國民黨的領導,實現國民革命,但中共力圖破壞 國民革命 ,反對 國民革命軍 北伐 ,並在北伐光復 南京 後發動暴動,因而引發國民黨 清黨 ;共產黨则認為, 三 ...

  1. 相關搜尋

    國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