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安老院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9日 · 在英國,這是一個熱議的政治議題,任何試圖削減養老金稅收優惠的計劃都會引發爭議———即便是為了減輕年輕人的稅務壓力。 「多代退休」的現象同樣影響家庭的資產配置與財務風險。 未來退休人員需要為其他世代支付的費用以及比率為︰. 日常生活費(22%) 為他人買房/支付房貸(16%) 育兒開支(14%) 度假花銷(14%) 教育費用(14%) 未來退休人士同樣正在轉變此後的人生規劃,以便能夠為其他人提供財務支持。 有14%的受訪者計劃退休後依然工作以補充收入。 12%的受訪者準備延遲退休來攢更多資金。 專家︰舊退休模式已經不再適用.

  2. 2024年5月20日 · 韓國湖西大學的創始人姜錫圭教授在65歲載譽退休,然而此後他卻度過了灰暗的30年:一事無成,只是昏昏沉沉地虛度時光,等待死亡。 95歲生日那天他潸然淚下—— 原來人生遠比他想像地要長。 如果不是有意識地去生活,時間只會白白流走。 在年輕時,姜錫圭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因能力獲得認可,被他人尊重。 「感謝這些付出,在65歲我得以光榮自信地退休——我卻沒有料到,30年後,在95歲生日那天,我會因後悔而淚流滿面。 人生的前65年,姜錫圭活得自豪且榮耀,但餘下的30年充滿了悔恨以及苦楚。 退休後,姜錫圭想:「我已經過完了自己的一生,從今起每多活一年都是賺到。 」於是抱著這種想法, 姜錫圭只是在等待無痛的死亡降臨 ——就這樣毫無目的、毫無希望地活了30年。

  3. 2024年5月15日 · 根據澳洲ARC人口老化研究卓越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Population Ageing Research)於2022年發表的 一項研究 ,一個成年人的金融知識和素養 在53至54歲時登峰造極 ,理財狀態最成熟、最精明,在信用卡使用、利息和費用方面犯下的財務錯誤最少。 50出頭正值壯年,已累積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同時分析認知能力未開始衰退,可以作出明智的理財決策。 領導上述研究的澳洲經濟學家Rafal Chomik表示隨着年齡增長,大家似乎更能夠依賴過去的經驗、經驗法則(Rule of thumb)和直覺來判斷哪些理財產品和策略更可取。 但年輕人難度必定要撞板損失慘重才會「學精」? 財務顧問經常教育人生階段各異的客戶,如何提防金錢陷阱。

  4. 2024年5月9日 · 澳洲人成為. 「世上最富有」退休儲蓄者. 這要歸功於當地的「退休金保證」(Superannuation Guarantee)法例在1992年通過,確保資金穩定: 由澳洲僱主為僱員月供 , 繳納相當於其工資的11% 。 此比例料今年7月升至11.5%,明年將高達12%。 絕大多數澳洲退休帳戶由「超級基金」(super funds)管理,主要提供與風險承受能力和預計退休期限掛鈎的預設策略。 私人企業僱員通常可以 自由選擇 投資策略,不論 有否轉工 ,亦能 隨時更換 受託人。 目前每周有超過20億澳元工資流入超級基金。 規模最大的AustralianSuper管理 3,300億澳元 ,比國家主權基金還多。 相較下,美國沒有類似要求。

  5. 2024年5月13日 · Private Medical的團隊包括135名醫生、護士、臨床工作人員、藥劑師,為客戶提供全天候的專業醫療支持,包括需要時提供家族或辦公室訪問。 Private Medical並沒有大肆宣傳或通過推薦來獲得更多客戶,它將病人稱作「會員」。 Shlain拒絕透露具體價格,但他的客戶表示,該公司每年向每名成年患者收取4萬美元,向每名18歲以下患者收取2.5萬美元。 年費包括在診所就診、檢查和手術的費用,但不包括住院費。 家族辦公室模式的醫療服務正在興起,有些服務的年會費高達6萬美元,折射出1億美元以上的高淨值家族數量激增,以及高齡富豪對高度定制化、數據化醫療保健的需求。

  6. 2024年5月29日 · 1. 最高齡兩國保持低通脹低利率. 義大利和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兩個國家,多年來卻一直保持低通脹和低利率。 經濟學家新見洋子 (Yoko Niimi)和Charles Horioka在201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日本老年人每年的支出僅佔其淨資產的1%至3%,這意味著許多人去世時都很有錢。 Horioka與Luigi Ventura合著的另一篇論文則發現,義大利有40%的退休老人持續累積財富。 2. 老年消費相關指數跑輸大市. 《經濟學人》指,金融市場的一些證據也表明,嬰兒潮世代比前幾代人更加吝嗇。 MSCI有一項指數,追蹤提供老年疾病治療、休閒旅遊及抗衰老護膚產品的公司,過去5年,該指數的表現落後於大盤,年化報酬率每年減少1個百分點。 投資人押注嬰兒潮世代是囤積者,而不是揮霍者。

  7. 2024年5月23日 · 分享:. 本港樓市全面「撤辣」後一度出現小陽春,惟最近陷入拉鋸,形成「成交量升價跌」格局。. 新盤實行「以價換量」策略,掀起上輪業主撻訂疑雲,二手市場亦承壓。. 市傳銀行因應資金成本及信貸風險陸續收緊按揭審批申請,對後市影響有多大?. 本港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