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2日 · 的〈富裕社會中尋開心:新藝城喜劇片〉則以八十年代初冒起的電影公司新藝城為個案研究。新藝城承接許冠文了的密集笑料模式,再加強諸如飛車撞車等動作奇觀,破了票房紀錄。蒲指出新藝城喜劇的玩樂心態和浮華風格源於八十年代初 ...

  2. 2024年5月16日 · 電影開首於主角任教的中學裡一宗預先張揚的疑似自殺事件,中間閃回主角童年時一對兄弟面臨的家庭教育及小學教育的種種管理。 雖然此等管理下生出來的精英及廢物的兩極差距遠得有點不可思議,但無論如何也反映着香港教育體制的狀況:把學童劃分成資優及廢品。 社會學大師鮑曼「廢棄生命」這術語,正好能描述影片中年少兄弟中弱的那一邊:他無法達到父親及學校要求的水準,一直拼命努力,卻避不開成為現代社會定義下的廢物的命運。 廢棄並非生來如此廢,而是由一系列生命政治的技術管理生產出來。 廢棄生命的終局之一:死亡。 生命政治定義出何謂好的生命之同時,也生出壞的生命、不值得活的生命,亦即死亡的生命。 我們在疫情期間,應該切膚地感受到與生命政治息息相關的死亡:有些人該活,有些人該隔離,有些人被排除在外。

  3. 3 天前 · 渡得過與渡不過,也在這一杯。. 這酒到了《擺渡人》裏,成了陳末忘記(或念念不忘)何木子的方式,也成了酒吧街上所有人要渡過的媒界。. 至於那歷來只有陳末能完成的一分鐘內飲光50杯不同年份Vodka的挑戰,就允許我先入為主概念先行地,認為是回歸50年 ...

  4. 2024年5月22日 · 致命女人的「花樣年華」:《紙月人妻》(《紙之月》). 搜尋. Google. 《紙月人妻動人心魄觀眾從一開場藉由音樂窺見被丈夫忽略的人妻梨花宮澤理惠的心聲跟著她從拘謹壓抑的銀行制服與社會規範中掙脫解放獲得罪惡快感guilty pleasure)、蒼白 ...

  5. 3 天前 · Google. 先不論許鞍華是否有中國情結和合拍片考量,她最先是一個導演,而每個導演都必然是位故事獵人──如此想來,《明月幾時有》那些口述場面與劇情互間呈現的小技巧,就很能理解,更甚的是,順著口述這條「實」線,這部改編真人真事的電影就變得異常有趣。 這可說是同時利用了劇情片和紀錄片的特色。 細看虛實兩線在《明月幾時有》的運用,其實許鞍華並沒有暗渡陳倉,在她的鏡頭裡,香港,就是主旋律。 中資不是問題. 在一套中資合拍片裡,香港如何成為主旋律呢? 首先當然要談談「中資」這個話題。 一提到中資電影,人們馬上會想起一大片北漂港導的「歌功頒德」大電影,不過,如像《智取威虎山》裡徐克智取紅軍樣版戲,把樣版拍成了香港黑社會江湖武俠片,我們還是要相信某些導演作為故事獵人的天性。

  6. 2024年5月18日 · 在幕前久未露面的琳琳姐,在接到楊曜愷導演的邀請時,坦然一開始並沒有太大信心。 「我擔心自己離開幕前三十多年,可能會有點不合時宜,枉論跟上現在的拍攝節奏。 但後來又仔細想想,這真是一個夢寐以求的角色,終其一生的演藝生涯也未必有機會再遇上這樣的劇本。 加上我的先生和兒女都十分支持,於是決定答應導演的邀請。 琳琳姐過往在邵氏和電懋一向飾演較為女性化的角色(編按:即邵氏兄弟 (香港)有限公司和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如在《青春的旋律》(1968)頂着一頭長頭髮、穿迷你短裙和長靴載歌載舞,或在《金玉奴》(1965)裏穿一身古裝,刻意提高聲線念出對白。 琳琳姐坦言這與她本身的性格差異甚大,「我是一個比較『硬淨』的人,不喜歡拖泥帶水。

  7. 2024年5月16日 · Google. 近期香港電影最有話題的作品,除了早前討論到的《年少日記》之外,首數的肯定是《白日之下》。. 影片以香港護老院的新聞為藍本,講述紙媒的偵查記者深入院舍發掘護舍虐老及性侵問題。. 電影甫上映後,引來新聞界的討論,不論是抨擊影對記者偵查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