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11月9日 · 「瘟疫公司( Plague Inc. )」 裡每一種瘟疫基本上都必須執行三種類型的策略,第一種是「感染策略」,在感染中,我們要幫病毒發展不同的傳播能力,是要透過鳥類傳播? 還是透過空氣傳播? 要不要讓病毒可以在飛機上生存而能跨國傳染? 沒有一定的感染路線,就像前面說的,必須依據這一次世界地圖的變化與真實情況,擬定你最佳的感染策略。

  2. 2020年3月19日 · Facebook Rooms 新版視訊會議,多人螢幕共享、免帳號加入. 一,如何在這段疫情時間,獲得免費 100 人視訊會議? Zoom 在這段時間會再次被熱烈討論,主要就是因為全球疫情的擴散,很多人有了遠距會議、遠距教學的需求,而 Zoom 作為功能豐富的視訊會議軟體,正好可以滿足這個需求。 於是 Zoom 也在這段時間(不確定什麼時候會結束),把原本免費帳號限制的 10 人視訊會議(並限制一次會議 40 分鐘): 提升到免費帳號就可以開設 100 人的視訊會議 (應該在疫情過後會取消) 。 但是,如果你很自然的登入 Zoom ,有可能發現怎麼自己的視訊會議還是限制在 10 人內呢?

  3. 2022年1月23日 · 之前在講 數位子彈筆記系統的相關課程 時,有學員提問:「除了從目標、專案的角度來整理自己的筆記系統外,如果要管理的是生活中的各種瑣事, 可以如何有效地寫筆記,才能更有效率、更有動力,也更有成果的管理生活中的雜事呢? 這篇文章舉幾個我自己累積多年的真實、具體筆記案例 ,不講形而上的方法論,而是展示實際的內容與筆記步驟,提供大家可以自行舉一反三的參考。 方法論的部分可以參考近期兩篇文章: 這 5 種技巧寫生活日記,在家時間管理更有動力. 2021覆盤:單純的筆記,累積的效力,分析四則案例的筆記法. 最近即將進入農曆春節年假,也是我們可以有機會喘口氣,重新整理自己生活大小事的時機,希望這篇文章的分享,也能幫助你解決某些生活雜事、瑣事的整理、管理問題。

  4. 2021年5月16日 · 打開 Chrome ,安裝「 rminder 」。 在功能選單中,已經預設好了幾種讓工作喘口氣的提醒: 喝口水. 伸展一下. 換個姿勢. 讓眼睛休息一下. 我們也不能調整這些項目,但可以設定循環提醒的時間 。 根據自己的喜好與需要,例如讓每 60 分鐘提醒自己喝點水。 是的,就是這麼簡單,但剛剛好夠用。 在電腦前專注工作,因為疫情避免到公司上班、避免外地開會,甚至自己一個人居家而沒有他人的提醒,那麼就讓這個剛剛好夠用的小工具,偶爾彈出通知,告訴自己記得別一直盯著電腦。 或許當你再次常常需要移動工作,或是回到辦公室現場後,就不需要這麼簡單的提醒工具了。 但因為「 rminder 」也沒有特別的權限要求,就讓他來解決在家工作的簡單休息需求吧! 有興趣的朋友,還可進一步參考:

  5. 2015年10月15日 · 最近台灣登革熱的疫情還在持續而這張地圖整合了全省各地的疫情回報資料可以看到登革熱散佈的情況。 5. 台灣地震地圖. 由另外一個優秀的團隊「用數據看台灣」所設計,呈現出過去一個月內與即時發生的台灣規模大於 4.5 的地震分布情況。 6. 台灣空氣污染地圖. 收集各地即時的空氣汙染指數,呈現出目前台灣空氣品質概況,讓你可以知道出門是否應該攜帶口罩來保護自己的健康。 7. 台灣天氣地圖. 用漂亮的動畫呈現出台灣天空即時的風速氣候變化,可以參考我之前介紹的「 讓你看懂即時颱風動態 Windyty驚人動畫播報天氣網站 」搭配查詢。 8. 台灣即時路況地圖.

  6. 2018年4月24日 · 我一開始的目的是想知道「該旅行地點」有沒有什麼最新熱門行程。 以前我也都會這樣做,也常常可以獲得一些最新行程的啟發。 但這一次剛好要去沖繩,又剛好遇到麻疹的疫情,加上我家小朋友還沒滿一歲,所以在第一時間因為訂閱關鍵字,而看到了相關的新聞,於是提早做了行程的應變。 這確實有發揮到 Google 快訊的效果。 第二個例子是我最近在養成慢跑的習慣,但跑步對我來說是全新的知識領域,於是我也嘗試到 Google 快訊 訂閱「想學習的主題領域」這個關鍵字 。 知識對於養成習慣有很大的幫助(我在之前的另一篇文章提過:「 如何有效? 我從這款瘦身App 領悟的把事情做到的訣竅 」),在這樣訂閱的過程中,我發現可以透過每天跑步相關新聞,幫助我快速了解這個領域的概況。 例如可以看到有哪些最新推出的跑步相關配備?

  7. 2018年9月7日 · 這八篇故事,正是本書方法論的最佳驗證。 本書的日記方法論: 這本書最終提出了一套獨特的日記方法論。 你可以在章節編排上看到他的結構,但我這裡用不一樣的角度,重新幫大家看到方法論深沈的意蘊。 首先是「SLOW(慢)日記法則的三重性」。 第一重是要怎麼寫出能檢視人生的好日記? 這是本書第一部中所討論的,個人寫日記的SLOW法則。 第二重是如何能夠維持長期的寫日記習慣? 累積得愈久,反饋的能量愈大,這是本書第三部用SLOW法則延伸出來的習慣養成方法。 第三重是永錫令人驚豔的又一個獨創,他將SLOW日記法則擴充到他的企業顧問領域,在真實企業中帶領團隊去每日覆盤,並創造工作上最強大的溝通、目標訊息流,這是本書第四部分的重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