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4日 · 發布時間: 2024/05/04 10:00. 最後更新: 2024/05/06 15:48. 分享:. 港股連升9日 15萬元本金、買盡10隻最強藍籌股. 最近的港股是否讓大家有一種「大師兄回來了」的感覺?. 恒指連升9個交易日,期間升幅逾2成的藍籌股多達15隻!. 真的是「我感覺到,全部都回來 ...

  2. 2024年5月24日 · 我們提前退休是為了改變「為生活不得不做自己討厭的工作」的現狀,但並非「不用工作的生活」才是改變,實際上,真正的改變應該是:能在自己喜歡的任意時刻,靠自己喜歡的收入方式來生活——即時間與財務自由。 進一步來説,便是擺脫從早到晚束縛著自己的公司生活,成為一個可以隨時隨地做任何事情、賺任何錢的自由人。 「FIRE」的精髓便在於打破「必須在公司上班才能賺錢」的刻板印象,改變思維方式。 基於這個理念,「FIRE」中的「提前退休(Retire Early)」並不意味退出職場,更類似於退出公司,獨立工作或自己創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理財最前線. 把握港股升浪 開戶入市必知5件事 小數長計也不怕. 相關文章: 理財網紅「帶你資產翻倍、財務自由」有多可信?

  3. 2024年5月23日 · Jen Glantz提醒你要小心了——她沉迷於理財網紅承諾的可實現資產翻倍的建議,但漸漸發現這些理財網紅們,大都是20幾歲的年輕人——資歷甚至不如自己。 「當我觀看這些20出頭的所謂『理財網紅』時,不禁在想,他們的財務建議可能會對那些粉絲們的錢包帶來多大的傷害。 」Jen Glantz與註冊財務規劃師Hazel Secco分享了4個技巧,幫助你甄別互聯網上的財務建議。 那些教你財務自由的網紅 也許才20幾歲. 也許和你一樣,每晚睡前,Jen Glantz都會花30分鐘刷刷手機,看社交媒體、討論組。 Jen Glantz看過各種各樣的網絡帖子或短視頻,上一秒還是政經大事的高談闊論,下一秒又是諸如香蕉吐司的3種烹飪方法的生活瑣事。 「我並沒有意識到,那些被瀏覽的內容已經深深影響了我。

  4. 2024年5月19日 · 台灣理財作家郝旭烈曾經分享自己的經歷自己家中的一位長輩曾分享過給他一個重要的金錢觀—— 不要「仇富」,不要把有錢人當作是敵人,也不要對富裕生活抱有成見。 東亞人受農耕文化的影響,對商業的偏見由來以久。 古代人講究「士農工商」,商業始終排在最後一位。 古典文學詩句中對於清貧的歌頌不在少數,卻鮮有人為商人著書立説,或贊揚財富。 這種文化進一步內化為對財富的偏見。 東亞人談錢,大都帶著一種天然的羞恥感,人人都需要財富來追求更高的生活質素,但將「需要錢」這句話説出口又仿佛在「自降身段」,猶豫再三還是作罷。 談到有錢人,又大都是「紈絝子弟」、「貪得無厭」、「見錢眼開」的負面印象,導致普通人更難走出追求財富的第一步。 實際上,金錢只是中性的,它和道德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5. 2024年5月15日 · 複息效應(Compound interest effect),是把上一期的投資本金和利息,一併存入下一期的新帳單當中,經過長時間堆疊後,初始投資不僅可以賺取以本金計算的回報,還可以賺取累積的利息回報,從而產生指數級增長。 相關文章: 【財富自由】「利疊利」有利有弊 學識善用時間複利 無痛滾出第一桶金. 數碼銀行平台Cashee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Smeetha Ghosh認為,20多歲是作出良好財務決策的最佳年齡,最好開始小額投資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並終生持續,而不是等到50多歲時才開始大筆投資。 愈早啟動,本金和利息的價值將隨時間而發揮複息效應,將產生更顯著的回報。 20多歲的青年腦筋靈活轉數快,能短時間內吸收同處理大量資訊,運算能力強勁,但這種長處好容易變短處。

  6. 2024年5月15日 · 2. 誰要報稅? 因應每位打工仔均有$132,000的基本免稅額,代表只要你在今個課稅年度(即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的 年薪超過$132,000 (平均月薪超過$11,000)便有可能要交稅。 即使你沒有收入、收入低於免稅額水平、或者計及扣稅項目後不用交稅,你也需要報稅。 只要收到報稅表,便要在限期內填妥並交回文件。 同時,不論全職、兼職或是炒散,以銀行過數抑或現金出糧,所有應課稅收入(例如薪金、工資、佣金、津貼、花紅、額外賞賜、僱主提供居所的「租值」及退休人士所收取的退休金等)都需要如實申報。

  7. 2024年5月8日 · 曾成功預言1987年美股大跌市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以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麥嘉華以逆向的投資方式聞名時常發表唱淡言論因此有末日博士之名——這一次卻唱好港股但他並非第一個唱好港股的人不少金融機構近期亦開始增持中國資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