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5 天前 · [2015-03-03] 明醫網 > 麥煒和醫生. 醫生用於斷症或作出決定的思考模式,大致可分為以演繹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為基礎的鑑別診斷法(Differential diagnosis,dDx)和以慣性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為基礎的捷思法(Heuristics)。 電視劇《醫神》經常引用的便是前者,主角們首先會收集患者的詳細病歷,繼而推算出一切的可能性(即是dDx),再根據病情的吻合程度、病症的或然率、診查結果等等將其逐一排除,直至收窄到正確的答案。 傳統上,醫學院教授的便是鑑別診斷法(所以醫學生開口埋口也是「排除」這個、「排除」那個),不過,到了臨牀實戰,大部分醫生卻會轉而採用捷思法。

  2. 5 天前 · [2020-09-08] 明醫網 > 兩性生活. 每個人都有生理需求,但自老一輩的說法「太常打手槍會腎虧」嚇壞許多男網友。 究竟一天DIY 幾次算是過度,又會造成哪些影響? 泌尿科醫生指出,腎虧是中醫學上的名詞,代表泌尿生殖方面的功能低下,並非西醫解剖學的腎臟。 他也透過「9 的法則」教你算出性生活及自慰頻率多少才算正常。 太常打手槍會腎虧? 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在《健康多1 點》頻道中替大家解答,事實上腎虧就是腎虛,屬於中醫學上的名詞,代表泌尿生殖方面的功能低下受到影響,並非西醫解剖學方面的腎臟。 民眾常存有性功能方面有問題,就到門診要求驗腎功能的迷思,西醫方面腎臟為「過濾率」的功能,與腎虧並無太大關係,「腎虧後會不會造成腎臟疼痛? 其實不會,它沒有所謂的相關性質,不是同一件事。

  3. 2024年5月21日 · 答案眾說紛紜。 泌尿科醫生程威銘在Youtube 頻道指出,每個人依照體質不同、次數當然也不一樣,曾有位患者自述每天都要DIY 一次,如果沒做晚上即夢遺;卻也有患者抱怨不喜歡自慰,因為結束後會持續疲累1 ~ 2周,即使有慾望也會忍住不打,深受其困擾,因為「不打手槍也會夢遺,同樣會覺得累。 究竟如何拿捏自慰次數? 程威銘解釋,「你有沒有發覺你早上醒來都會有晨勃的現象? 」其實生殖器在未勃起時沒有血液充入,因為用進廢退原理導致生殖器萎縮;只要一勃起,血液就會流進生殖器中滋養該組織。 因此除了早上勃起外,晚上睡眠過程中也會有數次勃起狀況,皆屬正常的生理反應。

  4. 每天食兩個橙 預防感冒解便秘! [2021-02-09] 明醫網 > 醫事百科. 愛吃橙的人很有口福,而且熱量不高,又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增加糞便體積、促進消化及腸胃蠕動。 其磷、鉀、鈣、鎂、維他命C、菸鹼素、葉酸、類黃酮素、果膠等營養素,具有促進新陳代謝、預防巨球性貧血、助消化、利尿通便的效果。

  5. 2024年5月18日 · 區院暫委法官王證瑜指該案例為盜竊案,涉及偷去古董椅,與本案物業貸款申請有別,加上法庭的定罪基礎是汪知悉貸款金額,有意圖藉虛假表述,令銀行向陳批出貸款。 官:無證據銀行損失 不涉違誠信. 王官判刑前邀請控辯雙方就Wong Mary案和江漢銳案回應。 辯方指前者涉及使用假冒授權書,被告在保釋期間犯案,過往有前科;而後者被告為事務律師,利用其身分騙取銀行信任,違反誠信,手法較複雜。 控方回應,陳凱港以名下物業抵押,不至令無辜的人蒙受損失,但形容二人犯案愚蠢,雖然銀行或會查問,但陳誠實申報警察收入也可申請按揭;王官聞言質疑法庭無基礎猜測。

  6. 2024年5月10日 · 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卉蓮表示,一般會視腎結石症狀分證型再給藥, 如有腰部疼痛、尿血,屬急性發作期和濕熱夾雜的狀況,會用清熱袪濕法為主;若是小便微微澀痛、易口乾腰痠等,屬陰虛火旺,會用滋陰清熱的方法;若有易倦、腰膝酸軟無力或反覆發作腎結石,較偏氣虛體質,治療就以補氣為主。 泌尿科醫生李昇平說,患者結石大小、位置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同:小顆結石會以藥物治療,並請患者攝取大量的水,小於0.5 公分的結石可能會自己排出;若是較大顆的結石、合併感染或腎臟積水嚴重的患者,就會建議內視鏡結石手術,或體外震波等治療方式處理。

  7. 2024年5月6日 · 選委界別議員玉歡亦認為,諮詢架構凡涉及公眾利益應「寧緊勿鬆」,北諮會、旅遊業策略委員會等牽涉重要政策和業界利益,應設利益登記冊。 她指雖然會議紀錄保密,可考慮公開委員在會上作出的利益申報,增加透明度。 因應特首政策組成立的「特首顧問團」及「特首政策組專家組」同樣不設利益登記冊。 專家組成員劉兆佳認為諮詢架構沒實際決策權,舉例專家組的影響力「不認為有咁大」,反問社會人士私下向政府反映意見需否申報利益。 他說諮詢架構成員須熟悉有關領域,通常牽涉一定個人利益,「否則給什麼意見」,稱申報制度太嚴格就不會有人願意加入。 曾任多個諮詢架構成員的選委界別議員林筱魯認為,只要不關乎公帑或實務操作,申報要求理應較寬鬆。 明報記者 鄭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