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澳洲會計師公會 相關

    廣告
  2. Don't swipe away. Massive discounts on our products here - up to 90% off! Come and check All Categories at a surprisingly low price, you'd never want to miss it.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5日 · 個人增值. 撰文: 黃正軒. 發布時間: 2024/05/15 09:10. 最後更新: 2024/05/15 09:11. 分享:. 研究:人活到54歲理財最精明!. 盤點20、3040歲時容易犯下的財務錯誤。. 根據澳洲ARC人口老化研究卓越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Population Ageing Research)於2022年發表的 一項 ...

  2. 2024年5月9日 · 絕大多數澳洲退休帳戶由「超級基金」(super funds)管理,主要提供與風險承受能力和預計退休期限掛鈎的預設策略。 私人企業僱員通常可以 自由選擇 投資策略,不論 有否轉工 ,亦能 隨時更換 受託人。 目前每周有超過20億澳元工資流入超級基金。 規模最大的AustralianSuper管理 3,300億澳元 ,比國家主權基金還多。 相較下,美國沒有類似要求。 英國直至2019年才強制 最低供款 :僱主及僱員分別負責5%及3%的佔比。 超級基金有政府把關. 回報可觀. 規模900億澳元的建築業超級基金Cbus,藉着大量房地產投資組合,除稅後年均回報高達 8.9% 。

  3. 2024年5月20日 · 報道介紹37歲左右的澳洲攝影師Rory Jones和妻子Casey夢想提早退休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投資股市想把炒股賺的錢變成有形資產。 經過一番研究後,兩人決定在峇里島建造投資性房地產。 我們認為,這不僅能讓我們賺取可觀的收入,而且還能讓我們在一個比澳洲生活成本更低的國家退休。 夫婦倆曾考慮過泰國、菲律賓,甚至葡萄牙,但最終選擇了峇里島,因為他們的研究表明,那裡的投資回報率最高,而且外國人在當地建造房屋相對容易。 根據投資諮詢公司 ILA Global Consulting 的數據,峇里島的短期租賃年投資回報率可能達到15%,而其他地方僅為5%至10%。 FB群組發帖尋地. 2022年,Jones夫婦去峇里島待了大約三周,探索島嶼並與不同的法律人士、建築商交談,以獲取專業意見。

  4. 2024年5月2日 · 根據72法則,將72除以年回報率,便可估算本金翻1倍所需要的時間。 以年度回報7.2%的產品為例,它需要10年使本金升100%,而年度回報6%的產品則需要12年。 為下一代建立教育基金,可選擇的工具眾多,表2比較了5種常見理財工具: 包括教育基金保險. 保證入息儲蓄壽險 (Coupon Plan) 長期儲蓄保險. 投資相連壽險計劃 (投連險,ILAS) 月供股票. 籌劃教育基金,不少人注重保證回報。 不過,在5款產品中,只有教育基金保險、保證入息儲蓄壽險 (Coupon Plan)和長期儲蓄保險提供保證回報,而且除非提早斷單,否則一般不會虧損本金,較為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低。 至於追求高回報的投資者,則可考慮投連險或月供股票。 不過,高回報伴隨高風險,如投資失利,有可能得不嘗失,蝕本離場。

  5. 2024年5月8日 · 發布時間: 2024/05/08 14:45. 最後更新: 2024/05/08 18:38. 分享:. 全球最富城市排名 香港第9 14萬名百萬富豪 十年減4%. 投資移民諮詢公司Henley & Partners與New World Wealth合作發布《2024世界最富城市報告》,紐約以35萬名百萬富豪(擁有 100萬美元或以上 流動可投資財富的 ...

  6. 2024年5月22日 · 16種語言講解工作生活規則. 為使外國人能安心順利地在日生活,日本政府2018年12月決定編製《生活就業指南》,提供有用的基本信息,每年會作修訂,今年2月推出第6版。 最新《指南》稱,截至2023年6月底,居住在日本的外國人數量達到322萬人,預計今後還將繼續增加。 在 出入國在留管理廳官網 可獲取16種語言的指南,内容有12章,分別講解日本的入境居留手續、僱傭/勞動、教育、醫療、養老金/福利、稅金、交通、住宅等制度。 點擊圖片放大. 專闢一章提示習俗禮儀. 最後一章特別提醒外國人日常生活中的規則與習慣,不少習俗其實亦值得短期旅客注意,下面節選部分作介紹: 1. 垃圾分類回收. 日本垃圾分類嚴格,不同市區町村實行不同的垃圾徵費政策,須遵照所住地區的相關規定,在指定時間、地點丟棄垃圾。

  7. 2024年5月8日 · 今次你財策劃師的主角Ken,約6年前入職公務員,人工由當時的2.3萬元加至目前的3.9萬元,增幅70%,他估計今年將會升職,期望收入增至約6萬元,加幅是54%。 這幾年收入增幅滿意,他應該開心及可以累積不錯的資產,但Ken有些沮喪地說,財富水平都是差不多,似乎對目前狀況不太滿意。 按他的資料顯示,6年前擁有資產約52萬元,今日是126萬元,增多了74萬元,增幅是142%,是很不錯的,為何他有不滿意的想法呢? 主要原因包括過往幾年的投資表現不滯。 以往MPF及其他基金都有投資美國股市,但2021年時感覺美國股市已很高,所以當時便將大部分基金都轉換到港股基金,結果不單之前賺了的都輸掉外,總數目前為止更有約15%虧損,包括股票,強積金及投資相連保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