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5日 · 根據澳洲ARC人口老化研究卓越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Population Ageing Research)於2022年發表的 一項研究 ,一個成年人的金融知識和素養 在53至54歲時登峰造極 ,理財狀態最成熟、最精明,在信用卡使用、利息和費用方面犯下的財務錯誤最少。. 50出頭正值壯年 ...

  2. 2024年5月20日 · 韓國湖西大學的創始人姜錫圭教授在65歲載譽退休,然而此後他卻度過了灰暗的30年:一事無成,只是昏昏沉沉地虛度時光,等待死亡。 95歲生日那天他潸然淚下—— 原來人生遠比他想像地要長。 如果不是有意識地去生活,時間只會白白流走。 在年輕時,姜錫圭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因能力獲得認可,被他人尊重。 「感謝這些付出,在65歲我得以光榮自信地退休——我卻沒有料到,30年後,在95歲生日那天,我會因後悔而淚流滿面。 人生的前65年,姜錫圭活得自豪且榮耀,但餘下的30年充滿了悔恨以及苦楚。 退休後,姜錫圭想:「我已經過完了自己的一生,從今起每多活一年都是賺到。 」於是抱著這種想法, 姜錫圭只是在等待無痛的死亡降臨 ——就這樣毫無目的、毫無希望地活了30年。

  3. 2024年5月24日 · 20幾歲的年輕人可能會因為無法靠賣畫養家糊口而放棄夢想。 但寺澤伸洋卻認為,在職反而是你兼職追求夢想的最佳時機:即便你的畫一幅也賣不出去,但你依然有主業能維持生活。 在追夢過程中,你會不斷地自我提高且創新,逐漸實現盈利,最終財務自由。 你通過副業的收入足以支撐起你的獨立生活時,你就可以離開公司,以「作曲家」或「畫家」等新頭銜開始第二人生——這就是當今FIRE的普遍形式。 「FIRE」的精髓是時間自由 而非財務自由. 寺澤伸洋本身也是這種傳統「FIRE」模式的過來人,畢業於東京大學後,他曾在日本亞馬遜工作,並擔任亞馬遜日本市場業務規劃部的主管。 在任職期間,他開始對商業書籍寫作產生興趣,並開始了寫作生涯,版稅收入高達8位數,最後攢下1億日圓(約460萬元)實現財務自由,並提前退休。

  4. 2024年5月16日 · 她曾視置業為長大成人的證明。 在供樓十年期間,她兩夫婦又買賣了三處房產,還清其個人30萬美元債務,並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2019年提早供斷自住樓宇後,新冠疫情又至。 Joy的人生目標起了變化,想要更多靈活性。 於是在2022年兩夫婦賣樓,重新成為租客。 「為何我現在這樣快樂. 又不後悔放棄業主身份? Bernadette Joy的3大理由如下: 生活空間更易管理; 可以使用理想設施; 對自己和未來作更多投資. 寧租不買原因(一):業主雜費繁重. Bernadette Joy跟其先生目前每月租金開支為2,553美元。 他們住在自家四房物業時,每月住房費用高達3,400美元: 當中750美元用於維修保養和DIY項目; 另保留2萬美元應急基金,以應對意外問題,如洗衣機淹沒洗衣間。

  5. 2024年5月10日 · 原因一:社會流動性下降,年輕人拼搏上游動力減低. 首先,兩地年輕人的不理性消費行為背後, 其實皆源於兩地的社會流動性下降 。 中國和美國皆朝藉着「M型社會」進發,中產階層的逐漸消失意味著基層青少年更難沿着社會階梯向上爬升,他們被困於原有的社會階層當中,大大減低他們努力為自己的未來拼搏的動力。 因此,很多年輕人眼見未來難有出頭天,便不再用力爭取向上流動的工作機會,反而選擇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降低自己的物質需求,並放棄婚姻和傳宗接代等傳統觀念,「躺平」過上自己覺得自由和簡約的生活;

  6. 2024年5月21日 · 「延遲滿足」心態. 康奈爾大學約翰遜商學院 (Cornell SC Johnson College of Business) 市場學助理教授Jacqueline R. Rifkin 於《華爾街日報》撰文分享她與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 (The 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市場學副教授Jonah Berger 合作進行的一系列實驗,旨在探索「延遲滿足」行為模式及其背後的心理。 兩人讓一群實驗對象,想像自己購買了一樽紅酒: 一半的參與者想像他們某個晚上考慮開瓶,但最終決定放棄; 另一半人則沒有想像這種情境. 然後,Rifkin與Berger詢問實驗對象這樽酒有多特別,以及在下次有空的場合打開它的可能性有幾大,結果發現:

  7. 2024年5月28日 · 她認為,現金目前是難以取代的交易媒介:「人們出於多種原因需要現金,而使用電子支付的障礙是擺在眼前。 」她並補充說:「我們肯定還未準備好成為無現金社會。 金融包容性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