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30日 · 微軟身為最早 2018 年即推出負責任 AI 框架的雲端企業,提供企業負責任 AI 的影響評估量表,為企業建立 AI 治理可以立即參考的檢查指標。 此外,微軟更擴大對客戶的承諾,強調若客戶在符合使用規範的狀況下使用商用付費版 Copilot 產品或 Azure OpenAI,並使用產品內建的護欄和內容過濾器,卻遭第三方起訴上述產品輸出的內容侵犯其著作權時,微軟將為客戶辯護並支付訴訟導致的任何不利判決或和解金額。 4. 資安保護. 駭客威脅迫在眉睫,善用科技降低風險,並且改變安防意識成動態防禦威脅,為企業資安的新主流。

  2. 2024年5月14日 · 2024-05-14. 分享本文. 隨著 OpenAI 公布最新的人工智慧模型 GPT-4o,其主要服務 ChatGPT 也得到了許多加強,包含自然語音、視覺辨識和多語言支援上的進化,而且 GPT-4o 還將免費開放給所有 ChatGPT 使用者進行體驗,然而這對於現有 ChatGPT Plus 付費使用者而言,是否有些不太公平呢? 根據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於部落格上的說法,對於 GPT-4o 的發表,他只特別強調兩件事:第一,GPT-4o 是個功能更加強大、對話更為自然的 AI 模型,它將改變人類跟 AI 進行互動的方式,打造出令人興奮的未來;至於第二點就是所有人都在乎的關鍵--免費。

  3. 2024年5月14日 · 分享本文. 全球政府加速擁抱 AI 轉型,強化 AI 國力成為國家發展的頭等大事。 不過,政府除了制定法規、了解技術影響之外,還需要哪些必要條件才能真正讓國家 AI 轉型? 根據 WEF 世界經濟論壇的定義,最重要的就是要發展國家的主權 AI (Soverign AI) 能力與意識,也就是 策略性使用 AI 來增強國家的 AI 基礎設施、數據、技術能力與產業人才競爭力 ,確保國家利益不受侵害。 發展「主權 AI」極其重要! 印度、日本怎麼做? 過往政府的公共建設只限於那些看得到的硬體建設、運輸網路等等,但慢慢地各國也發現在全球地緣政治影響下,經濟、文化這樣的「軟實力」也會讓國家在國際舞台上更能掌握話語權。

  4. 2024年5月21日 · 在 NPU 的加持之下,微軟也將 40 多個 AI 模型直接整合到 Arm 版本的 Windows 作業系統中,其中大約有 10 個是在背景運行的小型語言模型,允許開發人員將 AI 體驗直接帶入他們的應用程式,比方說最新的 Recall 功能就是由 NPU 所驅動,它深度整合了 Windows 11,並且可以搜尋和回憶使用者在電腦上看到、做過的任何事情,其記憶時間甚至能橫跨數週或數個月。 屬於微軟的「M1」時刻. 同時在軟體相容性方面,微軟為採用 Windows 的 Arm 設備開發出了全新的 Prism 模擬器,並指出其模擬速度為前一代的兩倍,使 x86-64 應用程式可以輕鬆跑在搭載 Arm 核心的裝置上。

  5. 2024年5月21日 · 2024-05-21. 分享本文. 全球各大科技公司都在加快開發人工智慧的腳步,當然中國科技巨頭百度也是一樣。 根據百度執行長李彥宏的最新說法,為了因應美國的 AI 晶片禁令,百度近期開發出了一套新系統,可以結合不同廠牌的 GPU 執行 AI 運算,若效能達到一定水準,那很可能是中國 AI 領域的一大突破。 根據李彥宏最近於財報會議中的說法,百度正在從「以網路為中心」的經營準則,逐步轉向「人工智慧優先」的業務開發,例如旗下的生成式 AI 工具「文心一言」,就準備在明年成為整個百度搜尋的核心功能。 然而作為一家中國公司,百度自然也受到美國政府的 AI 晶片禁令衝擊,新一代 NVIDIA、AMD 與 Intel 的先進運算設備,全都已經無法從美國出口至中國,進而造成中國 AI 基礎建設的空白。

  6. 2024年5月14日 · 蔡英文表示,在這些政策帶動之下, 2023 年臺灣資安產值已經超過 744 億元, 2025 年將穩健邁向產值 800 億元的目標。 掌握 AI 趨勢 & 活動資訊一點都不難!

  7. 5 天前 · 2024-05-23. 分享本文. 如果你有機會去 Meta 或 Google 工作,兩間企業你會怎麼選? Daniel McKinnon 在 2018 年進入 Meta 擔任產品經理,2022 年離職,去 Google 工作兩年,後來又在今年 2 月回到前東家,負責 Meta 與雷朋攜手推出的 AI 智慧眼鏡專案。 擁有傲人資歷的他寫了篇 部落格文 ,分享工作心得並比較兩者差異:「對產品經理來說,兩間企業的工作環境都很棒。 如果你想要的是快速成長、不怕壓力大,那就去 Meta;如果你追求的是工作與生活平衡,重視穩定性,那麼就去 Google。 風格鮮明的 PM 經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