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8日 · 臺灣正體. 工具. 國共內戰 (另稱 中國內戰 ,英語: Chinese Civil War )是20世紀上半葉 中國 爆發的 內戰 ,也是20世紀中國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內戰可分為 第一次國共內戰 和 第二次國共內戰 兩個階段,是 中國現代史 的重大轉折點。 內戰一方為1947年 行憲 之前由 中國國民黨 領導的 國民政府 與 行憲 後的 中華民國政府 ,另一方為 中國共產黨 及其領導軍隊與政權。

  2. 2024年5月24日 · 建國初期由 北洋軍閥 為首的 北洋政府 領政,政治爭鬥不斷,此時 民主 與各種學術 思想 發展較帝制的時代開放。 1923年, 中國國民黨 總理 孫中山 提出「軍政、訓政、憲政」的進入 民主共和 憲政體制 的三步走路線,並於1924年正式訂立《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 [參3] [參4] [參5] 1928年6月3日 北伐 結束後,北洋政府被 中國國民黨 建立的 國民政府 取代,國民政府實施 以黨領政 的 訓政 體制,以推展經濟與文化的上 現代化建設 為重心,中華民國經歷黃金十年發展階段 [參6] 。

  3. 1 天前 · 一、共黨寄生在國民黨內,利用三民主義,即共黨所說的第一次國共合作 時期: 民國14年(1925年)11月25日共黨在《中央通告第六十五號——與國家主義派和國民黨右派鬥爭問題》中說:“各地可在國民黨黨員中組織三民主義學會,根據國民黨 ...

  4. 2024年5月8日 · 最初主导思想是通过 暴力革命 实现 无产阶级专政 的 社会主义国家 。 经历数失败后,参考 列宁 斯大林 的 苏联模式 ,逐步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即 毛泽东思想 。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一年后,1922年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8] 中国共产党把国民党视为“不具备广泛群众基础的阶级政党”,而自视为“代表广泛群众基础的 无产阶级 政党”。 同时,中国共产党也认为国民党是 资产阶级 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对象。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通过 社会主义 最终实现 共产主义 。 這與當時國民黨政治主張冲突,不可避免地使兩黨逐漸產生对立。 另一方面,国共双方都有发展自身武装力量的传统。

  5. 2024年5月19日 · 國共關係的研究作為一個專門的課題起源於80年代記得最早看到的有關國共關係的一個小冊子還是日本學者波多野善大寫的國共合作》。 但那裡面對抗戰期間的國共關係包括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問題幾乎沒有多少新鮮的史料更談不上深入的研究。 [1]當然作為一個專門的課題並形成一部著作日本學者還是開了風氣之先嚴格地說中國學者並非沒有研究過國共關係史只不過它從來都是中共黨史和中國革命史的內容之一因為任何中共黨史著作和中國革命史著作幾乎都離不開對這一關係變化的說明。 只不過,在80年代以前,這種說明通常只是作為毛澤東英明決策產生的背景和實現的對象而附帶出現的。 甚至,就連抗戰期間是否存在着「國共合作」的問題,中共黨史著作也語焉不詳。

  6. 3 天前 · 【解說】今年是黃埔軍校建校一百周年。一百年前,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在廣州長洲島創辦了蜚聲海內外的黃埔軍校,推動第一次國共合作。大批將領從這所軍事學校中走出去,統率千軍萬馬保家衛國。

  7. 2024年5月4日 · 這就是第一次國共合作及終結的始末八一建軍節的起源所謂三槍為記河山統一」。 無論新文化運動抑或五四運動」,清末民初的國民政府都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時期從變革到二次革命都是血的洗禮。 在1937年正式抗日之前,日寇仍在不同的時期進行侵略,包括1928年的「濟南事件」;有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抗戰共14年的理由);更有在1932年1月28日的「一二八事變」,以及1932年3月1日設立的滿州國偽政府;而至30年代,在日本軍政府策劃下向滿洲移民過百萬的入侵,強行佔領我膠東及滿洲地區的所有利益。 此文章寫在「五四運動」前夕,真正的歷史需要沉澱,但殖民地教育始終是醜陋的教育,當中國歷史考試變成可有可無,就是整個教育界的失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