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6 天前 · 醫生用於斷症或作出決定的思考模式,大致可分為以演繹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為基礎的鑑別診斷法(Differential diagnosis,dDx)和以慣性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為基礎的捷思法(Heuristics)。 電視劇《醫神》經常引用的便是前者,主角們首先會收集患者的詳細病歷,繼而推算出一切的可能性(即是dDx),再根據病情的吻合程度、病症的或然率、診查結果等等將其逐一排除,直至收窄到正確的答案。 傳統上,醫學院教授的便是鑑別診斷法(所以醫學生開口埋口也是「排除」這個、「排除」那個),不過,到了臨牀實戰,大部分醫生卻會轉而採用捷思法。

  2. 6 天前 · 明醫網 > 傅卓明物理治療師. 肩膊岡上肌斷裂屬於旋轉袖肌群斷裂 (Rotator Cuff Tear) 中常見的一種斷裂。 旋轉袖肌群其實包括四條肌腱:肩胛骨上方的岡上肌、後方的岡下肌 (Infraspinatus)、下方的小圓肌 (Teres Minor) 及前方的肩胛下肌 (Subscapularis)。 研究發現每四個五十歲以上人士之中便會有一人的肩膊岡上肌斷裂,所以是中老年非常普遍的肩疾。 但研究亦同時發現岡上肌斷裂患者只有三分一人會出現症狀。 所以普遍觀點認為岡上肌斷裂是人類自然退化的一部分,如無症狀者其實不用治療。 造成岡上肌斷裂的成因主要有兩種:一為意外受傷 (例如跌傷)、另一種為重覆性勞損 (多為長時間重覆將手臂舉高過肩的動作)。 通常岡上肌斷裂的症狀包括: 1.

  3. 2024年5月21日 · 很多人可能從沒有聽過「重複性勞損」 ( 英文學名Repetitive Strain Injury, 簡稱R.S. I.) 這個醫學名詞。其實R. S. I. 是多種十分常見疾病的統稱。 它們包括腕管綜合症 (Carpal Tunnel Syndrome)、滑囊炎 (Bursitis)、肌腱炎 (Tendinitis)、腱鞘炎 (Tenosynovitis)、扳機指 (Trigger Finger)、肩頸痛症、腰背痛症、膝關節勞損等多種疾病。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調查發現,本國成年人口之中有一成以上曾因為R. S. I. 影響身體局部失去功能需要治療,而大部份R. S. I. 患者的致病原因都是直接和工作受傷有關。

  4. 2024年5月21日 · [2019-06-26] 明醫網 > 傅卓明物理治療師. 高球肘,或高爾夫球肘 (Golfer's Elbow) 的學名為肱骨內上髁炎 (Medial Epicondylitis),是一種在肘關節內側發生的痛症。 當運用前臂屈肌抓握高球杆誤打到地面時,會收縮及拉扯肘關節內側的肌腱連接點,所以會引起該部位肌腱受傷發炎、退化、甚至撕裂。 除了打高球之外,投擲棒球、攀石、舉重、重複性的動作、連續使用鍵盤或滑鼠、用力過度、拋鑊、被硬物撞擊等都有機會引發高球肘。 醫生要確診高球肘時,會根據患者的手肘內側被擠壓時感覺痛楚 ( 圖A ),及手部抓握力減弱兩種徵狀。 大部分患者會發覺手掌、手腕及手肘難於同時伸展,而手腕運力提起重物時會感覺痛楚。

  5. 2024年5月20日 · 《再繫「腦」朋友》故事講述12歲少女阿B (姬莉費林明飾)得悉父親 (尊卡辛斯基飾)入院接受心臟手術,於是重返祖母舊居暫住,再次勾起童年喪母的不快回憶,情緒低落之際,偶然認識樓上鄰居卡芬 (賴恩雷諾士飾),發現彼此都有「看見」其他兒童幻想出「腦朋友」的異能。 隨着年紀愈大,童心消逝,這班「腦朋友」最終難逃消失世上的宿命。 為了拯救他們,阿B與卡芬決定為「腦朋友」配對合適的新主人,好讓他們能夠繼續履行陪伴兒童健康成長的偉大使命。

  6. 2024年5月21日 · 雖然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令患者感覺得很不舒服,但很少會出現併發症。 若病發得嚴重會引致經常嘔吐、可導致缺水,也可令患者容易跌倒。 醫生為患者檢查時,會查看有沒有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典型症狀,可能會為患者作眼震電流描記法 (Electronystagmography簡稱ENG)、視頻眼震電圖 (videonystagmography簡稱VNG)或磁力共振素描等檢驗,查看眩暈的病因及嚴重性。 醫生或物理治療師可使用「耳石復位法」 (Canalith repositioning)舒緩患者的症狀,這是一連串簡單及緩慢的頭部轉換姿勢動作,目的是將位於半規管內的耳石晶體轉移到內耳其他部位、令症狀消失及晶體容易被吸收。 通常一、兩次的治療便可令症狀改善,但有機會復發。

  7. 6 天前 · 容樹恆,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會長,現為威爾斯親王醫院骨科顧問醫生,專注於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手術等有關工作,亦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隊醫。 (patrick@ort.cuhk.edu.hk) 身高逾2.29米、體重逾320磅的國家籃球隊中鋒姚明,最近宣布因抵受不住傷患困擾,決定退出美國職業籃球(NBA)球壇。 令姚明退出球壇的元兇是應力性骨折。 對於身高和體重都較高的運動員來說,它並非罕見的運動創傷,過去兩年,此症不斷折磨姚明,更令他倒了下來。 又因明星新聞效應,最近許多業餘運動愛好者都開始擔心自己也有此問題,紛紛向運動創傷科門診求醫。 應力性骨折常見於跑步運動員,尤其是長跑運動員,成因是跑步次數過多過密及訓練量太高所致,其他的外在因素如訓練方法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