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5月8日 · 免疫藥物化療應成為弱勢肺腺癌的一線療法. 為扭轉弱勢肺腺癌患者處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灣肺癌學會等 5 大醫學會在先前已參照國際經驗及臨床試驗結果共同提出建議找不到基因變異的晚期肺腺癌病人應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註1合併化療作為第一線治療的首選。 陳育民提出數字為證,假如第一線單用化療,病人的中位存活期是 10.6 個月,如使用免疫療法加化療,存活時間將翻倍提升至 22 個月。 另一方面,5 年存活率也倍增,「(開始治療)5 年後,免疫合併化療的 100 位病人中,有 20 人還在,單用化療的只有 10 人還在。 圖片來源/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

  3. 2024年5月6日 · 肺腺癌被形容為無聲殺手」,本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亮祖曾接受TOPick訪問時指出肺腺癌屬非小細胞肺癌之一據統計數字顯示本港平均每年有約3000宗肺腺癌新症確診個案。 陳亮祖指出,肺腺癌與一般肺癌略有不同,肺腺癌未必與吸煙有關係,患者相對較年輕,他曾接觸有患者僅30歲便確診;他直言,肺腺癌的起因至今未能確認,有機會與環境污染,空氣內出現放射性氣體有關。 經常待在辦公室,空氣不流通,空調內的「氡氣」會釋放幅射,市民吸入太多,會有可能引起肺部細胞變異造成癌症。 陳亮祖表示,肺腺癌早期徵狀並不明顯,確診時大多已達末期,並擴散至身體其他地方。 患者的徵狀,亦已超越持續咳嗽和氣喘等一般肺癌的情況: 患者會感到骨痛或頭痛,四肢乏力,但其實當時癌細胞已由肺部擴散至肝﹑骨或淋巴。

  4. 2024年5月8日 ·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以員工健康是企業最大的資產談肺腺癌的防治為題演講指出肺癌是當今最要命的新國病堪稱癌症三冠王」,每年死亡總人數超過1萬人早已超越肝癌居冠。 且肺癌是目前每年癌逝人數唯一破萬的一種癌症,發生率同樣在去年超越大腸癌,達16800多例。 不僅死亡率、死亡人數位居第一,更是健保支出最高的癌症,每年花費超過220億元。...

  5. 2024年5月7日 · 台灣的肺癌患者中肺腺癌佔比高達約七成遙遙領先其他類型的肺癌。 尤其特別的是,台灣肺腺癌和歐美國家很不一樣,不抽菸也遭殃的比例特別高,一直是一個困擾醫學界的難解謎團。 【 延伸閱讀:不抽菸得肺癌重大發現登上《自然》封面! 破解空污致癌機制、提出全新預防和治療方式 】 過去已有不少專家猜想,除了台灣人特殊的基因背景外,空污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縮寫 PM)是導致不吸菸肺癌的「藏鏡人」之一,特別是其中的 PM2.5,指的是粒子直徑小於 2.5 微米(1 微米=百萬分之一公尺)的細微顆粒,大約 28~30 顆才如一根頭髮粗。 汽機車和燒煤、柴油、木柴都會產生 PM 2.5,因為粒徑小,可以深入肺泡,並可能抵達細支氣管壁,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

  6. 2024年5月9日 · (Science. 2024年2月9日在线版研究显示肺腺癌和SCLC两种肿瘤不同的起源细胞对不同驱动基因变异如Myc激活的耐受度不同决定了它们的组织学转化难易度且组织学转化经常伴随着主导驱动基因的改变研究者还发现了一部分罕见的处于肺腺癌和SCLC中间态的干样癌细胞这与抑癌基因Pten的失活有关而Myc激活可将这些中间态细胞加速转变为转化型的SCLC。 肺腺癌起源自肺内的肺泡Ⅱ型(AT2)细胞,而SCLC起源自罕见的肺神经内分泌细胞,为更好地研究,研究者独创性地设计了一种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其特点为EGFR突变阳性,Trp53/Rb1抑癌基因失活,条件性表达Myc。

  7. 2024年5月6日 · 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長楊志新表示單一癌別通常有多組關鍵突變基因像是肺腺癌就有十幾種若一個一個藥物嘗試加上檢體稀少每試一個基因型將耗時一星期但NGS藉由電腦快速大量定序後便能依據腫瘤變異位置分類基因型全程僅需三星期。...

  8. 2024年5月6日 · 小心空污影響您的肺! 台大最新研究顯示長期暴露於細懸浮微粒PM2.5每立方公尺濃度增加10微克罹肺腺癌風險將高出每天吸1包菸以上重度吸菸者患非肺腺癌風險增1.044倍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博士班研究生林蔚琪指導教授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等人於今2024年4月8日在《 環境期刊 》發表一篇關於30年空污與肺腺癌相關性的研究其參考1997至2020年全國癌症登記資料及1968年以來的空氣污染資料來估計30年來暴露於PM2.5肺腺癌風險並依據性別年齡吸煙癌症分期和EGFR突變進行調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