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許子東(1954年8月21日 — )是香港的一名中国文学学者许子东祖籍浙江天台。1954年8月21日出生于上海。父亲范守渊是民国著名医生,曾任上海劳工医院院长、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70年4月,许子东作为知青下放到江西广昌县农村劳动。

  2. 許子東 (1954年8月21日 — )是 香港 的一名 中國文學 學者。 許子東祖籍浙江 天台 。 1954年8月21日出生於 上海 。 父親 范守淵 是民國著名醫生,曾任上海勞工醫院院長、 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 1970年4月,許子東作為知青下放到江西廣昌縣農村勞動。 1976年回滬,分配到上鋼八廠,又推薦到上海冶金局自辦的「工農兵大學」(七二一大學)。 1977年考取 華東師範大學 中文系研究生,1982年畢業,獲文學碩士,29歲升格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年輕的副教授之一。 1990年,許子東赴美國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獲東亞語言文化系文學碩士。 1993年起居於香港,在香港 嶺南大學 任教,1998年獲 香港大學 中文學院哲學博士。

  3. 許子東,浙江天台人,出生於上海市。 香港嶺南大學前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兼職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紫江講座教授。

  4. 許子東: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紫江講座教授,著有《郁達夫新論》《吶喊與流言》《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張愛玲的文學史意義》《許子東講稿》(三卷)《許子東現代文學課》等。

  5. 許子東:《當代小說與集體記憶──敘述文革》 ⊙ 何立慧. 在中國歷史上1966年至1976年被認為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時期(以下簡稱「文革」)。 簡而言之,發動文革的主要原因是所謂社會主義階段兩條路線的矛盾,即毛澤東所認為是資本主義復辟傾向與社會主義革命傾向之間的矛盾。 毛澤東將這一矛盾的出現歸咎於社會主義社會上層建築的污染及其對經濟基礎的影響。 是故需要發動一次「文化」大革命。 然而文革的鬥爭範圍並未局限於文化領域,而延伸到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導致一場激烈的權力鬥爭。 因規模龐大、進程複雜、時間長久等因素,詮釋文革的人至今眾說紛紜、爭論不休。 然而就文革對相當大一部分中國人的迫害與摧殘,多少還存在著一些共識。

  6. Overview. Abstract. 許子東教授在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任教「中國現代文學」近二十年,課堂一直深受歡迎,並於二 一六年獲邀在騰訊新聞網上平台作現場直播,觀看次數超過百萬。 本書為此經典課堂文字實錄,以雋言妙語描繪中國現代文學的精神面貌,內容包括五四的起源、各家流派的分野、新詩以至散文、戲劇、小說的發展,涉及魯迅、巴金、沈從文到張愛玲等多位名家。 《許子東現代文學課》更補上逾百批注,補充堂上未及之處,並就不同課題附上進階書單和中國現代文學時間軸,讀者可通過生動的課堂,步入紛繁多姿的中國現代文學殿堂。 Other files and links. Publisher website. Cite this. APA. Author. BIBTEX. Harvard. Standard

  7. 2013年7月28日 · - 許子東. 香港貿發局. 105K subscribers. Subscribed. 7K. 1.4M views 10 years ago. 原名管謨業的內地作家莫言,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他的作品具先鋒色彩,風格大膽新奇,被評審委員會稱為「以幻覺般的敏銳筆觸融合了傳奇、歷史與當代。 」 ...more....

  8. 2022年4月23日 · 許子東出生在上海,在沒有智能手機的21世紀初,他是較早上電視的學者,也是中國較有名的文學教授。 他在香港嶺南大學教了20多年書,《鏘鏘三人行》一上就是18年,他是很多人對知識分子的想象,睿智、自省、温文爾雅,有點執拗。

  9. 2018年12月4日 · 許子東. 香港嶺南大學教授中文系主任(2008-2014)。 浙江天台人,早年求學華東師大,師從錢谷融,成名作《郁達夫新論》開啟「新人文論」系列,成為「八十年代青年評論家」。 1989年應邀赴芝加哥大學做訪問學者,後於加州大學進修,師從李歐梵,1993年受聘於香港嶺大。 著作還有《許子東講稿》(三卷),以及《吶喊與流言》、《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當代小說閱讀筆記》、《張愛玲的文學史意義》等十四種,主編有《香港短篇小說選1994―1995》等,與王德威、陳思和合編有《一九四九以後》。 此外,被列入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的經典三人嘉賓組合,近年有《圓桌派》、《見字如面》及騰訊網絡公開課《許子東文學課》等。 目录 · · · · · ·. 自序 不可能完美的「經典課堂」

  10. 許子東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華東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 著有《郁達夫新論》、《當代文學象》、《當代小說閱讀筆記》、《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當代小說與集體記憶:敘述文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