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3 天前 · 他92歲時罹患肺氣腫和骨關節炎,某天偶然在電視看到當地運動公開比賽的廣告,便心血來潮想要參賽。 由於關節和肌肉疼痛,他當時甚至無法跑完100米路程,這令他決心戒煙。

  2. 3 天前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成功研發一種可3D打印的生物活性材料,有望可用於修復大範圍的肩袖撕裂,可為肩膀提供足夠支撐以維持正常活動;並因含有如生長因子的生物活性分子而能夠促進組織再生。 另外,3D打印特性除了製作簡單、快捷及符合經濟效益外,也可因應病人肩膀的結構和創傷情況度身設計治療材料,具成為修復大範圍肩袖受傷的嶄新治療選擇的潛力。 生物活性材料由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助理教授兼中大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研究所成員柯岱飛領導的團隊研發,團隊指出因創傷及身體退化而引致的肌腱撕裂十分普遍。 當中肩袖撕裂的發生率約為20%,肩袖撕裂的治療按嚴重程度而定,大範圍的撕裂一般需要透過手術修補,並預期在急速老化的社會,肩袖撕裂的發生率預計將大幅上升。

  3. 6 天前 · 患者在病程中通常會經理三個階段:分別是確診初期(疾病及病徵變化較急速)、確診中期(疾病變化趨平穩,但身體機能漸漸退化)和確診晚期(完全不能自理,需要其他人高度照顧日常生活)。

  4. 2024年5月29日 ·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系主任鍾培言教授指,機械臂系統能提高手術的精準度和可預測,讓醫生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療,從而加速患者的康復進度,並獲得更好的長遠治療效果。

  5. 2 天前 · 受傷男童目前在醫院,右腳粉碎性骨裂,左腳腳踭有輕微裂,頭部和胸部無大礙。 涉事攀石場負責人夏先生表示,之前沒碰到過安全繩脫落情況,安全繩已被警方帶走,等待專家判定原因。

  6. 2024年5月11日 · 醫院管理局引入不同的治療方式,協助患者緩和病情,有醫院早年引入「園藝治療」,透過園藝活動配合傳統治療,改善患者情緒,至今已服務60位患者。 曾有患者因「無記性」對生活提不起勁,令病情惡化,參加治療後,有近九成人表示心情愉快,近七成認為狀態有好轉。 北大嶼山醫院於2015年引入園藝治療,課程設計參照「蒙特利梭認知障礙症療法」,會按病人的情況及能力分配不同任務,並加上適量挑戰,包括讓患者為盆栽澆水、翻土、設計花盆等;亦會讓病人聞或摸植物,以訓練感官。 資深職業治療師張文靜指,園藝治療只是其中一個治療方向,因為不少患病長者覺得「屋企好悶」,因此提供有關療程,讓有此方面興趣或技能的患者參與。 張指不少患者對自己「無信心」而減少接觸外物,照顧者要多作鼓勵,讓老友記正面面對病情。

  7. 4 天前 ·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 (2日)公布,一對男女昨日 (1日)在家中食用海螺後,約2小時內出現四肢麻痹、視力模糊、暈眩和惡心。 他們同日到仁濟醫院急症室求醫,二人情況一直穩定。 初步調查顯示,有關海鮮購自元朗大橋街市一海鮮檔。 涉事男女是來自同一個家庭,年齡分別為56歲及52歲。 衞生防護中心提醒,麻痹貝類毒素在自然情況下可能存在於雙貝類體內,烹煮並不能把該種耐熱的毒素消除,市民如出現麻痹性海產中毒的病徵,應立即求醫,並保留餘下食物,以便調查和化驗。 麻痹貝類中毒症狀主要與神經系統相關,通常在進食貝類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 初期症狀包括刺痛、口部及四肢麻痹、頭痛、暈眩及腸胃不適。 在大多數的病例中,症狀會在數日內完全消退。 嚴重者可能會出現吞嚥及發音困難、癱瘓、呼吸停頓,甚至死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