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5日 · 複息效應(Compound interest effect),是把上一期的投資本金和利息,一併存入下一期的新帳單當中,經過長時間堆疊後,初始投資不僅可以賺取以本金計算的回報,還可以賺取累積的利息回報,從而產生指數級增長。 相關文章: 【財富自由】「利疊利」有利有弊 學識善用時間複利 無痛滾出第一桶金. 數碼銀行平台Cashee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Smeetha Ghosh認為,20多歲是作出良好財務決策的最佳年齡,最好開始小額投資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並終生持續,而不是等到50多歲時才開始大筆投資。 愈早啟動,本金和利息的價值將隨時間而發揮複息效應,將產生更顯著的回報。 20多歲的青年腦筋靈活轉數快,能短時間內吸收同處理大量資訊,運算能力強勁,但這種長處好容易變短處。

  2. 2024年5月19日 · 收息攻略. 撰文: 廖毅然. 發布時間: 2024/05/19 13:15. 最後更新: 2024/05/19 13:17. 分享: 3個月港元定存仍然最高息、亦最具靈活性,是銀行兵家必爭之地,中資行兩款6厘、滙豐的4.3厘、花旗的4.3厘,全屬3個月存期。 2024年上半年接近完結,不少銀行開始要「跑數」,因此近日定存市場重新熱鬧起來。 3個月港元定存仍然最高息、亦最具靈活性,是銀行兵家必爭之地,中資行兩款6厘、滙豐的4.3厘、花旗的4.3厘,全屬3個月存期。 高年利率多屬新客戶優惠,尤其以高淨值的理財客戶為主。 若不計全新客戶的優惠,現有客戶而言最高為4.1厘。 下圖列出15款4厘高息,門檻各有不同,豐儉由人,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的選擇! 3個月港元定存高息之選. (請按下圖)

  3. 2024年5月17日 · 4銀行接力加息. 滙豐的快閃優惠下架後,中小型銀行接力加息,當中以虛擬銀行為主。 目前虛銀在5個主要存期都有4厘,包括12個月、9個月、6個月、4個月及3個月。 天星銀行重返4厘. 眼見幾間同業都重返4厘年利率,天星銀行(Airbank)亦不遑多讓,最新把12個月年利率微升0.1厘,重返4厘大關。 其他存期則維持不變。 該行的定期存款是1000元起存,不論新舊資金。 PAObank 4個存期有4厘. PAObank(前稱平安壹賬通)原本12個月存期已有4厘,最新3個月、4個月及6個月存期,均由3.8厘加至4厘。 該行的定期存款是100元起存,毋需新資金。 匯立銀行4厘失而復得.

  4. 2024年5月15日 · 誰要報稅? 因應每位打工仔均有$132,000的基本免稅額,代表只要你在今個課稅年度(即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的 年薪超過$132,000 (平均月薪超過$11,000)便有可能要交稅。 即使你沒有收入、收入低於免稅額水平、或者計及扣稅項目後不用交稅,你也需要報稅。 只要收到報稅表,便要在限期內填妥並交回文件。 同時,不論全職、兼職或是炒散,以銀行過數抑或現金出糧,所有應課稅收入(例如薪金、工資、佣金、津貼、花紅、額外賞賜、僱主提供居所的「租值」及退休人士所收取的退休金等)都需要如實申報。

  5. 2024年5月6日 · 美國時間上周六(5月4日),是「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旗艦巴郡(美:BRK)第59屆股東大會,亦是他在公司首席副董事長芒格(Charlie Munger)在99歲高齡離世後首次單獨亮相,主持問答環節。 與往常一樣,現年93歲的巴菲特不僅分享了他對巴郡眾多子公司和投資組合背後的財務基本面的見解,還有與「最佳拍檔」芒格的投資心路、友情點滴。 投資路上總覺孤獨. 惟有「建築師」芒格相伴. 在股東大會短片結束後,巴菲特在台上首先提到的是芒格。 他要求工作人員為芒格亮燈,並邀請現場約三萬名股東起立鼓掌,向他逾60年的商業夥伴致敬。 在掌聲和歡呼聲過後,巴菲特講述巴郡業績之餘,繼續談及芒格。 他自稱在商業決策上的主見強烈,某程度上在投資問題方面總是「自言自語」,有些事情他「認為自己做不到,便決不會做」。

  6. 收息攻略. 撰文: 廖毅然. 發布時間: 2024/05/1708:04. 最後更新: 2024/05/1716:06. 分享: 港元定存每日都有新消息,滙豐的4.1厘已經下架,但4.3厘繼續有;至於近日另有4間中小型銀行搶加存息吸客。 龍頭大行滙豐在上周逆市加存息,現有客戶加至最高4.1厘,並表明是快閃優惠,只做1星期,換言之是本周一(5月13日)已經到期。 但新客戶4.3厘是5月底才到期。 現有客戶4.1厘到期後,已經下架,本周二(5月14日)已回落至最高3.6厘,HSBC One客戶3.3厘,相比其他大型銀行沒有明顯優勢。 全理財客戶的4.3厘高息仍然有,想攞盡4.3厘必需留意以下條件︰. 全新卓越理財尊尚客戶; 需為合資格新資金,1萬元起存; 需透過分行或電話理財開立;

  7. 2024年5月21日 · Rifkin總結,大家都是想像一樽完全相同而普通的紅酒。 但一旦有了「現在不要,或者之後先」(not now, maybe later)的念頭和行為,就會引發一種本能性的「延遲滿足」,傾向等待更好時機去享樂。 「延遲滿足」沒止境. 形成惡性循環. Rifkin與Berger重複發現此模式,形容為「 特殊意義螺旋 」(specialness spiral):當人們決定在某個時刻不使用某物,無論出於何種原因,該物品會開始「格外感覺特別」。 你想保護它,並留待稍好一點的場合才享用; 到下次有機會使用,你又再度放棄,它進一步變得更寶貴; 每次放棄享用,都會令你更傾向堅持留待下個更好場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