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8日 · 醫管局表示公立醫院除了靈活調動病床亦加強化驗服務加強資深醫生於晚間周末及公眾假期巡房及加強支援入院出院及轉院等以加快病床流轉增加普通科門診服務量老人科會在急症室為長者提供評估和出院支援社區老人評估小組則會為居住於院舍有需要的長者提供遙距診症支援。 下周三雖為佛誕,局方為應對市民在假期的求診需要及減輕急症室的服務壓力,會在14間普通科門診診所,例如貝夫人普通科門診診所、油麻地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戴麟趾夫人普通科門診診所,提供公眾假期普通科門診服務。 求診人士可透過電話預約系統或流動應用程式「HA Go」內的「預約普通科門診」功能,預約診症時間。 局方又呼籲非緊急的病患者應避免使用急症室,盡量向普通科門診、私家醫生及私家醫院24小時門診求診,以減輕公立醫院急症室的壓力。

  2. 2024年5月9日 · 醫管局研討大會程序委員會主席蘇潔瑩表示今年會設立58個分節內容主要會圍繞醫管局的核心價值觀重點將涵蓋精神健康器官捐贈以及醫療創新等希望促進業界的交流推廣現代化醫療模式。 今年研討焦點預計會集中在醫療創新發展、對臨床服務的影響。 港島東醫院聯網團隊指,複合式手術室、三維打印和人工智能技術可極大改善他們的神經血管治療服務,届時將會在研討大會中匯報。 東區醫院神經外科顧問醫生林肇基表示,新型手術室可支持跨專科團隊,進行緊急和複雜的放射介入治療手術,並減少手術中所釋放的輻射量。 他還表示,新手術室在落成後,醫院的手術量有所提升,從前年的120宗增加至去年的150宗。 相信能有效提升手術的效率。

  3. 2024年5月13日 · 醫管局又指計劃精簡新藥進入醫管局藥物名冊的程序現正與相關持份者商討細節有望將現時的10個月時間縮短一半冀數個月內公布詳細方案。 政府去年11月1日推出「1+」新藥審批機制,以加快新藥在港註冊。 在「1+」機制下,用以治療嚴重或罕見疾病的新藥註冊申請,在符合本地臨床數據支持等要求後,由原來須提交2個指明參考地方的藥物監管機構發出的註冊許可,縮減為1個,經本地專家評估及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審批後,便可以在香港註冊。 醫管局總藥劑師崔俊明指出,從醫管局角度,「1+」機制可讓更多病人受惠,提供更多藥物選擇,同時亦能為藥廠引入競爭,有望降低同類藥物的價格。

  4. 2024年5月4日 · 今年當局會資助2至3名人赴英國培訓就讀足病診療學學士課程為期3年完成有關計劃後要在醫管局轄下醫院作5年服務計劃正接受報名將於本月16日截止

  5. 2024年5月18日 · 公立醫院醫護流失嚴重醫管局2022年底推出低息置業貸款計劃冀挽留人才衞生官員表示計劃推出至今接獲逾1,000份申請80%獲批未來希望容許更多非本地培訓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員來港執業以紓緩人力短缺問題

  6. 2024年5月16日 · 政府表示今年將成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 1/2. 醫管局年度研討大會今晨 (16日)舉行。. 政府在研討大會上表示會繼續支持醫管局招聘更多非本地培訓醫生同時也會加強與內地在相關領域的深入交流。. 其次在醫療設施的建設與政策的支持上 ...

  7. 2024年5月11日 · 香港時間. 05月11日 (六) 10:56. Tweet. 彭建議可考慮臨床資料、藥物運用及化驗資料等上載至平台。 本年起市民使用政府健康服務將陸續需要登記開設健通戶口,基層醫療健康專員彭飛舟今早 (11日)在電台節目表示,目前有約3.5萬名市民登記參與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當中約70%參加者年齡介乎45至64歲,當中女性佔大多數,針對特定群組如職業司機,當局亦要加強推廣。 彭建議可考慮將上述計劃的臨床資料、藥物運用及化驗資料等上載至平台,同時駁通私家醫生系統,讓市民接受一次專業諮詢就可由私家醫生跟進。 除西醫服務外,當局亦計劃將牙醫和物理治療等服務納入平台。 彭飛舟提到,約2萬名完成篩查的個案,約40%發現患有糖尿病、血糖偏高或高血壓,比率高於預期的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