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0日 · 2023年六首與節日相關的詩文!. 《十三》、《除夕》、《元宵》、《端午》、《七夕》、《重陽》 非詩之詩, 節日, 十三號星期五, 除夕, 元宵, 端午, 七夕, 重陽, 重陽, 3C, 元宵, 端午, 七夕, 除夕.

  2. 1 天前 · 不要太美:杜甫排律《九日五首》(其四)如此翻譯、鑒賞. 詩人抒發憂時傷己悲愁之情,而不讓人覺得沉悶,一是得益于歡樂畫面調劑,二是得益于壯景引入,——這集中展現在第三聯。. 因為豪壯之氣參入,整首顯得哀而不傷,悲而能壯,沉郁頓挫 ...

  3. 2024年5月14日 · 《詩經》,是 中國古代詩歌 開端,最早一部 詩歌 總集,收集了 西周 初年至 春秋 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 笙詩 ,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 南陔 》《 白華 》《 華黍 》《 由庚 》《 崇丘 》 《由儀》 ),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社會面貌。 [1-2] . 《詩經》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 尹吉甫 採集、 孔子 編訂。 《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或取其整數稱《三百》。 西漢 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 風 》《 雅 》《 頌 》三個部分。 手法上分為《賦》《比》《興》。

  4. 2024年5月21日 · 今年是10月19日. 9月9重陽節最早是在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歷史上對此來歷說法不一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 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 奇數為陽,偶數為陰。 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這一天,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 中國曆代許多文人雅士,每當此時,登上高處,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留下無數詩篇。 九月,嚴寒的冬關即將降臨,人們開始添置冬裝,他們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時燒紙衣,讓先人在陰間過冬。 這一來,重陽節便演變為掃墓及為先人焚化冬衣的節日。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

  5. 2024年5月17日 · 《本草綱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 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 重陽茱萸其實也和端午節雄黃和菖蒲作用差不多,目的在於除蟲防蛀。 因為過了重陽節,就是十月小陽春,天氣有一段時間回暖;而在重陽以前一段時間內,秋雨潮溼,秋熱也尚未退盡,衣物容易黴變。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插茱萸.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 《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這一天各地活動豐富:出遊、登高、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等,並不侷限於老人。 在南京,登高、賞菊、吃重陽糕,這些都是老南京過重陽節的必備“節目”。 而這些活動都來源於重陽節的傳說。 重陽最重要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

  6. 2024年5月27日 · 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 正如中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 ”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呢? 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 重陽節來源於道教一個神仙故事: 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 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 誰知不幸事兒來了。 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 這一年,桓景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

  7. 5 天前 · 李清照傳世共40幾首詞作,其中一半跟喝酒有關。. 雖然整天喝得醉醺醺,但三瘦自我感覺很好,還自詡「捧觴別有娉婷」,意思是捧著酒杯女子才更有風致呢!. 文字:周公子. 這篇要講人物是宋朝第一文藝女青年──李三瘦。. 為什麼叫她三瘦呢?. 因為她 ...